〈享受芬多精〉哈林 到羅東林業園區!
黃麗妃
2008/05/14 第634期
羅東林業發展盛極一時,如今成為林業文化園區,漫步在昔日的鐵道,望著已退休的蒸氣老火車頭,走過人工挖掘的貯木池及環湖步道,曾經風光的歷史,都能在園區找到一絲遺落的味道。

因為雪山隧道的開通,宜蘭儼然成了台北的後花園,周末假日補足了眠,不想花太多時間跑得太遠,又想享受假日出外走走的逍遙和自在,只消半天行程就可輕鬆達成的目標,羅東林場|現在有了個新名字「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是個不錯選擇。


木材集散重鎮  曾是風光老懂


羅東因太平山林業而繁華,即使現在林場的伐木工作已經結束,曾經風光的熱鬧繁華影像還是可以在現在的羅東街道上找到。從資料上看到羅東還有個可愛的平埔族名,就叫作「老懂」,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兒曾經是一片茂密的樹林,裡面便居住著一大群的猴子,在平埔族語中,猴子就叫「老懂」,十分有趣,和現在「羅東」的台語發音也十分近似。


多年前就曾造訪的羅東貯木場,原本是被一整排日式老宿舍所吸引,才想要走進一探究竟,當時破舊的老房子有些外牆頹圮、玻璃碎裂,斑駁的圍牆和門面,看得出已有好一段時日都沒有人居住了。多年後再探,現則全經過整修翻新,有的似乎成了辦公室或是有人居住整理的住所,而整建後的林業文化園區,就是由原本的羅東貯木場現地整建翻修而成。


太平山豐富林業資源,早在一九一五年開始伐木,由於開發之初還未興建鐵道,因此砍伐下來的木材,都是順著蘭陽溪流「放流」,一路流到下游的員山的貯木場。不過,靠溪水運送木材很容易損壞,日本人著眼太平山豐富的林業資源,於是決定興建鐵路。也在首任羅東「街長」(相當於現在的鎮長)陳精純的極力奔走下,爭取將貯木場、林業辦公室移到羅東,一九二四年,完成第一架蒸汽集材機,土場至羅東森林鐵路於是開通,羅東成了木材的集散重鎮。現在的園區內就仿當時建造了火車站,供人們想像當年的榮景。


水中成排枯木  重回伐木年代


現在的羅東貯木場,因為一九八二年起太平山林場結束了砍伐作業,林場於是逐漸沈寂,昔日盛況如今也不復存在,僅能望著老火車遙想當年。不過相較於當年貯木場裡的辛勤忙碌,現在的園區則多了分寧靜舒適。


滿園蓊鬱、綠意盎然的樹影婆娑,創造出舒適恬靜的空間,漫步昔日的鐵道上,踩踏自樹上自然飄落的片片落葉及綠草茵,腳步都不由得放輕、放慢了;寬闊的貯木池,當年是用來存放自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避免因為日曬而裂開,如今,則刻意營造了木材放置水中貯存的模樣,散放在水中的木材與一排排自水中冒出的枯木木樁,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倒影出交錯縱橫的鏡射,不僅增添了空間的幽靜,也形成了凝結時空,彷如搭乘時光回溯機到達伐木年代的假想。


這個人工挖掘的貯木池,乍看之下與一般自然形成的池塘並沒有多大差別,池邊的樹木與水中林相,也早已形成了自然生態池。現在更有了木造的環湖步道可以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散步親近湖面,可以享受天然芬多精的洗禮,也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園區風光,及水面上時而嬉戲、時而覓食的水鳥和紅頭水雞;在空中林間飛翔,此起彼落輪流歌唱鳴叫的各種鳥兒,你可以說牠們真吵,不過,呵!卻吵得令人心情開朗、心曠神怡呢!


森林鐵道停駛  留下火車倩影


由於園區緊鄰現今的台鐵鐵道,還時常伴隨著由遠而近的轟隆隆、轟隆隆,南來北往的火車行駛聲響和一列列的火車。貯木池的一邊,還有舊時的日式小木屋,古早的味道與曾經風光的歷史,都能在園區裡找到一絲遺落的味道。園區另一頭,也是步道的終點,木造的涼亭值得推薦,適合想要獨處,霸占這一整片清風、綠意與湖水的人,也適合喜歡分享眾樂樂愉悅的好客族。


園區內也保留了昔日的鐵道和蒸氣老火車頭,隨著森林鐵道停駛,老火車頭便功成身退,靜靜佇立在園區中,平常或許僅能伴隨白雲清風度日,假日遊客多時,則成了孩子們好奇攀爬的對象,他們就地撿拾小石子、小枝條,假裝為火車添加煤塊,還發出蒸氣火車的鳴笛聲,那一刻,彷彿火車真的動了起來,孩子們的笑聲感染了周遭的大人,老老少少笑聲不斷,老火車頭也像個慈祥的爺爺靜靜地陪伴著一代又一代。

林場肉羹 正點小吃

羅東著名的小吃,據說多在羅東夜市周邊,不過,就在園區旁的林場肉羹倒是少數的異數,車行經過店址所在的羅東林場路旁(中正北路),就很難不被店前非用餐時刻的大排長龍景象所吸引。

林場肉羹是採用一整塊一整塊的豬肉調味略沾粉製成的肉羹,而非一般採用絞肉和魚漿製成,所以口感特別有嚼勁,入口質地鮮美Q嫩與豬肉天然的芳香在齒頰間散開,加上細熬的湯頭,可以作為點心,或是搭配油麵、米粉還是板條成為正餐打發,都各俱風味,店內不矯飾的門面,也有著濃濃古早味,價錢公道外,又有著滿滿的好味道,難怪成為名聞遐邇的羅東小吃。(黃麗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