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奶效應另一章 兩大龍頭爭奪發明權
吳德亮
2004/09/30 第445期
國內兩大茶飲連鎖龍頭「翰林茶館」與「春水堂」,引爆大戰,只為爭誰先把粉圓加入奶茶中。但由於珍珠奶茶在台灣茶史有其重要性與地位,兩者皆認為有必要說明白。
國防部為了六千億軍購特別預算,推出「珍珠奶茶換軍購」說帖引發爭議,不僅業者群起譁然,戰火從地方議會延燒至國會殿堂,並登上外國媒體「路透」的「奇聞軼事」中,讓號稱台灣「國茶」的珍珠奶茶在一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

名氣水漲船高 誰發明?沒想過

事實上,另一場「珍奶大戰」早於年前即已開打,最近且愈演愈烈。國內兩大茶飲連鎖龍頭「翰林茶館」與「春水堂」,為了「誰發明珍珠奶茶」爭破頭,起初僅在各自發行的刊物上互批,最近卻不惜撒下大把銀子印製精美宣傳小冊大量隨店散發。由於二者均有近三十家大型分店的實力,據點並遍及全國各大都市黃金路段、高速公路服務區、科技園區、新光三越等人潮密集地,普遍引發民眾好奇。更因公司總部一在台南、一在台中,各自透過媒體放話的結果,使得發明權之爭甚至升高為地方之戰,媒體的解讀也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

珍珠奶茶是啥米碗糕?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喝過,屬於「泡沫紅茶」的一種,不過就是在紅茶中加入台灣特有小吃「粉圓」、並以「雪克器」或冰沙機「搖」出來的冷飲罷了。由於風行時間長遠,從路邊攤到百貨公司都有販售,既不涉及名稱註冊的商標權,也無製作方式的專利權可言,何勞業者大動干戈?畢竟十多年前的一個偶然「發現」,珍珠奶茶今天的名氣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引起大排長龍 新一波東方潮

根據統計,國內消耗的珍珠奶茶或泡沫紅茶,每年約在五、六億杯左右,還風行至中國、香港,甚至東南亞、歐、美、日、韓、加拿大等地也占有市場。美聯社去年即報導指出「在美國西岸,珍珠奶茶是繼風水和靜坐冥想風潮之後,新近崛起的東方思潮」;矽谷核心庫帕蒂諾市的中信廣場內,「天仁茗茶」窗口前大排長龍,為的是買珍珠奶茶。據說在加州,一家珍珠奶茶店每天平均可賣出一百五十至三百杯,地點佳者更可達一千杯,每杯價格約在二.五至四美元左右,每天收入可達二千五百美元以上,十分可觀。早年無論在尼泊爾、新疆等許多偏遠山區都能發現可口可樂的蹤跡,如今卻有中文書寫的「正宗台灣珍珠奶茶」分庭抗禮。即便以碧羅春、龍井等名茶著名的中國蘇杭地區,古色古香的水鄉茶樓,少了「台灣珍珠奶茶」的標示,也必定門可羅雀。珍珠奶茶的無遠弗屆正如美國的可口可樂一樣,讓台灣站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台灣特有的泡沫紅茶文化,其實最早起源於路邊攤,並從校園附近迅速蔓延至夜市與商圈,逐漸蔚為風行,一度還曾演變為鋼管女郎促銷的賣場,不過今日已大多為小型店家與企業化連鎖店取代。除了翰林與春水堂外,尚有發跡於台中的「休閒小站」、本土導演鄭凱隆在台北創立的「歇腳亭」、茶界聞人簡銘欽橫跨兩岸的「一茶一座」、紅遍中國的「仙蹤林」等大型連鎖企業。其中歇腳亭在東南亞開創的CUP-BON品牌更引爆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國的珍珠奶茶熱潮。

大事記引風波 發明權成爭端

台南市政府文獻委員鄭道聰表示,泡沫紅茶最早應始於一九四九年台南「天馬茶房」的手搖紅茶。後來天馬茶房將手搖紅茶的功夫授予「雙全紅茶」,以雪克杯搖出的泡沫紅茶,可說是今天泡沫紅茶店的始祖吧?至今仍僅單賣紅茶一項的雙全紅茶店,只有甜、鹹兩種口味,不加糖的稱「鹹」,微糖則稱「半鹹」,竟能維持半世紀不變,且小小店面每天擠滿人潮、排隊買茶,令人深深感受台灣的生命力。

珍奶大戰始於春水堂負責人劉漢介在其六十六期茶訊的「春水堂大事記」中提到「一九八八年史無前例的把地方小吃粉圓加入調味紅茶的世界,名曰珍珠奶茶,數月後風靡全省」。翰林茶館負責人涂宗和見後立即跳出來,接受南部某大報紙專訪指出,他「早在一九八六年發明並創造珍珠奶茶一詞」,發明權之爭於焉開打。

