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許先生曾來我家,提及將去加拿大旅遊,想不到他又折返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以引火自焚方式結束生命。」住在旗津的吳國和,也是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的成員,現為台灣英靈紀念碑籌建委員會建地管理員,對會長許昭榮的壯烈犧牲,肅然起敬,但願許氏此舉能喚醒政府重視延宕已久的台籍老兵問題,別再拿他們當皮球踢來踢去了。
紀念公園變調 自焚以死明志
許昭榮是「五二○」晚上七點半,被發現引火自焚陳屍於乘坐的休旅車前座,車子停在高雄市旗津海邊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當晚,總統府正在高雄舉辦正副總統履新的首場國宴,時機敏感。
這塊面積約一公頃的特定公園用地,位於旗津風車公園西側,目前設置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二次大戰戰俘船、台灣無名戰士等三座紀念碑。許昭榮認為這只是公園的雛形,更重要的是興建紀念館(附設招待所)、台灣歷代戰歿英靈紀念碑,否則難以成為國際人士憑弔的景點。
第二期建設經費規畫兩千萬元,文建會同意撥一千四百萬元,地方分擔六百萬元。這筆配合款預算送到市議會審查時,引起某些議員藉故杯葛,先是要變更為「八二三」和平紀念公園,後來通過旗津在地議員的提案,改名為和平紀念公園,理由是當地人怕「戰爭」字眼會帶來陰氣,影響觀光商機。
適值政權交替 媒體淡化處理
儘管府會取得協調,保留紀念碑上的「戰爭與」三字,但是議會的連番動作刺傷了台籍老兵的心,尤其許昭榮,今年已高齡八十一歲,又有宿疾纏身,掛慮這座公園將來會再發生波折,憤而採取非常手段走上絕路。
「許先生以身殉道,乃是烈士行為,因此,有必要開放瞻仰儀容」許昭榮家屬委由林正宏牧師召集的治喪委員會議,決定五月二十七日在高雄市殯儀館舉辦入殮儀式、瞻仰儀容、火化,六月七日在鳳山市長老教會舉行追思會。
林正宏表示,許先生遺言海葬,將其骨灰灑在東海岸的太平洋。他說,早在一九九五年,許氏到日本抗議對台籍日本兵不聞不問,即萌生自焚殉道之念,如今為守護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付諸行動,充分表現「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
許昭榮選擇自盡的時間點,正值政權輪替交接之際,民進黨剛失去政權,全黨士氣低落,乏人注意及此,國民黨重新執政歡欣鼓舞,更不想讓這件突發社會新聞泛政治化。
漠視無名戰士 看破兩黨手腳
事實上,許昭榮之前對兩黨已「看破腳手」,公然予以譴責,在二○○四年十一月十日所立的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文上,他指國民黨政府為逃避責任,相信國防部的說法,刻意漠視陣亡、病故、餓死的台灣無名戰士存在的事實,而民進黨政府也未主動追查戰後第一代國軍中台灣老兵的歷史真相,令人痛心失望。
他在「五二○」自焚前所寫的遺書,即代表台灣老兵以死抗議台灣國不像國、政府不像政府、議會亂舞、司法亂彈、自由民主脫線、愚兵愚民。「退輔」制度,偏袒「老芋仔」,剝削「蕃薯囝」。
許昭榮之死,在政界有意無意忽略下,有關台籍老兵問題,短期間內或許能打造像樣一點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園區,至於撫恤、補償措施,則會被當成「錢坑」法案,很難在國會順利通過。
曾坐政治牢獄 關心台籍老兵
這位典型的台灣老兵,戰前當過日本海軍,戰後加入國府的海軍參與國共內戰,對台灣人為何而戰、為誰而死,甚感不解。奉派至美國接收驅逐艦時,首度接觸海外台獨運動資料,被密告在軍中秘密傳閱而關進綠島的牢獄十年,出獄後從事草蝦出口生意,移居加拿大多倫多,曾獲加國政治庇護。為尋找戰友林淵嵩的屍骨,一九八七年開始投書中國北京的《台聲》雜誌,從此在台、中、日跨國蒐集失聯和失蹤的台灣老兵下落。
許昭榮在旗津籌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過程中,與前代理高雄市長葉菊蘭的互動,可說無所禁忌,每次邀約,只要人在國內,葉菊蘭會盡可能到場致意。
堪稱台灣老兵指標的許昭榮走了,他生前從獨自奔走發聲,進而引起作家、學者的響應協助,但有權力的政府首長並未正視台籍老兵問題,致許氏急切之下,以犧牲自己來喚醒大家別忘了他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