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案急轉彎 昔日戰友炮火四射 陳菊忍痛往前衝!
文╱陳季清
2000/11/30 第245期
勞委會夾在勞工權益與經濟發展間,難脫無解的宿命,當昔日勞工朋友對著陳菊怒吼,立委無情批評下,這位長期捍衛弱勢族群的鐵娘子,眼眶也禁不住泛紅。
 工時案在無預警之下急轉彎,各界嘩然,首當其衝的勞委會成為眾矢之的,身為勞委會主委的陳菊受到了相當多的指責,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有立委直接對她說,「陳主委,我實在對你很失望,你應該辭職下台以示負責。」再怎麼堅毅的鐵娘子也忍不住內心的委屈,落下淚來。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陳菊上台以來,面臨十分嚴苛的考驗,國內失業率從七月份開始突破三%,連續四個月創下歷史新高,而根據專家的評估,在加入WTO後,高失業率是台灣無法避免的現象,言下之意,台灣已經進入高失業率的時代。

與勞團蜜月期結束

 傳統以來,民進黨政黨取向比較偏向社會主義,比較關切人民的社會福利政策,如早期在各縣市發起的老人年金,陳水扁的競選政策,對於社會福利著墨許多,在勞工方面,承諾上任將縮短工時,至二○○二年達到每周工時四十小時的目標。
 新政府上任後,勞工團體與陳菊也有一段蜜月期,尤其陳菊及其班底皆曾參與勞運,還未上任前,彼此都很熟悉、關係也相當好。出身街頭的陳菊,除了參與社會運動外,也曾參與勞工運動,如現在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黃清賢即是新潮流成員;副主委郭吉仁是勞工陣線的創辦人;專門委員王幼玲,曾是自立晚報主跑勞委會的記者,當年自立工會是由她一手策劃成立,其妹妹王娟萍,是現任全國總工會副祕書長、勞動人權會執行長,是目前勞運十分活躍的人物。
 很守信用的新政府上台後立即展開縮短工時的作業,最後勞、資共同達成協議,同意每周四十四小時及搭配四周變形工時。在這過程中有一段小插曲,當時勞運團體並不同意四周變形工時,在勞委會的勸說下,最後才簽署,一度引起一些勞運人士的不滿,但既然勞工工時已經縮短,不予追究。
 另一方面託勞工的福,因為勞工工時縮短了,行政院決定縮短公務人員工時,最後確定,公務人員周工時四十小時,周休二日,但如此一來,公務人員休假比勞工多出許多,同時削減了國定假日的天數。因此當工時案大逆轉時,公務人員沒有跟進,引起了勞工的不滿,勞工彷彿被視為二等國民。
 當四十四小時工時案送到立院時,在野黨極力杯葛下,國民黨加碼,多送給勞工二小時,通過兩周工時八十四小時。站在勞工的立場,這二小時是意外的禮物,沒什麼不好;對勞委會而言,雖然兩周工時八十四小時引起工商界反彈,基於維護勞工的立場,也沒多說什麼,比較傷腦筋的是,接下來的配套措施該怎麼做。

勞團行動劇諷刺陳菊

 這樣的轉折,加速了勞團與勞委會蜜月期的變化,讓陳菊邁入歷任勞委會主委無法擺脫的宿命--夾縫在勞工權益與經濟發展兩大難題中。
 兩周八十四小時工時,每周將出現二小時畸零工時,對於不想付更高成本的企業,勢必靠變形工時才能解決,四大工商團體紛紛向新政府建言及施壓,要求勞委會通過相關配套。此舉卻遭到勞團的強烈抗爭,認為這有損勞工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權益,要求勞委會不提配套,初期陳菊也曾答應勞團不提配套,以安撫勞團。
 無奈的是,經濟持續不景氣,股市大跌,整體經濟亮起紅燈,為了穩定工商界的信心,行政院要求勞委會儘速通過相關配套,在十一月十四日舉行的財經會議前一天,眼看著明天就要公布相關配套內容,勞委會礙於壓力硬著頭皮邀請了勞團與會,勞團依然堅持反對的立場,為了安撫他們,表示未來還要再舉行一次溝通會,當那天會議結論透過電視直播,勞團嘩然。
 隔幾天,勞團在勞委會前演出「實騙菊」行動劇,諷刺陳菊欺騙勞工、犧牲勞工權益,並將勞委會的招牌換上「經建會勞工局」。這對自詡為人權鬥士的陳菊是一大打擊,畢生致力於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她,為了追求人權、公平正義不惜犧牲青春,甚至坐黑牢,沒想到努力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有所成果時,卻被冠上欺騙勞工的名號。
 陳菊心情很差,對於外界的批判也相當難過。其實早在唐飛下台時,陳菊已經萌生去意,想轉任政務委員,但是不從人願,依然留在勞委會。

勞委會未主導工時案

 這次工時大翻案,主導權並不在勞委會,完全由總統府及行政院主導,勞委會只能聽命行事,如同勞委會一位官員講的「大老闆都決定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即使知道此舉一定會引起勞工及勞工團體的反彈,陳菊沒有後路只能往前衝。
 果然,總統府九人小組會議召開結束後,勞委會及陳菊進入黑暗期,隔天下午在立院的預算審查,一開議,立委先行砲轟,輪番上陣罵陳菊、罵勞委會,新黨立委鄭龍水更表示,做一位有擔當的首長,隨時要為政策下台,陳菊回應了「四年官,三年滿」,道出了滿腹的心酸。立委最後更決定休會抗議勞委會,陳菊雖然滿臉的無奈與心酸,不輕易表現女性溫柔一面的她,很堅強的面對外界的質疑。
 隔天,砲火依然激烈,陳菊心中充滿了委屈,當老戰友施明德前來探望她時,鼻頭一酸,眼眶開始泛紅,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雖然事後,陳菊不承認流淚,但是新聞影像歷歷在目,印象令人深刻。
 當初陳菊上任時,很多人都期望以陳菊的背景,應該可以打破傳統勞委會主委弱勢的命運,經歷六個月來的考驗,證實了還是無法突破,陳菊以至於勞委會應該學習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新政府更是如此,如何在過去在野與執政之間做一個折衝,將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