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看透 台灣三十年來變遷
梁隆鑫
2004/11/22 第452期
利用衛星對地球做大範圍的監測,不但省下龐大的人力與財力,而衛星遙測所提供的準確數據,更讓人們對環境有深切的認識。
台灣島四面環海,是典型的海洋國家,以地質構造而言,位居太平洋西岸邊緣,為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及太平洋海洋板塊相互推擠,經隆起而形成。海洋板塊在台灣東側由於擠壓而隱沒,島的東側因而形成大陸深溝,西岸則下陷為平淺的大陸棚。由島的外形觀察,東岸幾乎是岩岸,西邊是砂岸地形,島上山地面積約佔七○%,平地只有三○%,生存活動主要在這有限的三○%土地裡;如果開車走濱海線,整個台灣島四周,會看到重要的養殖業分布,西岸自彰化以南到屏東,東岸主要分布於宜蘭、花蓮。

空中監測 可提供各種研究資訊

對於一個四面皆環海的國家,土地資源又相當有限,三十年來,我們在西岸填海造地,弄了幾個工業區:彰化彰濱工業區、雲林台塑六輕工業區、及嘉義外傘頂內海工業區;但離島工業區的建立,以及陸地中各縣市工業區所排放的廢水(雖然有些檢查是符合標準),相對的也犧牲掉沿海的養殖漁業。因此,以生活上可以活動利用的資源而言,除了珍惜土地,著重環保(包括土地與海洋),也應該儘量利用海洋。

對於土地與海洋環境的監督,可以利用衛星做大範圍的監測,省下龐大的人力與財力。古語說「人在做,天在看」;此處不討論神明存在與否,但天上確實有各種衛星在監視地球,提供人們研究監測地球的資源;就光學資源衛星而言,目前最好的空間解析度已經達到六十七公分(Quickbird),即邊長六十七公分的正方形在影像上是一個點,如十八坪(六十平方公尺)的房子在影像上約有一三○個點組成。資源衛星可以提供各種研究,如海洋油污偵測、海岸變遷、違法開發監測、所有崩塌區計算、農作物種植面積計算、環境污染分析、綠資源覆蓋率計算、防洪分析......等。另一方面,衛星資料也提供人們對較大範圍的實體認識。

土地寶貴 與海爭地開發藏危機

美國第一顆資源衛星發射於一九七二年,台灣於當年十一月獲得第一張衛星照片,其空間解析度為八十公尺,即為圖一所示,台灣島中間依然是綠意盎然的中央山脈,絕大部分的開發都在西邊,西邊墨綠的森林顏色只有極少部分在海岸邊的防風林與保安林。而圖二為二○○四年三月之SPOT衛星,空間解析度為十公尺。由於時間差三十年,又是不同月份、不同空間解析度,台灣西部地區變化很大,一方面或許剛好是農作物收割或播種期,所以顯示裸露或建築物的灰色。

海洋國家的土地都很寶貴,由圖三至圖五中之彰濱工業區演進,可以看出三十年來與海爭地的事實。彰濱工業區開發位置之海埔地為所謂的潮間帶,屬彰化平原之延續,主要由大肚溪運送中央山脈的砂源堆積。彰濱工業區的計畫海堤線,正好位於海埔地潮間帶邊緣的浪裂線止(平均海平面稜線),一九七六年,第一次能源危機後,經濟快速復甦,為改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配合中部地區工業發展之需要而擬定開發。一九七八年開始規畫,以引進基礎工業(石化、火力發電)為主要目標。一九七九年共編全興、伸港、線西、崙尾、鹿港、福興、漢寶七區及五條對外聯絡道路,共六六○五公頃,彰化縣府公告完成土地徵收,並開始抽砂填土造地。一九八一年,行政院裁示暫緩施工,一九九○年十一月五日,經濟部長宣布彰濱正式動工。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工業區第一家公司生產開工典禮。二○○三年二月共有六十九家廠商進駐, 並有十多家送審中(彰化縣政府提供)。

遙測技術 可協助獲得準確數據

不管是養殖業抽取地下水,或是工業區中工廠合法或非法的地下水井,超抽的結果就是會造成地層下陷,彰化縣大城鄉就是一個下陷嚴重的地區,淡水蜆養殖面積即高達五二○公頃,佔鄉裡總養殖面積之九四.七%。海堤外之海埔地養殖魚塭才得以引用潮水進行文蛤、紅鼓魚、七星鱸魚,及烏格等海水養殖。故淡水蜆養殖在大城鄉漁業發展項目中佔極重要地位,大城鄉養殖淡水蜆面積占全國淡水蜆養殖面積的二○─三○%,更高居彰化縣淡水蜆養殖面積的五○︱八○%; 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利用衛星定位監測都獲得驚人的下陷量,每年超過三公分的有二七五平方公里(水利署提供)。犧牲養殖區所建的工業區,如果廢棄物廢水處理不當,將造成更大的損害。對這種環境保護與監測,從事環境保護的人員,除了工作辛苦之外,或許還會有人為或環境本身的阻礙,甚至生命危險與威脅,遙測資訊與技術可以協助人們獲得準確的數據,並減少經費、威脅、與危險。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技術員

梁隆鑫 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彰化縣福興鄉,年輕時發表過新詩與小說等文學創作,受到當時副刊主編吳錦發(現文建會副主委)稱頌為「新世代小說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中央大學太空所博士班,目前任職於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從事衛星影像處理及分析,進而針對環境資源加以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二十餘篇。已婚,育有兩男兩女,多生小孩是為了保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