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過仍待檢驗
李明峻
2004/06/11 第429期
雷根的確給美國帶來劃時代的變化,然而他的「雷根主義」矯枉過正,爆發伊朗門醜聞,「雷根經濟學」養肥富豪,星戰計畫破國防預算歷史紀錄,功過是非難定。
美國前總統雷根去世,全球媒體一片捧場。美國有人譽其為與羅斯福、甘迺迪並列的三名偉大總統之一,美國政府也在華盛頓的國家大教堂為雷根舉行隆重國葬,這是自林肯與甘迺迪以來第三位舉行如此規格葬禮的總統。奇怪的是,沒有人追究雷根究竟對美國及世界有無造成負面的影響?

結束冷戰 頭號功臣

雷根的確給美國帶來劃時代的變化。他就任之時,美國已處於強弩之末。當時,美國政治因尼克森水門事件而使民主制度蒙塵,軍事則因越戰失敗而創傷依舊,經濟則面對預算與貿易雙重赤字,並遭到日本咄咄逼人的競爭。然而,雷根不惜代價的「雷根式革命」,雖讓美國預算赤字多次破紀錄,卻也幫助美國人脫胎換骨,恢復美國精神,找回美國人的樂觀自信。尤其甚者,雖有「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嫌疑,但雷根仍然成為結束冷戰的頭號功臣。

蘇聯倒臺可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不應將其全算是雷根的功勞,但卻也不能否認雷根的致命一擊,時機恰到好處。正當蘇聯為入侵阿富汗、鎮壓波蘭團結工聯而內外交困之際,雷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並大舉推動星戰計劃,以強硬姿態迫使蘇聯進行大對決。這場昂貴且極為不智的的軍備競賽,使蘇聯豁出老本而拖垮經濟,最終導致前蘇聯瓦解。

關於蘇聯帝國之垮,雷根是有功,但如無戈巴契夫配合也未必能成功。雷根知道美國不可能以武力將蘇聯挫敗,他看準蘇聯的經濟弱點,以軍備競賽迫使蘇聯屈服,但如果蘇聯當時的總書記不是戈巴契夫而仍是安德洛波夫,則這個政策未必真能奏效。戈巴契夫忽略「社會主義如不獨裁則必死無疑」的警語,竟然認為他一方面可以當總統而廢除共黨專政,另一方面又可革新社會主義經濟。於是,在期待以西方國家的經援達成目標的心態下,他與雷根握手言和、自歐撤軍甚至同意兩德統一,但結果西方並未真正大力經援,反而是蘇聯帝國因葉爾欽造反而瓦解。雖然西方將功勞歸於雷根的看法是準確的,但其實也是各種因素配合才能成功。

伊朗門醜聞 低空飛過

雷根一生堅持反共,他的名言是:「朝向自由民主邁進,會將馬列主義埋葬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在他於一九四七年當選電影演員工會理事長時,即顯露出此一傾向。然而,在麥卡錫主義橫行的當時,雷根初嘗政治甜頭的開始,或許是奠基於許多自由主義者的犧牲。在擔任總統之後,他一再根據所謂的雷根主義(The
Reagan
Doctrine),支援中美洲、亞洲及非洲的反共產主義活動。只要是反共的事,雷根都不惜出錢出兵支援,他在外交政策上可說是「完美而典型的冷戰鬥士」。

然而,凡事矯枉必有過正。雷根給CIA大量金錢來幫助阿富汗,結果讓阿富汗變成蘇聯的越南。同時,雷根還為資助尼加拉瓜的反共游擊隊,涉嫌秘密非法銷售美國武器給伊朗,衍生成其執政污點的所謂「伊朗門」醜聞。雷根任職總統的後期受到此一醜聞嚴重牽制,但他躲過正式譴責安全下莊,於一九八九年離開白宮。他下臺後十個月,柏林牆倒塌。其後不久,蘇聯解體。雷根成為「成功扳倒邪惡帝國」的英雄,繼續受到民眾愛戴,此點不能不說其運氣特佳。

大量減稅 赤字攀升

雷根最為人詬病的是經濟政策。他大量減稅的「雷根經濟學」養肥大富豪,卻讓美國預算赤字多次破紀錄,給普通美國人背上沈重的債務負擔。他在第一個任期即創造高達六千億美元的赤字,超過一九三三至一九八○年間歷屆總統的赤字總和。他任職八年,美國預算赤字從不到一兆美元增加到將近三兆美元。他削減對窮人的社會援助計劃,將自私主義引進美國經濟生活。他競選總統時誓言縮小政府規模,但卸任時政府規模卻比上臺時更大。

