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拖李下水 本土派面臨裂解
望山
2008/08/28 第649期
陳水扁為了轉移焦點,將一缸子的人拖下水,使李登輝無端捲入扁家海外匯款風波,綠營人士憂心,阿扁此舉徒令親痛仇快,讓藍營得利,情勢如果惡化下去,本土勢力恐將面臨裂解命運。

陳水扁前總統家族海外匯款疑雲,在總統府領軍,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院配合,布下天羅地網展開行動,以及檢調、外交系統海內外聯手全面大出擊之後,真相很快將會水落石出,扁家如涉不法,亦將難逃法律制裁。


遺憾的是,司法偵辦過程中,政治力介入的痕跡斧鑿斑斑,加上陳水扁為了轉移焦點,將一缸子的人拖下水,藉接受專訪、記者會、公開演講的方式,多次點名李登輝前總統也涉海外匯款,以及國安秘帳金錢流向可疑等問題,使李登輝無端捲入扁家海外匯款風波,遭到統媒撻伐。綠營人士則憂心,阿扁此舉徒令親痛仇快,讓藍營得利,情勢如果惡化下去,本土勢力恐將面臨裂解命運。


扁為了自保 抖出阿輝伯 


在「壹週刊」爆料扁家海外匯款前夕,陳水扁於八月十一日接受「時報周刊」專訪時即透露,他這八年對李登輝的保護不遺餘力,儘管「鞏案」、「奉天」、「當陽」等專案被曝光二十五件,但他還是壓住七十五個未爆彈。陳水扁表示,事後證實李登輝手下一魚兩吃,將千餘萬美元流入台綜院帳戶。


八月十四日,陳水扁舉行記者會,發表五點聲明,其中提到查興票案時宋楚瑜有三點八億元匯到海外,查新瑞都案時,李登輝也利用人頭匯出十億元左右,連戰則在國外投資置產云云。八月二十二日,陳水扁參加北門扶輪社例會時,指李登輝承認一九九六年大選花了二十五億元,只申報兩億九千萬元。二○○○年連戰則花了一百二十億元,也只申報三億一千萬元。


陳水扁藉抖出官場秘辛,以證明天下烏鴉一般黑,用意不難理解。但他刻意塑造保護前任李登輝不遺餘力的印象,卻犯了自相矛盾、邏輯不通的錯誤。陳水扁或許想藉此表達,他善待前任,也希望接任者基於同樣的標準能夠善待他。但這畢竟是個人主觀的期望,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照陳水扁的說法,絕對機密事項,完全不能公開,若讓現任元首解除卸任元首機密,卻毫無制衡機制,恐會有憲政危機。因此,陳水扁保護李登輝任內的國安機密,不使曝光,是職責所在,不是法外施恩。何況,陳水扁當選總統,雖然是政黨輪替,但也是本土政權的延續,陳水扁保護李登輝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否則難道要對他清算鬥爭?


拖盟友下水 便宜了藍營 


馬英九上任之後,情勢已大不相同,一則馬英九不認為卸任總統有機密特權,且已將陳水扁任內的國安機密解密。其次,馬英九當選是黨國體制復辟,對於「竊國」者當然要施以嚴厲制裁,全面整肅,以昭告天下,讓人民了解竊占大位者的下場,看看今後還有誰膽敢向本土政權效忠?因此,陳水扁期望獲得馬英九的善待,根本是錯誤的期待,缺乏現實的估算。令人不解的是,陳水扁在未獲得馬英九善待之後,竟反過來爆李登輝料,這是什麼心態?因為自己沒有獲得現任者的善待,所以要收回對他的前任者的保護令?這又是什麼邏輯?照陳水扁自己的憲法見解,現任元首不得任意解除卸任首的機密,那他就沒有理由揭露李登輝任內的機密事項。如陳水扁所說,他任內曾不遺餘力保護李登輝,那何以為德不卒,在自己遭逢人生逆境時,把盟友拖下水,到底便宜了誰?


在陳水扁揭發李登輝國安秘帳及新瑞都海外匯款案之後,藍營政客、統派及親中傳媒果然如獲至寶,除了打扁,順便批李,藉機把他們最討厭的李登輝醜化、抹黑一番,企圖一舉摧毀本土派勢力,讓綠營人士憂憤不已。以陳水扁八年總統期間所掌握的情資,對連宋馬蕭收受的政治獻金、選舉結餘款的流向,乃國民黨黨政軍高層涉入拉法葉艦巨額佣金案,應該有相當的掌握,陳水扁不去揭發這些弊端,反而咬住李登輝不放,用意何在?


摧毀本土派 扁用意何在 


針對陳水扁矛頭相向,李登輝辦公室特別發出新聞稿,指責陳水扁的指控具惡意且有政治目的,要求陳水扁立即停止類似行為,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親李人士判斷,陳水扁的目的是藉玉石俱焚的激烈手法,讓本土力量別無選擇,不得不繼續挺他,以確保其深綠教主的地位。問題是,本土力量已因扁家海外匯款疑雲,被打趴倒地,對扁家族失望透頂,如何挺他?李登輝是本土派碩果僅存能的象徵性人物,把他拖下水,對台灣又有什麼好處?


李登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可以留待歷史評價。其卸任之後,藉成立智庫、支持台聯黨,持續對時局表達關心。但李登輝究竟不是馬來西亞的馬哈迪,退休之後還喜歡在後座指揮別人開車(back-seat driver)。相反的,他只是站在一個制高點,關心台灣的前途,如最近馬政府兩岸政策急速向中國傾斜,李登輝立刻出來喊話,並由群策會舉辦論壇,針砭政府施政,台聯黨發動遊行抗議。台灣民主才剛起步,兩岸關係又極兇險,李登輝的經驗、格局、視野,對後任者應具參考價值。且李登輝年事已高,陳水扁春秋鼎盛,民主香火,代代相傳,豈非政壇佳話?可惜,扁李關係最後弄到反目成仇,實令人慨嘆。


本土已式微 台灣的宿命?


以台灣政治版圖來看,綠營如果整合成功,勉強可以一戰,如果力量分散,則未戰已敗,履試不爽。二○○四年,綠營完成大整合,陳水扁連任低空掠過,當時李登輝也出了不少力。之後的立委選舉,本土意識高漲,如果綠營妥善規畫,國會不無過半可能,卻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種下綠營分裂的導火線。按理說,民進黨已掌握行政權,又是國會最大黨,適度挹注台聯黨,可以壯大本土勢力,創造雙贏。卻因黨內派系阻撓,府內高層分化,導致李扁心生嫌隙,本土力量漸趨式微,對馬政府去主權化、去台灣化的施政作為,無力制衡,這一切,果真是本土政權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