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604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江冠明
走過人生 EKI雕刻奔放的世界( 江冠明 ) 第433期 2004/7/8】
    受到現代裝置藝術風潮影響,大部分藝術家傾向批判意識的創作方式,也比較能夠引起別人的注目。
澎湖陶兵任樹龍「貓繪」石頭令人驚豔( 江冠明 ) 第427期 2004/5/28】
   
青簿仔寮的夢 金礦仔內傳出礦工的笑......( 江冠明 ) 第425期 2004/5/14】
    曾幾何時,以批判為特色的民歌,經過時代洗禮,變得溫暖且人性化,記錄金瓜石故事的「青簿仔寮的夢」民歌專輯,也在溫柔曲風中找出暖意。
王城:很荒•很狂•很流浪( 江冠明 ) 第424期 2004/5/31】
    王城遊走海峽兩岸邊疆地區四處吟唱,「無聊主義」頓時成為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模糊地帶的「流浪民歌主義」。
陳順築 在影像記憶的交錯地帶( 江冠明 ) 第423期 2004/5/16】
    攝影對陳順築而言,是一種再凝視的旅行,這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旅行,對他,是全面的旅行。
都蘭山的龍哥 像流浪多年的彩虹( 江冠明 ) 第421期 2004/5/14】
    龍哥式的浪漫,是充滿流浪的滄桑滋味,也因此他的歌有一種苦澀包容與生命清滌作用,那是一種漂泊者的生活美感。
桃竹苗北 阿扁選票會說話 ( 江冠明 ) 第418期 2004/3/30】
    阿扁在各縣市,不論大小鄉鎮都是出現正成長的票數,隨著人口數出現為少一百多票到數萬票的「正成長」,可見這是全國性的「阿扁改革認同」現象。
電視如魔戒 人人隨惡靈起舞( 江冠明 ) 第418期 2004/3/30】
    電視鏡頭如同魔戒,讓他們心靈和性格越來越扭曲,咆哮的政治語言越來越像魔咒。魔戒領軍的法師和黑靈國王,認為可以複製二○○○總統大選後包圍國民黨中央的暴力模式,以叫囂攻擊戰勝敵人。
墨書藝術 也要台灣化( 江冠明 ) 第417期 2004/3/30】
    三月初,台中市文英館展出〈書藝魔力—當代墨書探索的新趣味〉。展場結合裝置藝術手法,將文字書寫或裱、掛、撕、擺地呈現,這次邀集八位藝術家參展,試圖推動「新台灣墨書藝術」文化運動。策展宣言是:「台灣書藝必須展現異質多元文化元素,表現當代觀念性與台灣本土思維,跳脫中國傳統文人習氣,創造台灣墨書藝術文化。」
工忠昊無國度 搞藝術傳播信仰( 江冠明 ) 第415期 2004/3/9】
    他把「不可以崇拜神」變成「不可以崇拜國度」,還印成符條跟電線桿上的佛道基督教標語並貼,這種行為要是二十年前,早已關在監獄裡。
寒風瑟瑟中的金門古厝( 江冠明 ) 第410期 2004/2/4】
    金門觀光,有如將生金雞蛋的母雞,拿來當路邊的炸雞塊!日本古都文化中有京都之美,台灣聚落文化中有金門之美,但是卻沒有知音。
九族文化村 從原民歌舞再出發( 江冠明 ) 第407期 2004/1/9】
    一九五、六○年代,黑白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埋下台灣觀光種籽,阿里山、日月潭成為環島旅遊重鎮,山地歌舞表演儼然是觀光的重頭戲。七○年代台灣旅遊興起,花蓮阿美村、烏來相繼成立,與日月潭三足鼎立。 當年文化村跳的原住民歌舞,並非是當地族群的傳統歌舞,而是經過改良改編的舞蹈,例如「高山青」、「那魯灣」,一直被誤以為是山地歌舞,多年來,山地歌舞呈現「文化混淆」。八○年代,各地方出現配合觀光團的歌舞表演,地方舞團相繼崛起,在旅遊業惡性競爭下,山地歌舞觀光逐漸走下坡;九○年代轉向文化運動,加上政策性的鼓勵,帶動另一波歌舞的崛起。 然而,原住民歌舞經過半世紀的變遷,即使是官方競賽活動,依然跳不出「文化混淆」的惡化現象。
David Darling與布農樂音相遇( 江冠明 ) 第406期 2004/5/18】
   
馬祖老聚落甦醒 加緊發揮空間特色( 江冠明 ) 第403期 2003/12/11】
    牛角聚落花了八年才累積一點點當地青年的認同,芹壁也開始醞釀中,但政府的計畫正在萎縮,學者們的注意力也漸漸轉移,馬祖美麗的聚落再造,能否永續?
馬祖觀光 急需知音( 江冠明 ) 第402期 2003/12/4】
    當年,雄赳赳氣昂昂馬祖自衛隊,踢正步走過總統府司令台前時,很少台灣人了解馬祖的生活世界。現在,馬祖開放觀光了,它在台灣旅遊版圖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邱建堂、郭明正.研究闢新路( 江冠明 ) 第402期 2003/12/11】
    邱建堂與郭明正都是霧社事件的後裔,事隔七十三年後,他們才開始追逐祖父輩的足跡,希望從點滴事蹟中找出霧社歷史的痕跡與意義。鄧相揚、邱若龍一再鼓勵他們要努力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霧社事件的霧社觀點,是很值得期待的。
族群認同.在血腥回憶中飄盪( 江冠明 ) 第401期 2003/11/28】
    風,挑起片片緋櫻,卻始終吹不清七十多年前遺留於霧社山區的那段歷史謎團。而真相如誘人的果實,吸引後人不斷踏入追尋的行列,以報導文學、以漫畫、甚至於電視戲劇,企圖描繪思索出歷史的具體面貌。一個月前,霧社事件剛剛屆滿七十三週年,如今再度回顧莫那魯道、花岡一郎、花岡二郎等等這些姓名和故事,除了溯及過往,更為了接續我們對歷史的探索。
鐵道藝術網路 宜朝慢速前進 ( 江冠明 ) 第398期 2003/12/30】
    鐵路局若往慢速鐵路發展,避開高鐵的快速競爭,透過鐵路局強化旅遊企畫部門,轉型成為鐵路旅遊公司,強化鐵路藝術網路發展策略,那麼鐵路局可能成為觀光倍增計畫中最強勢的組織。
屏東半島 勉強拼裝出藝術節( 江冠明 ) 第397期 2003/11/6】
    地方參與是社區總體營造的一部分嗎?如果過度強調地方性,最後難免淪為地方的「幫派文化」掛帥。
身聲演繹社2003年新作 旋( 江冠明 ) 第396期 2003/10/28】
    【旋】的故事以人的婚姻社會生活為主線,對兩性關係的互動有些許的諷刺,呈現方式還是以聲為主、語言為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展淪為夜市叫賣?( 江冠明 ) 第395期 2003/10/17】
    花蓮石雕藝術家憂心,國際石雕季已形同路邊夜市攤位,參展的藝術家甘丹說,國外辦活動只要五、六百萬元經費,就辦得很好,台灣花了好幾千萬元,卻弄成這樣!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 頁 / 共 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