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 溫泉 梅香 信義鄉原味十足
李鎮岩
2005/12/16 第517期
南投信義鄉的梅子產品與梅餐令人垂涎,八通關步道古蹟、坪瀨奇景、東埔溫泉等人文自然景點,令人流連。

信義鄉位於南投縣東南端,舊稱「茅埔」,境內多山水,是梅子之鄉,原住民之鄉,古道之鄉。相傳道光年間,有漳州邱姓人氏入山墾荒,來到此地,以布匹、綢緞等珍貴物品與當地原住民交易,而取得當地土地的開發權,因該地茅草叢生,而得命名為「茅埔」。


如今,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使本鄉成為台灣梅子的最大產區,種植面積廣達一四○○公頃以上。有風櫃斗、鳥松崙、牛稠坑、自強和愛國等賞花景點,其中又以陳有蘭溪左岸的風櫃斗及牛稠坑最負盛名。


每年到了清明節前後,當地梅子結實纍纍,一進入信義鄉,沿途可見許多農特產品展售中心,銷售著各種梅子產品,有酸甜可口,手工精造的脆梅、秋梅、紫蘇梅、陳年梅等等。另利用梅子創作的「梅宴大餐」,脆梅拌花枝、梅味蝦手捲、烏梅茄餅、蜜梅鱒魚、五彩梅味魚和梅核爆蝦仁......,也變成人人喜愛的美味佳饌。美麗的信義鄉,因此又有「梅鄉」之稱。


信義鄉除了盛產梅子以外,尚有清八通關步道古蹟、坪瀨奇景、東埔溫泉等人文自然景點。


緬懷  吳光亮古蹟景觀步道


八通關古道開鑿於一八七五年,總兵吳光亮率領三營的軍工,打通從林圯埔(今竹山)途經鹿谷鳳凰山、信義楠仔、東埔、觀高坪、八通關、大水窟,越過中央山脈,最後由阿桑來戛、卓溪山,直達花蓮的璞石閣(今玉里),全長一五二.六四公里。由於開路至今已逾百年,古道前段多數已柔腸寸斷,其中,有的湮沒於林園、菜埔之中,有的為新築柏油道路所覆蓋,有的則是一片荒蕪......。吳光亮古蹟景觀步道在信義鄉愛國村陳有蘭溪左岸,即白不仔溪與內茅埔溪之間的河階地上。開車由台二十一線省道至信義,過中油加油站後,轉五十九號鄉道經愛國橋,至三岔路,左轉往自強村。停車後,循自愛橋邊「吳光亮將軍古道」之指標上行,約十分鐘腳程,可至大眾爺廟。廟後所祀,即當年開闢八通關古道而喪生的官兵,墓碑上題書:「吳鎮台光亮部下軍士墓」等字,墳旁有昔日官兵磨刀械用的凹槽巨石相伴。


坪瀨  自然奇景大有看頭


坪瀨位於信義鄉坪瀨村,林木蓊蔥,山勢雄渾,有福德洞、水簾洞等奇景,景色優美,是值得大家一遊的。


由台二十一線省道至信義,過中油加油站後,轉五十九號鄉道經愛國橋,至三岔路,左轉往自強村,過自愛橋,進入村落後遇三岔路,往右走綠美巷,出綠美巷後由緩坡上行,不久,便看到怪石林立的坪瀨溪。


過坪瀨橋後,循著蜿蜒曲折的陡坡上去,約數分鐘車程,在轉彎處,可見福德洞、水簾洞指標。


下車後,取右道先往福德洞。由上而下,步行約數分鐘,在下坡處可見一土地公廟。在廟下方不遠處,還有一個勝景,叫一線天。由小路繼續前進,下了步道,轉個彎,眼前巨石羅列,奇岩怪石,便抵達一線天。一線天為寬約一公尺,高約十五公尺的巨石裂縫,上方裂隙處鑲有一顆菱型大石,看去十分奇特。走過一線天,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面積約二百多坪,壁面呈四十五度斜角的坪瀨巨石,氣勢壯觀。天然巨石上有古人開鑿的石階,平整均勻,走起來非常舒適。


