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棄台灣? 台灣需面對現實
陳宗逸
2008/07/24 第644期
美國現任太平洋軍區司令基廷證實美國行政部門正在凍結對台灣軍售,而台美軍事交易凍結所引發的連動反應,可能會導致如骨牌效應般的「放棄台灣」政策。

「美國可能放棄台灣?」這個在過去幾十年,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馬政府上任二個月之後,卻變成政壇的熱門話題之一。有人說,「想不到馬英九傾中的動作這麼快、這麼大膽」,也有人說,「美國真的不賣武器給台灣了?不可能吧?」「台灣是圍堵中國的重要基地,是不沉的航空母艦,美國不可能讓台灣被中國拿去!」許多台灣人一直理所當然這樣想。但是,經濟局勢大壞、軍事天平迅速傾斜,加上國際局勢愈發詭譎,來自美國官方的發言,不斷地挑戰以往從來沒有看過的底線。馬政府「笑罵由人」的親中政策,也為這樣的改變「背書」。美國可能放棄台灣?或許是可見未來,台灣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基廷證實  美國凍結軍售 


美國現任太平洋軍區司令基廷(Adm. Timothy J. Keating)上將,七月十六日在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講中證實,「美國行政部門正在凍結對台灣軍售」。基廷的一席話,震撼台、美兩地,這不僅是因為基廷具備美軍現役軍區司令身分,也驗證了數周以來台北馬政府與美國白宮之間爭執軍購的羅生門。


基廷的談話,正當台美軍售的蒙特利會議舉行的期間,台、美關係因為軍售凍結,未來四年恐怕不會有大筆的軍事交易,甚至美國單方面的凍結軍售,以及台北馬政府「欲拒還迎」的態度,都增添了許多變數,世界各國都在問:台灣從美國最親密的戰略夥伴之一,今天變成被凍結軍售的對象,短短八年時間盡顯兩樣情,「美國是否要放棄台灣?」


美國現任高階官員,尤其是被普遍認為是「反中挺台」的軍事將領,竟然公開認為台海的軍事衝突,如今「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可能」,基廷用了四個「非常」當作加強語氣,讓這個當前台美關係的結論,變得耐人尋味。台美軍事交易的凍結,後續所引發的連動反應,可能會導致如骨牌效應般的「放棄台灣」政策。


妨礙利益  美恐放棄台灣 


曾任職美國駐外單位軍政分析人士強調,「要搞懂美國人的思考,是很簡單的事情。首先,你要將自己當成是美國人、站在美國的立場想,第一重要的是美國的National Interests(國益),然後再考慮Security Interests(安全利益),從這兩個條件先思考,然後再來推測美國人會做什麼事情?」他認為,美國放棄台灣,當然有可能,只要台灣的存在妨礙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利益,放棄台灣當然是可能的選項,而且正在發生中。


美國重兵部署在關島,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情。早在二○○三年前後,美國軍方內部,就已在討論「防線後撤到關島」的可能性。這個討論,也曾引起民進黨政府內部極少數青壯派國防幕僚的重視。二○○六年六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勇敢之盾○六」(Valiant Shield 2006)演習,就藉著關島攻防戰,向外界展示美軍部署在關島的強大軍力。當時的關島「太平洋日報」(Pacific Daily News)引述美軍發言,「這次美軍在關島展示強大軍力,是為了要顯示美國對亞洲的關心,……特別是朝鮮的威脅尚存,以及中國軍力正崛起之際。」


將關島做為美軍「關切亞洲」的展示,那麼台灣呢?原本一路北從日本、韓國至菲律賓、新加坡到紐西蘭、澳洲的美國「防線」,這個要圍堵中國的假想線,台灣一向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這幾年,台灣不僅在美軍的作戰地圖中消失了,假想線直接從日本、韓國連到了關島,然後再從關島往南繼續發展,台灣就這樣被畫入中國勢力範圍。這並不是政治考量,而是美軍實實在在的軍事部署。台灣和美國之間,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親中政策  壓垮交易關鍵


前美國軍政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軍售台灣的時候,當然會考慮台灣未來向中國傾斜、甚至投靠的可能性。近幾年,台灣軍方高階將領、校級軍官意識形態親中、甚至出售機密軍情的事件層出不窮,民進黨政府時代甚至呈現失控狀態,尤其台灣精銳的空軍飛行員,這幾年也大量退役到中國民航公司就職,台灣與中國之間越來越密切接觸,尤其軍隊喪失心防的現象,都是影響美國對台軍售要考慮的關鍵。「美國賣給台灣最高科技的裝備,到時候這些東西全部被北京拿去解剖、仿製,這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傷害非常大。」


民進黨前政府國防部軍政幕僚認為,固然民進黨政府,要為台美之間的軍事交易凍結,負上百分之九十的責任,但馬英九這二個月的親中政策,則是「壓垮交易的最後一根稻草」。削減、甚至凍結對台軍售,如今用官方的管道向世界宣佈,這在國際政治上,是不得了的大事情。而美國官方早在做這麼大的動作之前,早就已經在關島部署了難以想像的重兵,為了什麼?就是「用關島取代台灣的戰略地位。」


