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604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總統文化獎真要得
最高榮譽 最高獎金
李心怡
第604期
2007/10/18
分為太陽獎、玉山獎、菩提獎、鳳蝶獎、百合獎與青年創意獎的總統文化獎,文化總會於十月十七日晚間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除了獲得證書與獎座之外,還將獲得新台幣一百萬元的獎金。
 

 

「總統文化獎是屬於終身獎,得獎者除了必須兼具人文關懷與永續發展之外,還必須對台灣公民社會有直接的影響並與國際接軌,與純文藝獎有所不同」,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簡單扼要地道出總統文化獎的設立目的,也說明了要得到這個最高榮譽、最高獎金的文化獎,有多麼地不容易,對得獎者而言,更是非常崇高的肯定與鼓舞。

六獎項  獎金各一百萬

總統文化獎是總統陳水扁於二○○○年政黨輪替後指示文化總會設置,第一屆於二○○一年舉辦,由總統親自頒獎,每兩年舉辦一次,共有太陽獎(社會服務、社會公益)、玉山獎(社區營造、社區推廣)、菩提獎(社會和諧、國際和平)、鳳蝶獎(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及百合獎(文化發展、藝術創作),第三屆起為鼓勵年輕人特別增設了青年創意獎,得獎者除了獲得證書與獎座之外,還將獲得新台幣一百萬元的獎金。

今年舉辦的第四屆總統文化獎,得獎者分別為:太陽獎│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玉山獎│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菩提獎│中華台灣國際搜救協會、鳳蝶獎│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百合獎│江樹生先生、青年創意獎│林昶佐先生,文化總會十月十七日晚間舉行了頒獎典禮。

溫煦的陽光 伊甸基金會

太陽精神 庇護身心障礙者

患有類風溼關節炎的作家劉俠和朋友於一九八二年底創辦伊甸基金會,從當初只有兩個半職的工作人員,經過二十五年的篳路藍縷,目前已有一千二百名工作人員,二十五年來,總共有超過五十萬個弱勢者及其家庭接受了伊甸基金會的協助,目前每天接受伊甸服務的人超過五千人,從兒童到老人都有。

「直接服務」一直是伊甸的主軸,伊甸一方面推動立法保障身心障礙者就學、就業、就醫、就養等基本權益;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全國各地成立各類庇護工廠及愛心事業團隊,使身心障礙者有能力就業自助,融入正常社會生活功能。

一九八三年伊甸便推出卡片義賣成為台灣首創義賣卡片的團體;一九九一年再推出「伊甸紅娘就業媒合電腦化」服務,首創專為身障者就業媒合的電腦軟體;一九九七年伊甸又推出全國第一部「健康按摩巡迴服務車」;二○○○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為身障朋友的就業輔導中心;二○○一年成立「伊甸輪椅國際標準舞推廣表演隊」。

伊甸的一千多名工作人員當中,有將近四成自己也是身心障礙者,陳郁秀便肯定地表示,伊甸除了提供身心障礙者基本的服務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教導身心障礙者如何生活,並加入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輔導,讓身心障礙者對未來懷抱希望。在伊甸,周遭無時無刻都有許多動人的場景,深刻呈現「太陽」精神,為身心障礙者帶來溫煦的陽光。

甦活的玉山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默默耕耘 在地生根續活力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三村(豐山、豐裡、豐坪)就在花東縱谷起點上,過去是台灣總督府招募日本移民入墾的「移民村」,至今仍保存許多日式建築,充滿著濃濃的日本味。日本戰敗撤離後,原來替日人幫佃的客家人招來鄉親來此落腳,再加上少數原住民,以及近年加入的外籍媽媽,融合了日本、客家、原住民以及南洋的文化。

一九六○年代「豐田玉」開採的全盛期後,豐田地區日漸沒落,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於一九九六年成立,從此,豐田地區才又開始慢慢甦活起來。如今,豐田三村由「日本時代」出發,建立客家認同,勾勒出一個鮮活的戰後二度移民村面貌。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由四個核心家庭組成,包括:豐裡村第一屆理事長徐永光夫婦、豐坪村現任理事長鍾國祥夫婦、豐山村總幹事楊鈞弼夫婦、徐永光弟弟徐永明夫婦,這些幹部都不支薪,活動都是家庭式參與,議題也都是成員們討論出來的,牛犁到現在還維持著「合議制」的傳統。