福德洞距水簾洞入口處約四公里,由福德洞岔路口而上,經梅林,就到水簾洞入口處。循著蜿蜒曲折的產業道路開車前行,在通往水簾洞路上,車行於梅林間。正值梅花盛開時,但見山上的梅林花海,層層疊嶂,隨風飛舞,彷彿白雪紛飛一般,非常美麗。


抵達水簾洞入口處。接著由水簾洞入口處到水簾吊橋,腳程約二十分鐘。循著山道信步走去,山間彎彎折折的小路旁展現出一道「流水牆壁」。從木板橋上坡行走約十五分鐘,便抵達水簾吊橋,水簾吊橋橫跨於兩山稜之間,四周青嶂翠微,把漆紅橋架烘托得異常鮮豔耀目。走在吊橋上,涼風陣陣,無限舒暢。但見夾岸峭壁千仞,蒼松挺生,氣勢如虹。橋下萬丈深淵,寒潭清澈,可以滌盡心中之煩慮。坪瀨的自然奇景,令人流連忘返。


遺址  萬興關碑述教育史


楠仔腳蔓社(今久美村)位於陳有蘭溪西岸的谷地中,部落居民多為鄒族,平常種一些水稻、蔬菜和水果,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村落。一八七五年二月,吳光亮率領開拓的中路(由竹山至花蓮玉里)主線部隊,與開築牛轀轆支線的軍士,在茅埔(今信義鄉愛國村)會師後,設置大營於陳有蘭溪左岸的狹長河階台地,營內設施,包括以石塊堆砌而成的營房、哨所、牆坦、槍械彈藥庫和儲水池等等。到了一八八七年春月,雲林撫墾局陳世烈,在楠仔腳蔓外埔地設立萬興關學堂,聘請粵籍人士陳國安為教習,教導當地二十幾位山地青年學習漢族文化。


原立於楠仔腳蔓學堂門口的「萬興關」碑,於清末曾一度遺失,直到一九二六年,才被久美駐在所的日本警察拾獲。光復後,一九八一年由政府及地方人士捐款,在學堂原址豎立紀念碑,碑旁另建涼亭一座,供人乘涼休憩。如今,萬興關學堂昔日學子琅琅的書聲不再,寂寂空山,伴著斑駁古碑。唯有碑旁的涼亭還具有一股厚重的古拙色調,偶有喜歡古蹟的人來此拍照,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表示無盡的懷念。萬興關碑是清代原住民教育所留下的一個實證,同時也是清末「開山撫番」的一個珍貴碑記。


為了讓遊客一睹百年前萬興關學堂的原貌,政府有關單位在久美村「原住民活動中心」後方,重建了一座番學堂和茅草涼亭。前往「番學堂」,只要循著久美派出所的方向前行,便可看到。


溫泉  東埔山村遊客駐足


東埔村,海拔一一○○公尺,青山流水,景色宜人,是投縣山地鄉中較偏遠的一村。東埔「 Tonpo」為鄒族語「斧頭」之意,位於內門的東邊,清代名為「東勢埔」。台灣光復後,改稱「東埔村」,其中,東埔一鄰傳承著布農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居民多以種菜、狩獵或登山嚮導為生,每逢農曆年舉辦原住民豐年祭。東埔二鄰及五鄰為溫泉開發區,是東埔地區主要居住人口的分布地區。


循著陡坡漫步於東埔溫泉的小街上,發現昔年沿著山坡坐落的樸拙石板屋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溫泉旅館和餐廳。昔日僻靜的「山村」,如今已成為過往山客的落腳處。


東埔除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外,每年春節前後,山上的梅、櫻、梨、桃花等各樣野生花卉,先後盛開,爭奇鬥艷,非常美麗,經常吸引各地遊客前住賞景。


另東埔後山腰情人谷附近,有道「彩虹瀑布」。循著陡峭的扶梯步道而上,過彩虹吊橋,約一小時光景,氣勢磅的彩虹瀑布映入眼簾。午後天晴時,瀑布在陽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美麗的七色彩虹。瀑布下方,泉流交錯於山谷之間,水聲潺潺,清澈見底,為遊客休憩野餐之所。

建議行程

集集攔河堰、開闢鴻荒碣

→信義鄉農會→坪瀨福德洞

、水簾洞→東埔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