從二○○四年開始,關島的海空軍基地,就進駐了難以想像的兵力。二○○四年有一萬二千架次的美國軍用機在關島起降,到了二○○五年起降架次竟然翻了一倍,達到二萬六千架次。關島的Apra海軍基地,一次可以容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五十艘巨型艦艇,北部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是美國空軍最大的海外戰略轟炸機基地之一,被稱為「美軍向世界展示威力最有效的平台」。


關島的彈藥儲量,是全太平洋地區的冠軍,達到十萬枚左右的巡弋飛彈和各種導引炸彈,全部放在關島。此外,關島的戰略儲油量,也是太平洋之冠。美軍最重要的B-2匿蹤轟炸機,就有六架常駐在關島,最先進的F-22A型匿蹤戰機、全球之鷹(Global Hawk)長程無人戰略偵察機……等美軍最王牌的裝備,幾乎都放在關島上。


經濟悲劇  台中結合夢魘


台灣的重要性,在美國官方眼中,正不斷的降低之中。不僅軍事價值一落千丈,經濟實力也在嚴重下滑中。曾經和李登輝前總統當面對談過的人士表示,「李登輝的治國,首重台灣經濟實力。李登輝認為意識形態放在心裡就好,但是台灣國家的經濟力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因為沒有經濟力,台灣就失去了一切。」台灣的經濟實力,是台灣自我防衛的保證,一旦失去了經濟競爭力,台灣的重要性將消失殆盡,這是李登輝前總統治國的體認。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經濟專家黃天麟認為,「從歷史觀點來看,台灣的經濟如果和中國結合,就會發生悲劇,如果擁抱太平洋,則會繁榮興盛。」「十七世紀荷屬時代,台灣的安平港是世界知名的繁榮大港;一八九五年之後的日治時代,台灣因為日本是太平洋國家,所以成功進入現代化;一九四九到一九八九年這段時間,即使是國民黨蔣家政權統治的時代,但因為封鎖與中國的接觸,台灣不得不面向太平洋,結果成就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奇蹟」。


「但是,撇除了上述的這三個時間,台灣和中國密切結合,荷屬後台灣和中國合併,結果遭受被棄置的命運,足見台灣是個邊陲之地,最後被割讓給日本。而一九四五年與中國結合,則發生了二二八屠殺,國民黨『劫收』台灣財產,如今幣值換算約等於一○九兆新台幣!每次與中國結合,然後放棄太平洋,台灣就會發生悲劇。」


他更憂慮:「一九八九年之後的台灣,是歷史上第三次試圖和中國結合,雖有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多半只是傳統產業前進中國,但是到了二○○一年開始失控,尤其二○○六年開始,在民進黨政府期間促成了大規模的產業出逃現像,整個經濟情勢的失控,已經慢慢地在驗證歷史的輪迴。」


併吞台灣  中國經濟戰略


黃天麟強調,「中國的整個經濟戰略,就是要併吞台灣,這是毫不妥協的。」台灣經濟與中國統合得越密切,併吞台灣的戰略就越容易達成。馬政府宣布擴大投資六○%上限,且開放十二吋晶圓等高科技代工赴中國投資設廠,更加迅速的坐實這種現實的挑戰。股市的慘跌雖然有國際因素的影響,但是台灣的股市跌幅創下世界之冠,別人漲我們跌,別人跌我們跌更多,「外資不是笨蛋,不會不知道向中國投資失控,會帶給台灣經濟面什麼影響。」


近期原本被看好的金融股、航運股,都呈現慘跌局面。看好「三通利多」的長榮、華航股票,更跌到十塊錢以下,這是短短二個月就發生的現實。長榮航空原本寄望三通直航能帶來的商業利益,情勢卻往相反的方向走,逼得老闆張榮發出面向馬英九嗆聲,長榮航空最近停徵空姐的事情,也讓社會各界震驚,這是二○○三年SARS風暴以來,從來沒看過的景氣衰退。而台灣首富郭台銘最近在中國境內,打官司控告中國廠商挖角、仿冒,也可觀察出台灣代工廠商在中國的困境,「失去了台灣政府的屏障,中國為什麼還需要你台灣廠商的存在?」


仇日親中  日本受創嚴重


台灣迅速傾向中國,也引起了東亞政治圈的震撼。曾任職國安會、駐外單位、學術單位的高階幕僚也認為,「今年大選年,韓國選出一個抱美國大腿的李明博,台灣則選出一個抱中國大腿的馬英九。一個向西方靠,一個向東方跑,看在日本人眼裡,是嚇得要命。」


這位曾經駐外的幕僚也觀察到,「釣魚台事件,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這麼快向台灣低頭,尤其台灣海巡署巡邏艇入侵釣魚台領海○‧四浬,如此嚴重的衝突,都讓日本輕輕放下,除了美國要求日本盡快解決,不要妨礙伊朗危機的處理之外,日本政府疑懼台灣立場的改變,不讓台灣的仇日親中氣氛這麼快發酵,是很重要的原因。」這位高階幕僚認為,「一旦台灣與中國有某種程度的統合,美國退出台灣,則日本的南方海上命脈航線,會受到嚴重的挑戰。」「台灣向中國傾斜,要美國放棄台灣,對美國本身沒有大傷害,卻可能讓日本受到創傷。」


