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二○○五年〉李扁交惡 秘辛大公開
高天生
2008/05/01 第632期
四年前年總統大選,李登輝牽手護台挺扁,讓新的政治力位移,結果在二○○五年提議裂解泛藍時,阿扁拒絕包容執政,李扁交惡正式浮上檯面,成為本土政權發展史中,最為致命的一年。

馬英九新政府人事爆出大黑馬,準閣揆劉兆玄四月廿八日宣佈前台聯立委賴幸媛內定出任陸委會主委,在政壇引爆軒然大波,也讓李登輝的政治操作和歷史位置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敏感時刻,也有不少關心本土政權能否擺脫敗選症候群,重新找到勝利方程式的人士,對李扁交惡對二○○八年總統大選衍生的政治衝擊,做更深入的評估、量測,藉以轉蛻成民進黨浴火重生的經驗教訓養分。


賴幸媛人事案  馬營政治解碼


外傳賴幸媛所以能獲馬英九青睞,親自主導賴掌陸委會的人事案,除了賴個人學經歷特殊外,更因為總統大選期間,賴幸媛是馬陣營爭取李登輝支持的重要管道之一,但熟稔李登輝一貫行事風格的政壇高層人士指出,扁政府執政八年,李登輝未曾向阿扁總統推薦任何人事,總統大選期間,李登輝表態挺謝長廷,他更不可能向馬英九推薦人事,賴幸媛內定接陸委會主委,是馬英九主動規畫和布局,馬當面徵詢李登輝意見時,他只是對此人事案表達樂觀其成的正面態度,但謹守分際,未介入、干預相關人事案。


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發展和社會脈動的資深媒體觀察人士指出,從馬英九刻意透過賴幸媛的人事案布局,進行與李登輝的對話和連結,不難窺見馬陣營對本土政權存在勝利方程式和李登輝在其中扮演關鍵性角色,早已心知肚明,因而他們主動操作、進行解碼,壓抑其對馬英九選情的負面衝擊,相對的,綠營對此卻是「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盧山真面目」,因而大挫敗迄今已有一個多月,卻還陷入鋸箭療傷的內耗漩渦中,沒有能力為未來本土政權再起規畫具體、有效率的「錦囊妙計」。


綠營敗選檢討  並未切中要害


以民進黨敗選檢討和新黨主席選舉為例,青壯世代中雖有人開第一槍,將最大敗選責任歸咎在掌握最高權力的阿扁總統身上,但他們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只在清廉問題、派系傾軋不團結內耗、人頭黨員、排藍民調等枝節性問題繞圈子,沒有切中要害,更未觸及本土政權勝利方程式的最高戰略問題。試問,如果大家連二○○○年、二○○四年怎麼贏,二○○八年怎麼輸,都迷迷糊糊,不知其所以然,未來要如何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


再者,敗選後的關鍵性黨主席選舉,真的只要四大天王不參與,促成世代交替就能開創新局嗎?目前確定參選的包括老台獨、深綠旗幟鮮明的辜寬敏、蔡同榮,以及青壯世代共推、媒體一面倒肯定、祝福的蔡英文,果真蔡英文主席就能救民進黨,而辜、蔡兩人就會讓民進黨一蹶不振?如此的二分法,背後是否存在媒體和社會對「台獨」的偏見?


有人宣稱,美麗島的事件當事人、辯護律師等相關世代的人,要共同為八年執政無能及三次重大敗選負責,只要他們退出黨務操作,交棒給新世代人士,如蔡英文等,民進黨就能浴火重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蔡英文過去與民主運動較無淵源,她能解決民進黨當前的財務缺口嗎?派系傾軋、人頭黨員問題,真的蔡英文主席上任就馬上迎刃而解嗎?


據指出,統派媒體所以一面倒肯定、祝福蔡英文,主要是蔡英文背後有新潮流系推拱,且蔡英文曾任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副手,而蔡英文過去與民主運動牽扯不多,沒有人情或私人恩怨包袱,她的社會形象也不差,許多人對蔡英文有高度期待,並不是要她馬上解決長久糾纏民進黨的難題,而是期待她能夠穩住民進黨,阻絕統派媒體的渲染報導和挑撥分化,讓民進黨在敗選後能有休養生息和療傷止痛的空間。


無論黨魁是誰  仍須盤整多時


派系傾軋、人頭黨員和種種內部事務、資金缺口等,民進黨黨務比想像中複雜、艱難,廢除排藍民調、解放派系,或可解決一些表象問題,但對真正的問題無實質作用,從台獨黨綱中民進黨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卻又白紙黑字要「交由台灣人民公投決定」,不難窺見民進黨內部一貫存在鷹派和鴿派,雙方都無法將另一方消滅,只能兼容並蓄、妥協並存,即使是轉換名詞成為「反新系VS.新系」的戰爭,其本質還是不變。


