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逢生
李 靜
2001/11/17 第295期
民營化過程內憂外患,民營化國光三個月賺四千萬,交通部長葉菊蘭展現魄力推動民營化,建立公營事業民營化成功模式!
很多台灣人共同的記憶﹁台汽公司﹂已在今年七月一日起走入歷史,改頭換面為民營的國光客運公司,在三個月的戮力經營後,國光公司不僅沒虧損,反而賺了四千萬元的盈餘,這令當時堅持推動民營化的交通部,感到十分安慰!

改頭換面 三個月賺四千萬

交通部指出,國光公司七月分營收共一.七七億元,八月分營收一.九五億元,九月分則為一.八九億元。其中,受到營運初始,駕駛人員及車輛狀況還未臻正常狀況的影響,七月分營收較計畫每月平均一.九一億元減少七%;八月分營收較每月平均營收增加二%,九月分則減少0.五%,三個月收支相抵約有四千餘萬元的稅前盈餘。

至於十月分的營收,經過統計,營收達一.九八億元,相較計畫每月平均營收成長二%,主要的原因是該月分有中秋節連續假日及納莉颱風過後,各線旅客均有明顯回流現象,尤其是假日在投入新車營運與行車人員主動配合加班下提升運能,使中、長程旅客有所增加。

交通部高層官員也估計,當前經濟不景氣,但交通運輸為一民生性產業,不景氣也要坐車,但航空票價偏高,所以消費者很容易改選價位較低的客運,因此客運業雖不是暴利行業,但它的獲利是穩定的,在不景氣中,更有可能成長,﹁國光公司大有可為!﹂

民營化過程內憂外患

然而回顧台汽民營化過程,國光公司可說是在內憂外患中跨出第一步,令人捏把冷汗。由於國光公司是由台汽員工集資成立,由員工組成董事會,擬訂經營計畫,在高度競爭的民營客運市場中,各界其實都不看好國光公司的競爭力,多數都認為國光公司到後來,只會變成另外一個台汽公司。

其次,國光公司是在外有台汽員工的抗議、內有駕駛員罷駛風波的烏雲籠罩下,開始營運的,可謂備感艱辛。今年六、七月間,未加入國光公司的台汽老員工仍持續發動抗爭,甚至在今年六月五日還發生過員工群起激憤,蛋洗交通部後,更企圖癱瘓台汽西站,阻擋台汽發車的衝突事件。

這一連串的抗爭目的在反對台汽民營化、阻撓國光公司的接棒,台汽工會甚至揚言七月一日不讓國光公司的車子開上路,後來是在交通部力挺國光公司,表明絕不會受工會脅迫的立場,堅持﹁七月一日始,看不到台汽的車子」,國光公司終於如期經營。

但是國光公司內部還是有些﹁適應不良﹂問題。國光公司開張首日,也發生基隆站一百六十多位台汽駕駛員不滿底薪過低的罷駛事件,導致少開了四百多班次。國光董事會承諾調高駕駛員底薪,但獎金縮水,使駕駛員的總收入仍維持不變以控制人事成本,才化解了罷駛事件。

國光公司董事長李宏生表示,國光公司的薪資結構是仿照民營客運公司,原底薪訂為一萬四千一百元,較民營公司毫不遜色。一個月工作二十四天,每天駕駛台北至高雄一個往返,一個月薪水約有六萬二千元;售票員底薪一萬四千元,加上獎金,共約二萬四千元,與民間客運公司員工薪水相當。

李宏生進一步說,雖然駕駛員在國光公司的收入不比台汽,甚至少了許多,但是台汽就是因為員工效率不高,人事成本過高才會走上關閉一途,員工應該引以為鑑。台汽光一年就要虧損二十七億元,國光公司現在資本額僅三億多元,如果不能有效運用這筆錢,不到一年,國光公司生存將面臨危機,到時候,員工出資的三十萬元投資就要泡湯,還會面臨再度失業的窘境。

推動民營化 葉菊蘭展現魄力

從台汽公司到國光公司的民營化過程,交通部長葉菊蘭感受最深刻。台汽總經理鐘清達表示,台汽若不處理,債務會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要由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補貼,這是說不過去;葉菊蘭對於處理台汽經營問題,是最積極的部長,這對很多人來說,這種燙手山芋能夠拖就拖,在這方面,葉菊蘭的勇氣是令人佩服的。

成功地推動台汽民營化是交通部近一年內重要成績單,一位決策官員說,雖然結果不能人人滿意,但基本上已經創造多贏的局面,而葉菊蘭在這事件上,一方面展現推動民營化的魄力和決心,另方面在對員工權益的照顧上不打折扣,包括由員工集資、拜託經建會特別考量給予台汽員工較優渥的年資結算金、舉辦各種就職博覽會、協調民營客運公司及交部所屬單位晉用台汽員工等,都盡可能做到週全,這是她成功的地方。

不過還是有台汽工會罵她﹁沒有慈悲心﹂,對此,葉菊蘭理直氣壯地說,台汽一年要虧損近三十億元,都是人民納稅錢來補貼;民營化之後由員工集資成立國光公司來承接,原場站政府以最優惠條件租給國光,車輛也優惠出售給國光,前債則有政府負責清償,而民營化後政府至少不必每年再增加三十億元債務。

葉菊蘭說,當時交通部去爭取在應付退職金之外,多給付員工每人四十幾萬元的退職金,並建議他們從這部分的錢拿出三十萬元來投資,有投資不但有工作,還自己當老闆,當時有少數員工受到煽動,抗拒新公司的組成,現在才回頭怪政府使他們失業,但是﹁我必須說,我作這個台汽民營化的重大決策確實秉持了最大的慈悲心﹂,每年替全國老百姓省下了三十億元,也為台汽員工安排了出路,﹁我問心無愧﹂。

台汽民營化模式開創新局

事實上,台汽民營化模式已開創了一個新局,走出一條路,成為其他公營事業討論、援引的案例。例如,虧損連連的台北市公車處與台北捷運公司的合併案,推動二年餘進度延滯,台北市交通局現在也開始思考,公車處與捷運公司合併可能不是唯一的選擇,包括區塊釋出路線、比照台汽模式由員工集資認股而民營化等方式,都有思考的空間。

此外,原本因兩次資產標售都無人願意投標,而已決定要關廠的經濟部所屬事業中興紙業,現因台汽成功民營化模式,而出現一線生機。經過勞資雙方的磋商,決定由每位員工各出資三十萬元承接,預訂募集九千萬元資金,搭配銀行借款,承接中興紙業,以保障三百位員工的工作權。

台汽民營化模式,即由員工集資成立新公司,接管原先業務的方式,在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歷史中,是值得記上一筆的;這種帶有一點產業民主特色的模式,並成為現階段其他公營事業,特別是那些虧損連連、經營績效欠佳的公營事業的一條出路,從這個角度思考,台汽民營化模式是相當具有啟發性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