雙方提出的證據資料儘管洋洋灑灑,卻不外乎「發明時間」與「珍珠或黑或白」兩項爭議。就時間點來說,涂宗和表示,他是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於台南市鴨母寮菜市場看到賣粉圓的攤位,而引發粉圓結合茶品的構想,經回店試做推出後果然一炮而紅,由於粉圓狀似一顆顆漂亮的珍珠,遂取名為「珍珠奶茶」。而首先提出在一九八八年發明珍珠奶茶的劉漢介,也立即將發明時間提前至一九八七年六月,並在二○○四年二月出刊的「春水茶訊」中,再改為一九八七年三月。

數改發明時間 難免引起質疑

春水堂一再更改發明時間,再度引爆雙方激戰,翰林茶館於今年五月印發《是誰正港發明珍珠奶茶之真相大白》小冊,提出諸多疑點反擊。劉漢介也不甘示弱,旋於六月「重新整理」春水堂年表,並將翰林開店的年分往後移一年載入自家年表中,更在八月間以員工林秀慧的名義提出辯解。國防部說帖刊出後,林秀慧也接受媒體訪問,指出珍珠奶茶係於一九八五年由她自行研發所得。

到底孰是孰非?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總會長陳懷遠說他無法評斷,但對照翰林說法的始終如一,春水堂卻將發明時間一改再改,其間竟有三年的落差,難免啟人疑竇。劉漢介則解釋說,早先撰寫春水堂大事記時,僅憑印象提出發明年分,並未詳加查證,直至雙方開打後才認真考據真正的發明時間,因此前後有所出入並不為過。他也提出名詩人季野編著的《一九八七年茶藝大觀》書中照片舉證說,當年翰林茶館價目表中並無珍珠奶茶的存在;而一九八八年在春水堂太平店所拍攝的照片中,牆上卻早有陳舊的珍珠奶茶價格可為佐證。

至於製作珍珠奶茶主要原料的粉圓是黑是白?也是雙方爭執的焦點之一。其實在珍珠奶茶尚未問世之前,夏日隨處可見的「粉圓冰」原本就是深受歡迎的冰品小吃,粉圓通常以地瓜粉或樹薯粉製成,至於西穀米或稱「西米露」,也是樹薯加糯米粉而成。路透「奇聞軼事」文末,也特別解釋說珍珠奶茶是裡頭有一粒粒以西米製成的白色黏稠小顆粒(small white balls of glutinous sago)的「泡沫茶」。

珍珠黑白有別 搖茶方式各異

劉漢介強調,春水堂使用樹薯粉製成的黑粉圓,才是今日市場的主流,風行全世界的珍珠奶茶也無不以「黑珍珠」為主。涂宗和則反駁說,當初他發明珍珠奶茶,就是因為白色粉圓的晶瑩剔透彷彿珍珠而命名,他反問記者「提到珍珠,你會想到黑色嗎」?他說翰林除了最初幾個月因寒冬買不到粉圓而改向台糖公司購買西穀米應急外,始終採用成本較高的地瓜粉圓,只因其營養價值高且煮後口感佳。至於黑珍珠如何而來?涂宗和說粉圓加上「黑糖」就會變黑色,且翰林從開幕至今,所推出的珍珠奶茶黑白皆有,針對春水堂以黑白問題大做文章,他「頗感不解」。

在搖茶的方式上,春水堂標榜「把茶當材料,用高速機供應出一杯杯茶飲料」,搖出的茶品溫度可低於零度,「比起手搖的五、六度更能受到喜愛」。翰林則堅持以雪克杯手搖出「泡沫細」的各式茶品,「才能獲致較佳的口感與香氣」。

涂宗和說珍珠奶茶在翰林造成大賣後,原本還想賣大顆的黑粉圓,可惜市面上找不到粗的吸管,無法外帶,只能在店裡用杯子喝,還得附上一隻湯匙舀粉圓吃,於是全力推銷小粉圓。未料大顆粉圓被其他業者以當時走紅的「波霸」葉子媚命名為「波霸奶茶」,將珍珠奶茶推上另一波高峰,材料供應商還特別開模製作粗吸管,以供應市場需求。

好友不惜反目 爭市場爭春秋

兩大龍頭的珍奶大戰迄今愈演愈烈,只為爭誰先把粉圓加入奶茶中,讓原本是好友的兩個中年男人反目,雙方各有理由,至今仍無公斷,讓茶界或消費者都看傻了眼。劉漢介說他「不只在爭一口氣,也在爭春秋」。涂宗和則表示,他將珍珠奶茶打進消費市場已有十八年歷史,由於珍珠奶茶在台灣茶史有其重要性與地位,他當然有說明白的必要。

撇開兩人的爭議不談,翰林茶館與春水堂都可說是茶飲與茶饌的先驅者與佼佼者,二者皆以高品質的茶飲料以及強烈文化氣息營造的茶館空間為號召,無論從台南或台中起步,分店從南到北無一缺席。並都能掌握市場脈動,適時推陳出新以吸引消費者。尤其在不斷擴張版圖的過程中,兩者皆不惜投入數百萬至千萬的裝潢費用,依各地不同風情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分店,尤讓消費者發出一連串的驚嘆號。正如劉漢介所言「春水堂的最大貢獻,就是突破傳統茶行經營,大幅提昇茶葉的消費,並讓茶飲躍上流行的舞台,成為新式飲食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