雷根公然向凱因斯學派主流挑戰,採取當時經濟學界最富自由精神的「供給面經濟學」為政策主軸。供給面經濟學主張政府應立刻放開操弄需求面的黑手,儘可能減少對勞動與生產成果的掠奪,給人民有努力生產的充分動機,讓供給面的生產要素既增加數量又提高效率,透過供給的增加,一面推動經濟成長,一面抑制物價飆漲,而使得整個經濟可以繁榮。這是十八世紀末法國經濟學者所提出的理論,認為政府應以減稅讓企業或富人多賺錢、多投資、多花錢,這樣經濟就會繁榮。完全不必考慮再分配的問題。

這套極端崇尚個體經濟自由的理念,自然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批判,於是「雷根經濟學」即被譏為「巫毒經濟學」,其政策被視為減稅與大量增加軍費所造成的功效,此點被認為無異於凱因斯派的擴張總需求政策,而雷根主政時期增加三倍的赤字更被說成雷根經濟學的敗家後果,其為增加勞動與投資動機的大幅減稅措施(將所得稅邊際稅率自七○%降至二八%),則被指為嘉惠富人而欺壓窮人。

一個政府如果開支浩大而稅收不足,則不必提社會福利,單是政府赤字就會壓垮自己。雷根政府卻又擴大軍費開支,使政府赤字不斷累積,使美國財政狀況到很危險的程度。但他卻即時任滿下臺,而將爛攤子丟給後任的老布希,後果如何可想而知。布希雖挾其結束冷戰、開創「世界新秩序」、打贏波斯灣戰爭的無上聲望,但這些豐功偉績仍敗於快速沉淪的赤字及國債。若不是其後柯林頓上臺的一番作為,雷根供給面政策的遺毒恐難以清除。

星戰計畫 科幻故事

雷根最富爭議的是其被稱為「星戰計畫」的防禦系統。早在一九八三年,雷根就提出戰略防務倡議(SDI),對來襲飛彈的行進做跟蹤和識別,最後摧毀。布希上臺後極力推動的「飛彈防禦系統(TMD)」,其實是繼承雷根的衣缽。雷根為進行提高美國軍事實力的「星戰計畫」,他大幅提高軍費,使美國國防年度預算一度超過一兆美元,創下歷史紀錄,為此後共和黨政府高額國防預算開先河。

雷根提出「星戰計畫」的理由是為人類免遭核彈浩劫,而須在太空建起「星戰」盾牌。雷根當時指出:「我號召美國的科學界,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轉向人類與世界和平的事業:創造一種使核武變得毫無用處的辦法。」雷根提出的「星戰計畫」主張對彈道飛彈實施分層攔截,多數攔截將在外太空進行,五角大廈為此拿出數百億美元進行鐳射、粒子束和精確感測器的研發。理論上的動能和定向能武器將在飛彈的助推階段將其擊落,而地面攔截器則在飛彈落地之前將其摧毀。其後,五角大廈又開始研究一項被稱為「智慧小圓石」的反彈道飛彈計畫,使用太空中成堆的「智慧小圓石」來尋找和摧毀敵方飛彈。

然而,只有少數幕僚瞭解雷根提出這個計劃的意圖。雖然專家稱雷根的「星戰計畫」為科幻故事,但公眾的反應卻十分積極。二十年後的今天,雷根本該被淹沒在歷史垃圾堆中的「宏偉藍圖」,卻仍一再被奉為「葵花寶典」。由於面對來自被美國稱為「流氓國家」的核武威脅,布希啟動飛彈防禦系統的研發,儘管它的可行性仍引起持續的爭議,但雷根時代即已提出的積極防禦彈道飛彈概念,已經在美國國內得到政治認可。

完美形象 也是惡魔

雖然各國大多對雷根歌功頌德,不過也有一些國家並不買帳。日本最大通訊社(共同社)即表示,雷根政府因大規模減稅,導致美國出現貿易和財政雙重赤字,使其轉而成為債務國,而日本則躍居世界最大債權國地位。為了安撫美國企業界和國會,雷根只有強迫日本開放市場,放寬貿易限制,使日美貿易摩擦一直延續到柯林頓執政時代。

和布希一樣,阿拉伯人眼中的雷根更是惡魔。一九八二年,雷根派海軍陸戰隊至黎巴嫩,幫助驅逐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武裝人員。一九八三年,貝魯特美軍營地發生自殺式襲擊,造成二百四十一名美軍喪生,震動美國朝野。雷根不得不把美國海軍陸戰隊撤出貝魯特。由於雷根極端親以色列,使他在阿拉伯世界不得人心。

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對雷根的去世深表「遺憾」,因為「他尚未因一九八六年對利比亞兒童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審判。」該次空襲導致近四十人死亡,其中包括格達費領養的女兒。東帝汶人權組織指責雷根政府曾向印尼軍隊提供武器,幫助印尼在東帝汶進行大屠殺。尼加拉瓜前任領導人也對雷根大張撻伐,形容雷根是帝國主義者,他的政策導致許多無辜者死亡。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或許雷根的過世對選票有所影響,因而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幅報導與討論,但任何片面之詞都不足以全面評判雷根的功過是非,一切只有留待歷史檢驗。
(本文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