取名「牛犁」,有開路先鋒的意涵,要有默默低頭做事的牛,才有得犁。協會透過訪談客家歷史等,一步步喚醒豐田地區居民的集體記憶,之後推動舊有空間的再利用,天送文物館、口袋公園、老校長的家、綠色隧道、夜鷹棲地、人工溼地等旅遊點陸續設立,並結合理想渡假村、立川河蜆養殖區、兆豐農場等企業,讓豐田的美再度被發現,也幫助豐田居民能真正在此生根、延續。

陳郁秀說,最令人感動的是,豐田地區連小朋友都很自然地隨父母參與社區工作,小朋友們有自己的團隊,他們輪流排班進行社區的清潔、種樹、做手工藝品等工作,每個小朋友都將參與社區工作,都做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和生活的土地深深地連結著,讓她看見了社區的力量不斷地往前推進的動力。

救難的菩提 中華台灣國際搜救協會

救苦救難 紅衣大隊不缺席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周遭除了撫慰災民的慈濟義工的藍色身影之外,身穿紅衣制服的中華台灣國際搜救協會隊員更是深入傾斜的牆板、倒塌的磚瓦中,全力搶救一息尚存的民眾。不論是大樓倒塌、土石流、山難、翻船、落水、車禍、溪州受困,只要有災難的地方,就看得到這些穿著紅衣的救難英雄。

二十多年前,國軍特戰部隊的山訓教官們組成「清溪登山隊」,在一九八八年的一次登山活動當中,他們得知附近山區有一對夫妻失蹤,並加入搜救的行列。那次救難行動,激起隊員們救人行善的心願,登山隊於是搖身一變,成了中華民國山難搜救協會,是國內第一支民間救難社團。

山難搜救協會從山難搜救做起,到水難搜救、空難搜救、海難搜救、地震搜救、土石流搜救,災難在那裡,紅衣隊員就出現在那裡,充分發揮台灣傳統社會「互相扶助」的精神,組織也漸漸擴大,當初的山難搜救協會,也一步步改名為中華台灣國際搜救協會。

一九八九年華航加禮宛山空難、一九九一年華航貨機萬里空難、一九九二年空軍AT3教練機失事、一九九三年F104戰鬥機失事,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國華班機新竹墜海、二○○○年新航起火、二○○二年華航澎湖空難,加上歷年的瑞伯、象神、桃芝、納莉、艾莉、海棠等等颱風風災,搜救協會都無役不與。

國外的災難,搜救協會也沒置身事外,二○○四年南亞海嘯,搜救協會隊員三天內便趕往災情最嚴重的泰國PP島和攀牙灣考拉區,為了搜尋罹難者,他們不戴口罩,以鼻子當探測器。當時的泰國總理塔信看到台灣的搜救隊最早到、又最後撤離,點滴在心頭,災後還特地頒發獎牌。

如同協會大門口寫的「國家有需要,我們絕不缺席」,紅衣身影總是趕在黃金時間便趕抵災難現場展開搜救的行動,大門的另一邊則寫著「這裡沒有英雄,只有團隊!」

美麗的鳳蝶 主婦聯盟基金會

身體力行 婆婆媽媽闖天關

二十年前,一群女人在台北市汀州路三段一六○巷內一間不起眼的老公寓裡成立了「新環境主婦聯盟」,她們以家庭主婦、母親的角色推動「環保從自己做起」的「生活環保」概念,希望把對這片土地的關心以及對環保的堅持,從自己影響到家人,推廣到這個城市,進而擴散向整個島嶼。

首任董事長陳秀惠說,「我們不是專家,對深奧的環保理論並不很了解,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知生活中的環保常識進而身體力行,那麼主婦這個角色,應該是最好的環保教育者、執行者及宣導者。」

就在徐慎恕、陳秀惠、王保子、陳裕琪等創辦人的投入下,一九八七年,主婦聯盟便推出了「垃圾分類,惜福資源回收」活動,以「我們要健康,台灣要美麗」為主題推動環保運動,要求政府積極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並從舟山路三十巷的台大教職員宿舍開始推動。

回想那段推動資源回收的時光,台大法律系教授王澤鑑的日籍太太王保子說,「剛開始時,就是我們站在旁邊,一站就是一個半或是兩三小時,看著大家丟垃圾,看到丟錯了,就告訴他們怎麼放才是正確的,一次一次地教導」。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一九八九年「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因為主婦聯盟走在眾人之前,走在國家政策之前,在政府制定環保法令與環保政策時,女性的聲音漸漸被注意,但這分被重視,卻得自她們多年的辛勤付出。

