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家 張維嘉建構台歐橋樑
文可棋
2005/06/16 第482期
二十一世紀將五強並起,台灣除繼續強化美日關係外,更應與歐洲、印度交流,而歐洲之家將是台歐未來建立緊密關係的橋頭堡。

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顧問、也是新潮流系大老張維嘉,最近積極倡導在台灣成立「歐洲之家」,外交部長陳唐山允諾予以經費挹注、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也答應代為尋覓「歐洲之家」會址,企業界方面,高鐵董事長殷琪表達樂觀其成。五年來,從倡議期到具體規畫期,在官民合作下,台灣成立「歐洲之家」已是指日可待,「歐洲之家」未來將扮演台歐橋樑,可望拉近台灣與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國的距離。


搶進  與歐洲交好


 在法國居住十多年的張維嘉說,成立「歐洲之家」不單單只是學術、藝術、文化、觀光旅遊及民間經貿活動的交流,更深遠的意義是,台灣發展與歐洲國家關係攸關國家利益;目前,中國的大國戰略中,對歐洲國家採取「遠交近攻」策略,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去年訪問法國,中法兩國簽訂「戰略伙伴關係」,中國並稱去年為「法國年」,中國用心很深,將法國視為歐洲的橋頭堡。 反觀台灣對歐洲國家幾無經營、也難著力,除了地理隔閡外,台灣長期以來一面倒的親美政策,讓台灣忽略與其他民主國家進一步發展關係的重要性;張維嘉一直關注國際政經局勢發展,他指出,美國現今雖是單一超強國家,但隨著中國崛起、歐盟一體化、印度國力增強、日本經濟逐步走出陰霾邁向正常化國家發展等因素,二十一世紀,世界政經趨勢可能由美國單一超強逐步成為五強的世界格局,即美、歐、中、日、印等五國,在此架構下,台灣的國家戰略目標若還維持一面倒地親美政策,對台灣不見得有利,台灣應該廣交朋友,不但繼續強化美國及日本的關係,同時,也要與遠在天邊的歐洲國家及南亞近鄰印度進一步交流。 張維嘉分析,由於中國崛起及不放棄武力犯台政策,加上新近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台灣海峽的軍事衝突成為世界高發熱點區域,兩岸不小心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始終存在,不過,中國崛起及五強的國際趨勢對台灣來說,並非全然悲觀,因為,台海問題已成為美、日、中等國際關切議題,台灣不必單獨應付崛起的中國霸權,台灣反而應該趁台海問題國際化的時機,與五強之一的歐洲國家建立溝通管道並與民間展開學術、文化、經貿、觀光交流,而構建此一平台的渠道就是台灣「歐洲之家」。


據點  交流兼推介


 目前,政府確實已注意到應加強發展歐洲國家的關係,尤其是在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及歐盟是否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問題上,台灣政府更能體會、了解歐盟國家的重要性。近來,外交部邀請不少歐洲議會議員、政府官員、國會助理及社會菁英來台訪問,可說是一種「亡羊補牢」策略。 張維嘉談到最近有一批歐洲議會助理團訪台,成員包括法國籍、德國籍及葡萄牙籍人士聽到台灣有意設置「歐洲之家」咸感興奮,認為對促進歐洲人了解台灣及台灣人了解歐洲有助益,現階段還有為數不少的歐洲人民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不知道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造成這樣的誤解主要是中國與歐洲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中國不斷向歐洲人士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做點什麼事的話,那麼將嚴重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透過民間文化、觀光等交流,讓歐洲友人對台灣更進一步認識「福爾摩沙」的美麗寶島,成立「歐洲之家」背後隱含的戰略與策略意義在此。 其實,早在二○○○年政黨輪替後,已故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張維邦在新世紀政策「台灣的國際角色」研討會中,就大力主張在歐洲重要城市廣設「台灣廣場」並在台灣創建「歐洲之家」,這個構想來自於張維嘉四哥張維邦(已故淡江大學歐美所所長),他不諱言,他要完成兄長遺志並看到台歐關係增進。


