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奧的成功與 中華民國的失敗
吳志中
2008/09/03 第650期
南奧是人口只有七萬的貧脊內陸國,卻能優游在國際強權政治的對抗中而尋求獨立之道;中華民國身為世界前二十大經濟體,擁有軍事打擊能力,外交處境卻落到如此下場,應該可以堪稱空前絕後了。

歐盟協會秘書長


今年,除了奧運的聖火遭到國際社會許多人民與團體的激烈抗爭、西藏在年初爆發嚴重的抗暴活動等國際事件,造成新興強權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一些緊張對立之外,最讓強權們再度凸顯彼此外交政策極大差異的衝突,就是科索沃在二月份宣布獨立,與南奧塞提亞及阿布哈茲在八月宣布從喬治亞共和國脫離而獨立的事件。除了西藏抗暴起義活動之外,其他兩件事情在台灣並沒有引起民眾們很大的注意,但在國際社會裡,它們卻讓人憶起冷戰時代,東、西陣營兩方的人民在很多基本價值觀上的巨大差異。


小國獨立  大國紛紛承認


二○○八年八月二十六日,俄國新總統梅德維傑夫為了捍衛俄羅斯在歐洲大陸的國家利益,宣布承認喬治亞共和國境內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為獨立國家。喬治亞共和國在三天後立即宣布與俄國斷交,而美、法等屬於北約組織的國家則紛紛表達嚴重抗議,並且指控俄羅斯單方面承認兩國為獨立國家,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並且破壞國際社會不干涉他國內政,維持各國主權完整的共識。


然而,俄國立即強硬回應,認為美國與西方國家沒有立場來質疑俄國的外交政策,因為美、法等國也在今年二月,率先破壞塞爾維亞領土完整,承認科索沃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美國國務卿萊斯還為了在波蘭安裝美國的反飛彈設施,於八月二十日在華沙進行演講時強調,今天不是一九四八年柏林危機時美、蘇對抗的背景,也不是一九六八年蘇聯入侵捷克以保障其影響力的時代。因此,美國不希望再度與俄羅斯進行冷戰。


然而,美國持續在俄、波邊境架設反飛彈系統,也直接批評俄羅斯反對烏克蘭與喬治亞在未來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些政策若非冷戰時代所遺留的思維,也是現實國際關係裡無法逃避的權力平衡機制。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關係世界裡,世界各國的確不再崇尚以戰爭武力來解決問題,但強權更不會輕易放棄對於不同「影響力」的使用,以確保國家利益。


他山之石  足堪台灣借鏡


從遙遠的亞洲,我們觀察這些引起大國衝突的歐洲小國。科索沃的人口大約二百一十萬,領土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喬治亞共和國人口大約四百五十萬人;南奧塞提亞人口僅約七萬人,領土是台灣的九分之一;阿布哈茲人口約二十五萬人,領土面積則是台灣的四分之一。然而,它們卻都可以各憑本事,讓國際社會不同的重要成員為他們撐腰,抵抗大國威嚇,平起平坐地與這些強權協商不同的國家利益。


科索沃的人口比台北市還少;南奧賽提亞由於戰亂,目前實際居住的人口不到四萬人,是台北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南港區的大約三分之一而已,而其經濟產值,更完全無法和南港地區的人民相比較。科索沃與喬治亞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對抗俄國的威嚇;南奧塞提亞與阿布哈茲則有俄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以及塔吉斯坦等國的支持,以反制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對台灣而言,由於這些國家的實力太小了,很難與我們的實質國家利益有所連接。但是,這些小國卻能獲得如此多國際社會強權的支持,努力爭取平等的國際人格,這卻是台灣地區的人民與政治人物要深思的地方。


台灣獨立  將是中國惡夢


此外,一向支持俄國外交政策的中國,這次卻只表示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局勢「關注」的態度而已。其實,中國在這次衝突事件中,再度感到為難和困擾難以拿捏正式立場。因此,當美國與法國等世界強權都已紛紛表態後,中國才在八月二十七日正式由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政府的立場。


中國擔憂的正是害怕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宣布獨立,得到一些國家支持的例子,延伸到未來的台灣與西藏。今年二月,當科索沃宣布獨立而得到許多西方強權支持的時候,中國就曾表態強烈反對。當時,由於是俄國反對分裂塞爾維亞,因此,一向與俄國有較一致外交政策的中國政府,立場當然非常清晰。然而,這次輪到俄國支持分裂喬治亞,中國政府的政策就變得很為難。


如果,連只有七萬人口的南奧賽提亞,在沒有任何經濟力量,且是個內陸國,必須完全依靠周邊強權才能得到生存的情況下,都能宣布獨立的話,此風一長,台灣、西藏與新疆是否都可以仿效,國際社會是否都可以支持呢?而且,只有四百萬人口,土地緊緊連接著俄國的喬治亞,都敢挑戰其強大鄰居的政策,那遠在海洋的另外一端,經濟實力是全球前二十名,更擁有打擊與防衛軍事能力的台灣一旦獨立後,可能更是中國的惡夢。


空前絕後  難獨立難入聯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外交政策,北京政府也曾大力支持兩個德國、兩個葉門、兩個越南,甚至是現在的兩個韓國。北京政府更與從前蘇聯分裂出來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等中亞共和國,在二○○一年組成上海合作組織,企圖取代蘇聯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所以,中國的所謂不支持分裂他國的外交政策,也是看情況而定。


然而,最該檢討的仍然是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在一九四五年的時候,中華民國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甚至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那個年代,韓國、德國都不是會員。如今,韓、德都是聯合國裡讓人尊重的重要成員,韓國人潘基文甚至成為聯合國祕書長,而中華民國則落魄到連其人民進入聯合國會堂,都會遭到阻礙。這一切外交上的失敗,難道只是一句「世界各國都怕中國」就可以卸責的嗎?在世界國際關係史上,中華民國以如此龐大的國家實力落得此下場,甚至現在只能勉強守住「中華台北」的名稱,應該可以堪稱空前絕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