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原油與機械 出超銳減主因
徐元直
2005/10/13 第499期
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八二.八億美元,入超金額擴增二五.九億美元;機械進口金額達九七.六億美元,擴增了一五.四億美元,入超為三四.七億美元。

時序進入今年最後一季,財政部在本月七日公布九月貿易出超七.一億美元,累計今年前九個月貿易出超一九.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六九.五%。


財政部統計長許國忠表示,第四季是出口旺季,油價也自高檔回跌,新台幣貶值有利出口競爭力,因此估計第四季出超應有六億多美元,全年貿易出超至少二六億美元,並有機會上看三○億美元。


貿易順差  上半年鉅幅縮小


財政部預估今年全年貿易順差將有三○億美元,較經濟部國際貿易預估的二○億元,以及主計處預估的二二億元都樂觀許多,但仍將創一九八二年以來的新低。


經濟部則分析,九月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三一六.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月增加八.七%,其中出口增加八.五%,為一六二億美元,進口成長九%,為一五四.九億美元,出進口相抵,計出超七.一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少二.四%,縮減幅度已大為緩和。


根據九月份海關進出口貿易資料顯示,九月份出進口持續擴張,係因主要出口產品:光學照相器材擴增五二.六%、電機產品有二七%的增幅、橡膠及其製品二五.七%及電子產品成長一五.二%。進口成長則受國際油價高漲使原油增加三五.四%、車輛運輸設備亦大增五一四.七%所致。


經濟部指出,事實上,九月出口值為歷年來單月第二高,達一六二億美元,出超七.一億美元亦為今年以來第二高(僅次於今年二月),顯示從六月以來,我國貿易出超金額正逐月擴增。


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鉅幅縮小,曾一度引起各界關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至六月我國貿易總額為一七八九.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九.一%,其中出口金額為八九六.八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六.八%,進口金額為八九二.六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一一.五%,進出口金額相抵後,累計貿易出超僅有四.三億美元,減幅達到八九.一%,較去年同期大幅衰減三四.七億美元。


入超擴增  三主要原因造成


台灣以貿易立國,現為世界第十四大貿易國,但今年上半年卻出現令人怵目驚心的出超數據,引起各界關切,甚至擔心台灣今年是否將呈入超,台灣經濟是否因此拉警報?


依經濟部國貿局針對海關進出口統計產品分類標準作分析,今年上半年造成入超擴增或是出超縮減有幾項主要原因:


首先是,原油和機械兩項產品的入超大幅擴增是造成出超縮減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礦產品進口金額達一三六.二億美元,成長三一.七%,其中原油進口八二.八億美元,大幅增加四五.四%,由於台灣無原油出口,因此進口金額全數為入超,入超金額擴增二五.九億美元,僅此一項入超擴增就占去今年上半年我國出超縮減總額三四.七億美元的七五%。


今年上半年,作為投資先行指標,機械進口金額達九七.六億美元,成長二七.一%,出口六三億美元,成長九.四%;入超為三四.七億美元,擴增了一五.四億美元,大幅成長八○.一%。


其次,今年上半年車輛、航空器、船舶等有關運輸設備進口金額達三四.九億美元,成長三二.一%,進口大幅成長的主要產品為航空器,巨幅增加六四.七%;鐵路車輛,大幅擴增一六七.六%,致這項產品由上年同期的出超五.三億美元,降為今年○.五億美元,共縮減了四.八億美元,減幅達九○.三%。


第三,今年上半年我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衰退。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資訊通信產品出口金額為五○.七億美元,大幅衰退二三.四%;進口金額二五.一億美元,亦衰退七.三%,出超二五.六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縮減一三.五億美元,大幅衰退三四.五%,經濟部官員分析,資訊通信產品出口衰退是受到海外生產比重高達七成以上的影響。


外銷訂單  國際競爭力指標


國貿局也進一步分析,今年一至六月我國貿易出超縮減三四.七億美元,若扣除掉國際油價上漲因素(入超擴增二五.九億美元、有機化學品入超一.八億美元),以及車輛、航空器等運輸設備臨時性增加的進口因素(出超遽減四.八億美元)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整體進出口結構與出超情勢較去年同期差異並不太大。


不過值得警愓的是,日本、韓國也同樣受國際原油上漲因素影響,但出超縮減情勢,不如我國嚴重;這顯示出,我國主要出超產品表現不夠好,不足彌補入超擴大的缺口。例如,我國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雖有出超出成長一六.九%及二四.七%,但成長幅度卻不如韓國的二二.五%及三五.七%;且日、韓運輸設備出超分別達四五○億美元、一三六億美元,為主要創匯產品,但台灣卻僅有九.四億美元,相差甚大。


除了出口競爭力的問題外,整體來說,國貿局認為,因為我國外匯存底長期增加且外銷訂單屢創新高的情勢下,貿易出超鉅幅縮減或是貿易出現入超,並不值得憂心。


官員說,出超之所以在台灣特別被重視,可能與我未加入聯合國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等組織的特殊國情,以及舊台幣曾發生崩盤經驗的歷史因素有關,造成長期以來,我國仰賴貿易出超創造外匯存底,以至於觀念上都認為,入超產生就必然會使外匯存底縮減,但在今日國際金流早已跨越藩籬彈指可到的情況,外匯存底增減與貿易入出超已不再是一體的兩面或同向發展。


貿易是經濟成長的引擎,官員進一步分析,出口增加可以帶動國內生產、就業、消費及投資的擴張,有利於經濟穩定成長,而進口則可彌補原料及機具不足,因此最佳的期待是,出、進口要長期同步成長,平衡發展,短期的入出超在所難免,也是貿易收支上的必然結果。


國貿局認為,更應該關注的不是入出超,而是產品國際競爭力,也就是出口的擴增,因此先行指標外銷訂單的繼續成長是其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