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豐不洩氣 紙風車轉不停
邱斐顯
2006/05/04 第528期
李永豐秉持「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的理念,希望更多台灣的兒童欣賞他的兒童劇,這才是他最大的心願!

李永豐,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負責紙風車劇團(兒童劇創作)、綠光劇團(成人歌舞劇)、風動舞蹈劇場(現代舞),和風之藝術工作室(專事舞台、布景、道具及雕塑藝術品設計製作)四個藝術團隊的創作、經營;並擔任「紙風車劇團」藝術監督,以及「紅樓劇場」館長。李永豐強調:「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的話,自己跑,也會變成有風,一樣能讓風車動。」


理念  放棄霸氣與人為善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起,紙風車劇團推出年度大戲【忠狗一○一】,於台北市「城市舞台」首演。之後將全台巡迴公演,包括北縣板橋、中壢、新竹、台中、豐原、南投、嘉義、台南、高雄等地,預計演出三十多場。


台灣兒童劇團人才中,李永豐是一個極富創意的先驅領導者。他導演的兒童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次數最多。此外,他也承辦多次大型活動企劃,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國慶民間遊藝」、「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數十萬人共同倒數的「跨年活動」、「新港國際兒童藝術節」、「二○○一年全國運動會」、連續八年承辦文建會之全國「青少年戲劇推廣計劃」......等。


對李永豐而言,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其他藝術家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李永豐認為,藝術是一群人共同創作出來的;他堅信:「放棄霸氣,與人為善,遠比藝術本身來得重要。」


畫風  具超現實主義畫風


李永豐,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嘉義布袋,從小在有風有浪的海邊成長。小時候,跟在大哥李良仁(現為知名雕塑家)身邊,看著哥哥「畫什麼人,就像什麼人」,自己也對畫畫產生興趣。高中時,美術老師楊元太,對李永豐影響很深。李良仁和李永豐,先後都被楊元太老師教過。楊老師因材施教的方式,對他們兄弟倆的啟發與影響相當大。


李永豐的印象中:「他不教我們怎麼畫,而是教我們對藝術的觀念。」因為喜歡畫畫、塗鴉,李永豐幾乎每天下課後,就接著去美術教室上課,畫石膏像。「我雖然喜歡畫畫,但我畫得並不像。第一天上課畫石膏像時,我『就黑白撇撇咧』。」率性坦誠的李永豐,不吝於呈現自己真實的一面。言談中,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粗獷豪邁。


那時候,一般學畫的學生,多半必恭必敬,畫作盡量惟妙惟肖。李永豐卻不是這一類型的學生。不過,楊老師仍然鼓勵他,也不曾改他的畫作。老師的鼓勵,給他很大的信心,讓他週末在家裡努力地畫。楊老師曾經評論李永豐的畫作:「有自己的風格,類似畢卡索、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畫風。」這些評論開啟了李永豐對藝術的視野。


透過楊老師的言教與身教,李永豐不但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創意,而且也學到一個觀念:「藝術其實是思考人生、生活、社會的關係。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楊老師主動拿書給李永豐閱讀,讓李永豐開拓了對生命、對社會的視野。


堅毅  聯考七次擠進窄門


青少年時期的懵懂,加上家裡的經濟環境窘迫,李永豐沒能好好地唸書,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大專聯考失敗,不但讓他的人生遭到很大的挫敗,甚至連剛被楊老師培養出來的一點點自信,全遭抹殺光了。李永豐一共考了七次,才擠進了大學聯考的窄門。


「那時,我就是沒自信,才會一直考。那個經驗非常慘痛。我從十八歲考到二十四歲,考到國中、高中同學都大學畢業了,考到高中課本都改版三次了,還在考。」回想當年,李永豐承認,「雖然堅持一直考,不過我還是不夠專心。每一年讀一讀,到後來都沒辦法認真讀下去。」不過,李永豐想進大學的毅力非常堅定,才能讓他比一般人更有勇氣地「連考七次」。


這七年中,他曾經考上一個位於台北市的私立專科學校。第一學期,因為李永豐的戶籍在南部,校方要求他住進校舍。李永豐向來喜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生活作息又較一般人晚,對於住校一事,感到非常不便。與校方多次溝通後,校方提出一個條件,只要下學期前,李永豐把戶籍遷到台北,就可以不必再住校。


第二學期,李永豐早已把戶籍遷到台北,校方仍要求他住校。李永豐看得出來,校方想盡辦法要多賺學生的住宿費,他向校長據理力爭之後,校方竟乾脆告訴他住校費用可打折。李永豐覺得,校方毫無誠信,明明已答應的事竟又出爾反爾。因此,李永豐請求大哥李良仁,陪著他到學校去處理此事。


李良仁到學校去的時候,因為想上廁所卻進不去,才發現教師專用的廁所,為了不讓一般學生使用,廁所的門居然上鎖。李良仁很生氣,奮力用腳把廁所的門踢破,才尷尬地看見一位教師正在如廁。這個學校辦學,完全違反教育原則、誠信原則,李永豐雖然聯考考得很辛苦,卻不屑在這個學校繼續求學,他不顧一切辦了休學,決定重考。


氣度  提攜後進鼓勵創作


一九八一年,李永豐就讀這個私立專科學校時,因喜歡戲劇而加入話劇社,後被選入「蘭陵劇坊」,從此開啟他的戲劇之路。後來,即使休學,他仍在蘭陵劇坊工作。直到當兵前,李永豐仍未考上大學。退伍後,李永豐很確定自己想唸戲劇系,仍堅持報考大學聯考。在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李永豐終於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現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李永豐在蘭陵劇坊期間,受到教育心理學博士吳靜吉的影響很大。