長期觀察民進黨發展的資深媒體人分析,民進黨內部派系之爭,都只是茶壺裡的風暴,當前黨主席之爭,被外界視為「牛稠內鬥牛母」,天底下沒什麼新鮮事,未來不論是誰出線當新主席,民進黨都還要在谷底盤整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無法立即脫胎換骨、止跌回升,即使再怎麼調整腳步、痛定思痛,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還是找不到樂觀的理由。


有人悲觀認為,從敗選症候群仍然持續延燒、發酵,不難窺見民進黨還未正式落底、打底,甚或特定人士還有私心,要將民進黨轉蛻為司法、政治鬥爭的對抗籌碼,因而最壞的狀況,是民進黨派系傾軋、內耗愈來愈嚴重,甚或開始裂解、分崩,日漸形塑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有利條件,再也沒人有興趣探折、追尋本土政權勝利方程式,大家都只斤斤計較當權者的雞肋式施捨和蠅頭小利,台灣主性的建構、台獨崇高理想等一切都束諸高閣,特定節日再上街頭喊幾句口號,發洩了情緒、走累了就回家休息,過著「哀莫大於心死」的順民、庶民生活。


牽手護台挺扁  不敵兩顆子彈


本土政權果真有勝利方程式嗎?二○○○年總統大選,阿扁的勝選,真正的利基在於泛藍的分裂,因而阿扁能以四成左右綠基本盤選票、未過半數而斬獲中央執政大權。二○○四年總統大選,連宋配輸得很不甘心,因為藍基本盤明顯大於綠,但選舉結果卻仍是阿扁驚險連任。


據分析,二○○四年阿扁大選,表面上泛藍已因宋楚瑜委屈求全擔任連戰副手而不再分裂,但其實許多原本支持宋楚瑜的選民,並不完全認同「連宋配」的組合,他們的夢幻組合是「宋連配」,而原本一些支持連戰的選民,仍然不認同宋楚瑜,對「連宋配」的支持熱度打了折扣,相對的,泛綠陣營則有李登輝率領從國民黨出走的本土派加盟,因而阿扁選票較二○○○年增加了一百五十萬票,低空掠過五十%的門檻。


從二○○○年、二○○四年兩次總統大選的歷史經驗,不難窺見本土政權的勝利方程式在於泛藍的分裂和泛綠的團結、新政治力的吸納引進,二○○四年總統大選期間,李登輝主導牽手護台灣百萬人挺扁活動,正是政治力移動的指標。


弔詭的是,對於二○○四年總統大選的戰功結構分析,阿扁和嫡系親信幕僚率多相信兩顆子彈轉移了第一家庭貪腐的焦點,才衍生阿扁得票率衝高的效應。換句話說,對於李登輝和台聯輔選有功,扁和嫡系持保留態度,這種思維明顯影響了後續李扁關係的發展,這也正是親李政治力再度位移的關鍵所在。


提議裂解泛藍  扁卻壓制台聯


二○○四年底立委選舉,泛綠應過半而未過半是對本土政權的一大警訊,但當時綠營高層應注意而未注意,才種下本土政權節節敗退的因。當時,社會對國會亂象相當不滿,相關民調也顯示泛綠過半符合人民期待。但身為國家和綠營最高領導人的阿扁,在政治操作上卻患了嚴重錯誤,一是對李登輝和台聯系統人士的輔選有功,阿扁在選後並未進行適當的「論功行賞」,其次是在立委選戰布局上,也未對台聯有所加持、拉抬,反而在最後關頭出重手壓制,因而選舉結果跌破各界眼鏡,泛綠的總席次未增,反而減少一席。


知情人士透露,李扁關係在二○○○年至二○○四年間,雖然存在一些風風雨雨,雙方互動不是很順暢,但李登輝是有強烈歷史使命感和顧大局的人士,因而他在二○○四年總統大選就拋棄個人好惡、恩怨,卯盡全力挺阿扁、挺本土政權,即使二○○四年底立委選舉,民進黨和阿扁的操作,明顯在搶台聯選票、席次衍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負面效應,李登輝也未公開和阿扁、民進黨撕破臉,他反而在當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主動要求和阿扁會面,當面獻策建議阿扁邀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組閣,進行裂解泛藍的政治操作,俾為本土政權延續進行大戰略操作,並解決迫在眉睫的國會朝小野大僵局。