主婦聯盟成員都是志願參與的志工,多數為主婦,但也有部分是支持理念的主夫們。她們堅持「生活環保」,歷年來推動的活動包含:垃圾分類、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廚餘堆肥、食用油回收作肥皂、自備餐具及購物袋、省水省電、校園環保、媽媽讀書會、婦女寫作班、共同購買、校園午餐等。每一項都十分貼近生活,是愛護土地的實際行動。

如同台大植物館館長郭城孟教授所形容的,主婦聯盟的這些婆婆媽媽就像「台灣的蕨類,沒有花、沒有果實,沒有色澤鮮豔的外在,卻有著深沉的可閱讀性」。

執著的百合 江樹生

堅持理念 挖出台灣史寶藏

鄭成功打敗荷蘭軍隊,讓荷蘭人投降退出了台灣,這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歷史,但旅居荷蘭的學者江樹生卻根據保存在海牙的檔案,發現當年雙方簽訂的是合約而非降約,這項史學的大發現,正確釐清了台灣早期歷史的面貌,後來以《鄭成功和荷蘭人在台灣的最後一戰及換文締和》一書公諸於世。

出生於台南縣玉井的江樹生於一九七○年代開始研究荷蘭統治台灣的過程,為了研究這段歷史,他特地修習古荷蘭文,並於一九七八年舉家遷居荷蘭,傾全力譯著台灣荷據史料,以台灣人的角度重建台灣早期史,以第一手資料,賦予台灣史更清楚的面貌。

江樹生是少數精通古荷蘭文的學者,多年來他不但翻譯了《熱蘭遮城日誌》,讓台灣史研究立下了里程碑,而根據一位荷蘭在台灣的土地測量師日記、翻譯成的「梅氏日記」,更是把鄭成功當年攻打台灣的艱辛,做了第一手的報導。而今年度,江樹生再度翻譯了荷蘭占據台灣四十年間的官員書信,堪稱是早期台灣史上首度出現、有系統的官方報告書。

陳郁秀認為,在當時台灣史並非顯學,而且還是禁忌的年代,江樹生便堅持「自己的歷史要自己寫」的理念,還特別學習冷門的古荷蘭文,宛如徒手挖出台灣歷史的寶礦,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

對於得獎,江樹生非常意外,他認為他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從來沒有想到會得獎,憨厚的他得知獲獎後還謙虛地說「阿ㄋㄟ咁好」,不過這個獎也代表著他一生埋首台灣荷據史的努力終於受到故鄉台灣最高的肯定。

搖滾的青年 Freddy林昶佐

風靡全球 自信感染台灣人

今年下半年,閃靈樂團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北美以及歐洲巡迴演出,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受邀到Ozzy Osbounre主辦的OZZFEST演出,並獲《紐約時報》肯定為今年OZZFEST演出陣容的最佳藝人。

台灣的搖滾樂,竟然可以逆向輸出到歐美,閃靈樂團已經創下其他台灣樂團難以超越的紀錄了。不光是如此,閃靈的主唱兼主要創作者Freddy從一九九○年代開始,開始籌辦各種音樂活動,包括台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祭「野台開唱」、最新舉辦的高雄「大港開唱」、小型的「秋虎祭」等等。

一九七六年出生、本名林昶佐的Freddy在一九九五年組成「閃靈樂團」擔任主唱,他以西方重搖滾融合台灣林投姐、莫那魯道等傳統歷史故事,形塑出獨特的音樂風格。

在西方搖滾樂的發展歷程中,音樂和政治是脫離不了關係的,無論是「反戰」還是「反全球化」、「西藏自由」、「LIVE 8」等,無不與政治相關,同樣地,Freddy也舉辦「反中國併吞」、「西藏自由音樂會」、「ROSE TOUR」、「正義無敵音樂會」,並發起「文化立法促進會」,要求縣市首長候選人簽署「音樂文化地方扎根宣言連署」,呼籲各地方政府協助策展單位舉辦相關活動。

同樣學音樂的陳郁秀表示,Freddy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全世界,而非像一般藝人將市場定位在華人世界,是閃靈能夠在國際發光的重要因素,也可見Freddy的自信,Freddy從台灣民間文化出發的創作,也讓年輕人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他的自信已經感染了許許多多的台灣人。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