搭橋  雙管要齊下


 張維嘉說,目前行政院初步找到延平北路一段二號鐵路總局舊址做為「歐洲之家」(The House of Europe)會址,「歐洲之家」應設各類有關歐洲國家文化、歷史圖書及刊物的圖書館、有會議廳、歐洲學者來台短期研究的研究室、歐盟協會辦公室及咖啡聯誼廳,歐盟國家成員來台,不論是觀光旅遊、經貿交流,「歐洲之家」都是歐洲人士來台的第一個窗口,他們在這裡可以獲得快速而充分的資訊,不需再東摸索西探尋。 另外,張維嘉也提出在歐洲重要城市建立Taiwan Plaza(台灣廣場)的重要性,讓Taiwan Plaza成為台灣的最佳推銷員,作法是用醒目巨型文字,標誌在嶄新大廈上(十層樓以上),以吸引歐洲大城巴黎、倫敦、柏林居民及各國觀光客目光,Plaza內可展示台灣現代化過程、一至五樓展示台灣高科技產品或提供中小企業的辦公室,六樓以上做為台歐學術界、文化界之處,同時,我國駐英、駐德、駐法等官方代表處及公營銀行在Taiwan Plaza大廈內辦公,政府與民間公司共租或買下大樓,資源分享、資訊集中,讓歐洲友人在最短時間內理解台灣;外交部對「台灣廣場」計畫頗感興趣,張維嘉接著要遊說經濟部並拜會外貿協會秘書長林逢慶,「歐洲之家」與「台灣廣場」雙頭並進,搭起台灣與歐洲的橋樑。

頭角崢嶸皆飛龍 張維嘉一門五傑

張維嘉,對一般人而言,是個陌生名字,但對「巷子內」的政治人物、媒體及知識階層來說,他可是民進黨重量級大老,論年齡、論輩分,連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吳乃仁只能算是他的「小兄弟」;兩次總統大選,他都是扁陣營的美歐等海外窗口,民進黨執政後,他依舊隱身幕後,此次他大力為「歐洲之家」奔走催生並遊說企業贊助,除凸顯台歐關係重要性外,私人情感面則是要實現已故四哥張維邦遺志,這也是他為四哥所能盡的「棉薄之力」。

今年已經六十六歲的張維嘉,早在十六歲就讀成功高中時參加反國民黨運動,他是同學、老師眼中的「異議分子」,資質聰穎但反骨,考上台大法律系後,與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現任中選會主委張政雄成為同班同學,「林同學」後來也走上反對運動道路,張維嘉台大畢業後選擇出國留學繼續深造,台灣民主運動的種子跟著散播到海外。

身為老么,張維嘉受到父母及四位哥哥的寵愛,兄長都喚他為「寶珠」(暱稱),因年紀接近,他與四哥維邦十分親近,甚至,四哥做什麼、他也跟著做,四哥維邦是瑞士佛萊堡大學博士,後來到法國蒙特利爾大學講授國際關係及經濟學,維嘉於一九六六年到瑞士佛萊堡研究蘇聯學,不久轉到法國巴黎大學就讀;維嘉對四處講學的四哥尊敬有加,一度考慮在學術領域發揮,他考上法國巴黎大學「國家級博士班」(最高級也最難考,另有一般級博士班及殖民級博士班),因為過度投入海外民主運動而荒廢學業,雖少了博士頭銜,但張家有五兄弟都很會唸書,不是留學日本、就是留學歐洲,最低學歷是碩士。

五、六十年代,大多數台灣父母還在為家庭溫飽而終日奔波,張家五兄弟卻個個能到國外留學,不知羡煞多少人,張維嘉坦言,他真的非常感謝父母親很重視子女教育,讓他們兄弟都可以無虞出國留學;他說,大哥張維雄留學日本(關西大學),二哥張維毅台北工業學校畢業、淡江大學英文系、後來到維也納留學,曾任公路局副總工程師,三哥張維謙是學者,英日文俱佳,日本關西大學碩士、美國柏克萊大學博士,是美國芝加哥迪卡爾大學終身教授,四哥張維邦是他的學習榜樣,他以四哥為傲。

談起四哥維邦,張維嘉滿臉懷念與不捨,說到四哥的優秀,他炯炯有神,「四哥不但是瑞士佛萊堡大學博士,也應日本貴族學校利命館大學擔任三年客座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擔任淡江大學歐美研究所所長,而歐洲聯盟研究協會也是在張維邦號召下成立;意外的是,張維邦教授前年在法國友人家突然中風送醫不治仙逝,張維邦生前最大心願是在台灣成立「歐洲之家」,並在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土地上看到設置「台灣廣場」(Taiwan Plaza)。
張維嘉雖承「兄志」、努力奔走在台灣成立「歐洲之家」,但他堅持不願擔任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職務,一方面出自於「兄終弟及」的排斥心理,一方面則希望這個由四哥主導成立的學術、文化交流團體還應由學術中人主持,他寧可當個自由人,往來於台灣、歐洲間自由飛翔。(文可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