拒絕包容執政  李扁正式交惡


據了解,李登輝是以當年他用心良苦找郝柏村組閣的經驗,建議阿扁可大開大闔打宋楚瑜這張牌。只是阿扁話只聽了一半,因而二○○五年二月間才會有作秀式「扁宋會」和政壇傳言「橘子綠了」的事件,扁在會中以「制憲、正名自欺欺人」,正式向李登輝宣戰。這又是一次關鍵性的政治操作大錯誤,李扁交惡也正式浮上檯面,勝利方程式就這樣被破壞了。


裂解泛藍的政治操作,所以功虧一簣,關鍵在於阿扁有扁系執政的攬權私心,對於李登輝所建議「包容執政」方向,並不認同,不肯釋出閣揆寶座和組閣大權,只敷衍性地邀請宋楚瑜擔任海基金會董事長或兩岸特使,在缺乏強烈誘因和實質政治利益的狀況下,「扁宋會」成了空包彈,不僅沒傷到泛藍,反而變相促成其後泛藍的團結、整合。


而二○○五年阿扁否決了延攬宋組閣提議後,找來謝長廷組閣,日後證明扁是有計畫的在對謝「杯酒釋兵權」,讓謝空出高雄地盤,交給扁的子弟兵,再一步步羞辱謝,十一個月就讓謝含恨下台,以便其完成「扁系接班、扁系執政」布局,全屬內耗式操作。因此,二○○五年可說本土政權發展史中,最為致命的一年。


趕走新政治力  逐鹿政權渺茫


二○○八年總統大選,長昌得票率為四一‧五五%,再往前追溯立委選舉和北高市長選舉、縣市長選舉等,民進黨雖然受到重挫,但從得票率上看,某種程度都保有基本盤,並未全面潰敗、崩解,但綠營真的只維持、保有基本盤就滿足了嗎?將李登輝、台聯代表的新政治力趕走,某種程度讓民進黨既有的派系、既得利益人士維持恐怖平衡的局面,但逐鹿政權的希望也愈來愈渺茫了。


從逆向角度思考,馬英九主導前台聯立委、親李登輝的賴幸媛內定接掌陸委會主委,會引爆內部的政治風暴,甚或兩岸關係和大陸熱都會被潑一盆冷水,馬英九陣營對這一切早已心裡有數,為何還要甘冒大不韙,知其不可而為呢?試問:馬英九對台聯的「論功行賞」,是否對比了當年陳水扁對李登輝、台聯的粗暴撕裂?選戰經驗豐富、善於選舉精算的阿扁,真的不知曉將新的政治力趕走,只留下基本盤會衍生何政治效應嗎?


本土政權勝利方程式的建構,其實是可遇不可求的,李登輝因緣際會扮演了歷史性的關鍵角色,因而創造了本土政權二十年的歷史和故事,阿扁得天獨厚、因緣際會延續了八年本土政權,但也因為他的大戰略政治操作錯誤,讓本土政權中斷。未來的民進黨或其接棒者,其實都應該深深體會這一句電視名言:「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

〈獨家內幕〉李盼賴幸媛推展 兩岸國與國正常化

馬英九打賴幸媛牌,不僅在台北政壇引爆軒然大波,兩岸關係衝擊效應也持續擴大,前總統李登輝究竟如何看此事件?他對馬英九的人事布局真的樂觀其成嗎?

近日與李登輝有直接互動,且知曉李、馬說話內容的近李人士透露,連戰、江丙坤、徐立德等人與中國接觸,都是為了商人利益和買辦性質,馬英九打賴幸媛這張牌,表面上有擴大馬蕭兩岸政策社會基礎和讓未投票給馬蕭五百四十多萬選民安心的意義,但另一層思考則是要跳脫兩岸互動的買辦思維,嘗試進行國與國接觸的試探,李登輝對此有相當高的期待,因而當面向馬英九表示,對賴幸媛的人事案,他樂觀其成。

馬英九新政府開啟的兩岸關係,果真是被商人挾持,毫無設防的全面性開放和西進嗎?馬蕭兩岸政策究竟如何兼顧台灣主權、尊嚴,長久以來一直被質疑,但據了解,馬英九拜會李登輝時鄭重強調,他不會出賣台灣利益、尊嚴,因而打賴幸媛牌擴大社會共識基礎,李登輝則期盼馬新政府跳脫商人,買辦思維,開啟兩岸國與國正常化互動關係,這也正是李登輝兩國論主張因應新的政治情勢進行的嶄新演繹。至於觀察者注意到中國當局,在同一時間已刻意降低對連戰等人的接待規格,以及江陳會的臨時取消,其實都有助於未來回到兩岸國與國正常化的發展軌道。(高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