親中政策  美媒體說憂慮


美國恐怕放棄台灣?這成了今年東亞最具戲劇化的政治板塊變動,影響力甚至高過北韓核子危機。基廷的談話出現之後,保守派的美國華爾街日報,立即在七月十八日以社論「武裝台灣」(Arming Taiwan)一文,提醒白宮有關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這篇由前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合作署署長Ed Ross撰寫的長文表示:「在陳水扁前總統八年任期內,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的政治鬥爭,讓軍售經費陷於停頓,……華盛頓對陳水扁無法推動購買武器,以及他的言行干擾美中關係的改善而不滿,這八年對台美關係的損害相當大,……台北和華盛頓之間的相互信任,可能已經永遠被削弱,美國失去對台灣領導人的信心同時,越來越依賴於改善美中關係,而台灣比以往更加考慮國內政治,甚於國家安全問題。」


除了論述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美之間互動關係的障礙之外,華爾街日報更憂慮於國民黨政府的親中政策,「對五月新上任的總統馬英九來說,他採取了和中國緩和的政策,……(美國)國務院和白宮的高級官員,因此更加疑懼,此時大量的對台軍售,會削弱台灣與中國間的緩和,反而造成美中關係的損害。……美國對台灣的安全,能冒多大的風險?如果台灣和中國間的緩和,可以在不犧牲台灣年輕且脆弱的民主制度下繼續進行,為什麼不讓下一任美國總統來解決這個問題,出售較不挑釁(中國)的系統、訓練和零件?」「台灣的民選總統,在與中國和緩的基礎上當選,這其中不變的,是北京方面使用武力威脅當成外交工具的方程式。」


美培植國  僅台灣被屏除


除了Ed Ross的沉重呼籲和憂慮之外,包括前美國國防部中國科科長卜大年(Dan Blumenthal)及前亞太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等四位重量級政治學者、前官員,也聯名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文章,呼籲布希政府要「信守對台軍售承諾」,認為「布希總統甫上任時,做出了一項有膽識且有原則的決定(對台軍售),在如今卸任之前,看來已經食言。」美國重量級學者、政治家和觀察家的憂慮,其來有自,除了憂慮台灣自己本身會如何發展之外,也憂慮美國在戰略上放棄台灣,帶給國際政治板塊的變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發展。


事實上,近十年的東亞軍備發展,特別是美國布希政府的八年,東亞各國都大量購買美製軍火,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到澳洲。日本不僅在美國協助下,自己建造完成五艘以上的神盾艦,還熱烈參與伊拉克戰爭的維和任務。韓國在金大中、盧武炫維持親北韓的陽光政策十年,軍備發展卻一日千里,不僅自建完成二艘神盾艦、二艘輕型航空母艦,還採購美軍現役的戰鬥轟炸機,韓國未來不僅有自製的核能動力潛艇,還會有戰略空軍。


一向被認為親中的新加坡,在布希政府八年,更花下鉅資購買美製武器,包括十數架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十幾架全亞洲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還在法國協助下自製改良型的拉法葉巡防艦,同時向德國採購高達一百輛的重型主力戰車。而澳洲更不惶多讓,不僅維持了亞澳唯一遠程轟炸機群的戰略空軍,還採購了新式的美製戰鬥轟炸機。最重要的是,這幾個美國在西太平洋區重點培植的國家,都參與了伊拉克戰爭,為美國分擔軍費。從日本一路延伸到澳洲,這十年高度加強軍備,唯一被屏除在外的,就只有台灣。


台灣地位  美國重新思考


前國安會高階幕僚認為,「不要樂觀相信,美國不會放棄台灣。因為整個圍堵中國的防線,這十年已經完成了。事實證明,台灣的存在,對這個防線而言,已經不是很重要。有台灣,很好。沒有台灣,其實也沒差。」「目前,唯一還牽連著美國與台灣之間關係的,只剩下屬於美國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他強調,「有『台灣關係法』,不代表美國一定挺台灣到底。很多人不知道,美國國內法中,其實也有『香港關係法』(一九九二年)。」


前美國軍政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到現在,還不了解馬政府的施政,馬英九究竟個人的思考是什麼,他的施政理念為何、控制國民黨的能力如何?美國政府到目前還沒有他的『側寫』(Profile),美國政府需要有一定累積的資料後,才能判斷、決定對台灣的新關係步驟,目前仍在摸索、疑懼中,當然還沒有下決定。美國人下任何判斷,都需要有足夠的『側寫』,民進黨政府八年,美國認為台灣『不可預測』,事實上就有跡可循。」


美國可能放棄台灣?目前還是個現在進行式,歷史會如何發展,尚未得知。以往台灣人天真地認為,美國不會放棄台灣,因為「台灣很重要」。如今,隨著國際政治的變動,台灣在民主選擇之下傾向中國的挑戰,美國必須用全新的思考來考慮台灣地位。從種種的現象評估,美國可能放棄台灣,是台灣人在短暫的未來裡,不得不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