一九九二年,李永豐開創「紙風車團隊」。「紙風車」成立的第一年,李永豐邀請吳靜吉博士在記者會中致詞。第二年,李永豐再度邀請吳靜吉博士致詞時,卻被拒絕。拒絕的原因,李永豐一直記在腦海中:「吳博士不願一再站在我們的記者會中,搶了我們的風采。他鼓勵我要獨當一面,自己必須面對媒體發言。他認為應該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吳靜吉勇於提攜後進的作風,深深影響著李永豐日後的行事風格。李永豐經營「紙風車團隊」多年,一直朝著鼓勵年輕人創作與表演的目標前進。


心願  希望兒童劇受歡迎


踏入社會後,經過很多生活上、工作上的磨練,李永豐才慢慢累積出對自己的信心。他體會到:「有了自信,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有了自信,李永豐再回到母校的「傳統藝術研究所」深造時,進度之快,猶如千里馬。有了自信,李永豐對藝術的觀點更加廣闊,他認為不必為了藝術去參賽,不必去國外求取別人的肯定,「藝術的表現,好與不好,自己知道。」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後,憑著自信,加上一份專注與堅持,縱使事業上遭遇再大的危機,李永豐都能咬緊牙關撐過去。他謙虛地坦承:「我無所求,但我忠於自己的工作。大學聯考都考了七次,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挫折的?」


一九八○年代中期,台灣報禁、黨禁解除前後,李永豐也接觸過「環墟」、「河左岸」等這類「期待政治改革」形式的小劇場。他覺得這些小劇場,藝術性不夠,批判性也不強。這些小劇場甚至還發展出一種「故弄玄虛」的觀點,認為如果一場表演,讓觀眾一看就懂,這場表演的程度就不好。李永豐非常鄙視這種觀點,他深信:「表演藝術,應該讓人一看就懂!」


秉持著這種信念,李永豐後來選擇了較少人投入的兒童劇場。一九八六年,李永豐開始從事兒童劇編導,並策劃主辦兒童戲劇研習營,以發展兒童創造力為主要方向。他發現,兒童劇場有很大的潛力與空間。這是孩子喜歡的,也是家長喜歡的。這不僅給李永豐極大的鼓舞與振奮,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業。


很多人問李永豐,紙風車劇團怎麼不出國公演?李永豐表示,一來,出國公演需要龐大的費用,除非政府全額補助,否則吃力不討好;二來,他希望更多台灣的兒童欣賞他的兒童劇,這才是他最大的心願!


親情  阿嬤抓背記憶猶新


李永豐出生時,鼻子很「挺」,很像外國人,加上他的阿嬤非常思念已出國唸書的大表哥,所以阿嬤就說:「這咧囝仔就佮號做『美國』。」因此,早在取名「永豐」之前,家人就叫他「美國」。李永豐說:「我的國小老師、國中老師,也都叫我『美國』。即使到現在,爸爸媽媽仍會叫我『美國』。」不僅如此,李永豐也透露說,他的名字「永豐」也是他阿嬤取的。阿嬤的用意是:「希望這咧『美國』囝仔的名,有『浪』擱有『風』!」


李永豐和阿嬤感情很深。他小時候就服侍阿嬤吃檳榔,五歲時,幫著阿嬤,把與自己鼻子同高的尿壺、屎桶從屋內拿出去倒,連村裡的人都知道他很孝順阿嬤。夜裡,阿嬤幫他抓背的情景,讓他至今記憶猶深。現在,他自己的小孩嚷著要他抓背,他都會照做,那幾乎是他濃得化不開的親情代號。這一份情,讓李永豐深深感受到,台灣人的感情是很值得珍惜的。


李永豐把戲劇當事業來做,父母與家人又如何看待呢?在這方面,李永豐曾用心下了一番工夫。從唸大二起,他就自力更生,自己賺錢負擔學費、生活費,並且寄錢回家給父母,不讓父母操心。甚至早在報紙刊登劇團的消息之前,李永豐就先把表演的資訊寄給爸爸媽媽。如果劇團南下公演,他一定會把父母請來觀賞劇團演出,並主動向團員介紹自己的父母,肯定父母的貢獻,讓團員認同。


「我爸爸只有國小畢業,我媽媽不識字,但我覺得他們很偉大,我也希望他們以我為榮。」幾年前,台灣的英文報紙︱中國郵報(China Post)在母親節前夕訪問李永豐,李永豐找了一張自己與母親合照的照片,讓報社刊登。「我媽媽知道後,高興得不得了。」


危機  信心創造票房奇蹟


李永豐在研究所唸的是「文化資產與文化政策」,談到台灣的文化政策,他也只能搖搖頭:「從國民黨到民進黨,都一樣政治掛帥,都沒有文化政策可言。」他相信,在台灣,藝術這條路,還有很遠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現在在藝術界努力地做,就如同在金字塔的底部奠定基礎,可能要等五十年,才有個金字塔頂端的藝術人才產生。」


一九九六年四月初,紙風車劇團「首次」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十二生肖系列兒童劇的第一部作品【貓捉老鼠】時,不巧遇上了當時台灣最大的政治危機「中共武力犯台」的風聲甚囂塵上。


李永豐毫不退縮,下令動員整個劇團的人力,絲毫不放棄任何機會,拚命打電話,鼓勵家長如期帶小朋友來看戲。他深信,不管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我們唯一能做的,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崗位。「那一個禮拜,我們的團員總共打了一萬多通電話,打到手都軟了。結果,票房居然由三成衝到九成九。」李永豐強調,「我對台灣永遠有信心,這會讓很多人面臨危機時,立場更堅定。」


不管有風沒風,李永豐永遠會設法讓紙風車不停地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