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型基金 「穩賺不賠」神話破滅
江妍慧
2004/07/30 第436期
人為刻意操作,撐住投資標的的淨值,讓投資人並不清楚自己買的基金已經大跌。
隨著博達公司債的風暴持續延燒,七月中聯合投信調降旗下三檔債券型基金的淨值,隨即引發大規模贖回的動作,使得聯合投信不得不尋求同業協助「吃」下這三檔基金,贖回風暴甚至燒到其他債券型基金,也戳破國內債券型基金穩賺不賠的神話。不過,在贖回風潮告一段落之後,部分投資人的資金又紛紛「回鍋」至債券型基金,到底債券型基金有什麼迷人之處?難道聯合投信事件只是偶發事件,所以現在真的可以投資債券型基金嗎?

營造假象 企業成主要投資人

在眾多投資工具中,股票的價值波動幅度較大,報酬率可能很高,但風險也相對頗大。相較之下,債券的波動幅度較小,收益較為穩定,是一般保守型投資人與資金部位較大的投資人,最愛的投資工具之一;況且近年在利率走低以及股市走空的情況下,更加速許多資金流向債市。尤其,標榜穩賺不賠的債券型基金,投資標的囊括公債、公司債、可轉債、反浮動債券等,其資本利得又可免稅,更是吸引不少股票族、定存族與有錢人加入投資的行列,今年國內債券型基金的市場規模最高曾超過二.四兆元,遠勝國內股票型基金的市場規模,包括企業與保守的有錢人都是主要的投資人。

不過,國內債券型基金為了衝績效,投資標的繁雜不說,還跨界投資股票,美其名為「平衡型」,甚至還會操縱投資標的的價格,「穩賺不賠」根本就是人為的刻意操作。

這次聯合投信事件,就戳破了這個神話。由於博達無力償還公司債,引發市場紛紛拋出其他數家償還能力有疑慮的公司債,使得許多債券型基金的淨值下跌;部分投信不是不採取行動、靜待風暴平息淨值回升,就是與其他同業「策略聯盟」,撐住投資標的的淨值,使得投資人並不清楚自己買的基金已經大跌。

而聯合投信則是在外資股東的要求下,大幅調降旗下三檔基金的淨值,調降幅度分別為三.四七%、○.九七%及二.九七%,投資人一夕之間被迫吐出兩年的定存報酬,滿臉錯愕,沒想到一向標榜穩健獲利的債券型基金,居然也會暗藏地雷,於是也引發大規模的債券型基金贖回潮,短短幾天內,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就失血約兩千億元,甚至還讓聯合投信陷入了流動性風險中。

地雷爆炸 穩賺不賠形象崩潰

根據證期局的統計資料,過去一年國內全體債券基金的平均報酬率為一.六二%,聯合投信旗下一檔基金的淨值下降三%,已遠超過市場平均報酬率水準,且以該檔基金過去一年報酬率也僅約三%來看,只要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中投資該檔基金的受益人,幾乎全數處於虧損的狀態,不僅為國內市場首見,即使在國際間也相當罕見的狀況。而這個事件也讓債券型基金慣於作價、不管標的的好壞,有些「比較好做」的公司債價格居然高過公債,以及部分債券型基金居然能不畏利率上揚,淨值照樣上升等各種匪夷所思的內幕逐步曝光,徹底顛覆市場對債券基金是固定收益、或是不會發生虧損的穩定投資工具的既有印象。

不過,部分投資人不知是自欺欺人還是相當健忘,居然樂觀的認為有事的只有聯合投信一家,在其他債券型基金淨值降低時,反而可以逢低進場,待日後淨值回升,還可以賺價差;而且,相對於定存要課徵所得稅,債券型基金的節稅功能,也是讓投資人流連忘返的重要原因。

但隨著償債能力有疑慮的公司債陸續到期,投資人將會發現,債券型基金的地雷惡夢並未真正結束。

低利定存 保守投資人避風港

在博達事件爆發後,第一個被點名公司債償還能力也有問題的就是衛道科技(在博達事件爆發後,接下來是衛道的公司債最先到期),雖然衛道陸續召開記者會、債權人說明會來澄清公司的償債能力沒有問題,但最後仍「不負眾望」的無法如期還款,更使投資大眾對於先前被點名的一干償債能力有疑慮的公司,會不會陸續「爆炸」。

加上利率已至低點,未來只會升不會再降,「正常」的債券價格應該會陸續走低,現在已經不是投資債券型基金最有利的時點了。

如果基於避稅的理由想投資,則可參考新的信評制度。金管會針對國內債券型基金胡亂作價與任意操作的亂象,特別規定現在債券型基金一定要建立信用評等機制,將債券型基金明確區分型態,而不是簡單的區分為積極型和一般型,投資人清楚債券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定位,如這檔基金公司債比例為幾成等,比較有保障。

而投資人也必須時常檢視自己買的基金,所進出的債券標的包括哪些,是否包括公司體質較差的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或是是否出現價格不甚合理的狀況,例如優質公司債價格較低等,以求自保。

不過,若是屬於保守型的投資人,目前投資債券型基金的風險已不小,且在股市尚未轉多之前,年報酬率一%卻穩定的定存,恐怕才是目前資金最好的避風港了。

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龐大 淨值多半是「做」出來

由於資金部位大的投資人,首重的不是投資工具的高投資報酬率,而是穩定與保本,尤其利率走低,投資債市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若沒功夫自己選擇投資標的,那麼債券型基金就是最佳的投資工具了。 由於只買政府公債會使基金表現單調而沒有特色,基金逐漸購買公債以外的債券商品,包括公司債、可轉債等,因此國內上市上櫃公司也樂得一直發債來滿足這些債券型基金的「胃口」,使得近幾年國內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快速膨脹。 由於規模龐大的債券型基金可將一家公司發的債全數「吃」下,等於可以隨意訂價,因此基金的淨值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的操縱;不過,公司債到期時,仍須回歸至約定的價格。雖然基金可找到下一個可以操縱價格的標的,但投資人必須了解,在這樣的操作方式下,所持有的基金淨值只是虛而不實的數字,所看到的數字,不一定就等於要贖回時,用來計算你的獲利時的數字。(江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