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穿越任意時空隧道,帶著大雄四處冒險;只要大雄遇到麻煩,他就會從百寶袋裡拿出各種不同的道具幫助大雄;而今躍身大銀幕,當了電影明星,【大雄的太陽王傳說】是他最新的作品,他就是廣受不論是五年級生、六年級生或小朋友們歡迎的哆啦A夢(Doraemon)。
在華語地區,從一九九九年正式統一更改為哆啦A夢後,在受到大小朋友歡迎的背後,始終存在許多抱怨和不滿的聲音,其中不乏是老調重彈的改名問題,最近在網路上也有網友頻頻詢問著,剛上映的電影為何沒有日文版的等問題。
◆反對改名港台網友一片譁然
事實上,將名字統一為哆啦A夢是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國際影業有限公司的徐書敏表示,除了是遵從藤子老師的遺願外,更是為了將哆啦A夢推向國際,並使全世界的哆啦A夢迷有對哆啦A夢統一的稱呼,不希望大家對哆啦A夢有共同的印象,但是卻叫著各種不同的名字,如中國早期是叫機器貓,後來改成和香港相同的叮噹,而台灣則是叫小叮噹。
至於電影【大雄的太陽王傳說】在台灣沒有日文版上映,主要是因為合約問題,而即使合約談妥,後製也趕不及,只好讓哆啦A夢迷失望了。
當時在網路上有許多不諒解的抗議聲浪,台灣和香港的網友幾乎一面倒的反對這個改名行動,許多網友認為小叮噹是華人心目中永遠的小叮噹,這是不容取代的。在三年前,一名身為超級叮噹迷的香港人,架設了一個資料詳盡的「超級叮噹資料庫」網站,該站站長說,從設站至今,改名的問題始終都沒有停過。在他整理網路訊息的過程中許多人在叮噹初改名的時候,對新名「哆啦A夢」非常反感,令叮噹的故事喪失親切感、破壞童年夢想等說法。站長也提到,曾有來自台灣的網友指出,台灣稱成人電影作「A片」,因此與哆啦A夢的「A夢」產生不必要的聯想。
◆統一名稱象徵盜版時代結束
在台灣,哆啦A夢較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小叮噹」,造成如此情形的主因是,台灣早期的出版業尚未發展成熟,也較沒有著作權的觀念,一般出版商在國外看到不錯的書籍,就會自行買進並加以出版,而小叮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台灣,而名字也是由當時的出版社自行訂定。而今,在台灣擁有新名字的哆啦A夢,由大然出版和青文出版兩家出版公司各負責不同屬性的出版品,重新推出哆啦A夢相關產品,象徵台灣是個「盜版王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由於哆啦A夢早在三十年前就已進入台灣,雖然他是一隻日本貓,但已經成為無數台灣小孩心目中的偶像,在哆啦A夢迷的心中早已「本土化」,也陪著許多所謂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大朋友成長,成為他們童年回憶裡的一部分,面對改名問題也使許多大朋友無法適應習慣。
針對這個問題,站長提到他曾遇到的經驗,兩、三年前在網路上有一位小學生曾提出,不稱「哆啦A夢」就是不尊重作者。於是,造成年長和年幼兩派不同支持者在網站討論版,因這問題互相對罵。站長的看法是小學生接觸「叮噹」這個名字的時間較短,較易於接受「多啦A夢」這新字。現在,早就已經沒有什麼年齡區分,大家普遍都可以接受兩種譯名。至於使用哪一種稱呼,就是按個人喜好而定。
但許多哆啦A夢迷在翻譯名稱上仍有疑問就是,在華語地區,為何會將原本羅馬拼音的Doraemon,以漢字翻譯成哆啦A夢,還有故事中其他的主角如技安、阿福等也都改名為胖虎和小夫呢?徐書敏表示,主要原因是有許多小朋友喜歡哆啦A夢,但是小朋友不一定懂羅馬拼音,因此特別把Doraemon翻譯成中文讀法的哆啦A夢。
◆主角改名順應中國出版譯名
青文出版的編輯沈育如表示,在將主角的名字翻譯成中文時,譯員通常會採音譯、依讀者對主角的印象和依之前較多使用的版本,為他取名等幾種方式。
第一是音譯,就是依照他的日文發音照翻,哆啦A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第二種就是依一般讀者對於主角較深刻的印象、特徵或個性,替主角取名,以大家原先習慣的「技安」為例,他的日文發音是「Jaian」,就是英語「Giant」︱巨人的意思,但因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常常欺負大雄,身材又胖胖的,因此依刻板印象將他改名為胖虎。第三種依在不同版本出現頻率多寡為定名的考量因素,就可以大雄的爸媽野比(伸)助和野比(片岡)玉子為例,因這兩種叫法最多,就此定名。
在為何僅有主角改名,大然出版的編輯林美真表示,只有哆啦A夢是日本小學館要求全世界統一正名,而其他主角是依不同國家的出版順序而逐步要求統一改名,在華語地區部份,主要的四個角色大雄、靜香、小夫和胖虎,是因為中國比台灣早發行改名後的版本,而台灣的名字部分是跟由中國的定名而稱呼。
◆ Doraemon原意「愛吃銅鑼燒的」
參與日文翻譯工作多年,並翻譯過多種刊物和連續劇,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漫畫「好小子」、日語學習參考書籍和室內裝潢雜誌,現任長榮管理學院翻譯系的溫淑惠表示,台灣在對於日文的翻譯仍有許多問題,若能統一以意譯方式,配合中文的使用,或許較容易將原文的精髓譯出。以哆啦A夢為例,Doraemon的原意該是「愛吃銅鑼燒的」,因銅鑼燒的日文叫Dorayaki,和由片假名直接翻譯的哆啦A夢,並無太大關係;還有目前當紅的由日本漫畫改編的偶像劇「流星花園」,它的日文原意有兩層涵義,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是捨華求實,也和現今的故事名稱並無過大關聯。
溫淑惠也提到,在她過往的翻譯經驗中,有時出版社最後會使用某些名字,主要也是為了迎合讀者和銷售量的問題。
在連續劇的翻譯部分,溫淑惠也提到,有時會產生對白和字幕不搭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一般譯員在翻譯連續劇時,都是採聽錄音帶翻譯,再將中文稿交由出版社打上字幕,但因日文不像中文,光聽不容易判斷,若是遇到讀音相連,又會變成另外一個字的問題,就翻錯了。
07a.jpg在台灣擁有新名字的哆啦A夢,象徵台灣是個「盜版王國」的時代已經結束。(廖仁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