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602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看色戒兩樣情 謝馬高下立判
徐子樵
第602期
2007/10/4
一樣【色,戒】兩樣情,恰好也反映謝、馬兩人的人格特質,馬英九的牛頭不對馬嘴,凸顯了他的無趣,眼中只有政治;謝長廷從文化視野解讀,多了一分文化味與深度。
 

 

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談的是愛情、人性與國家忠誠之間的矛盾與淒美,馬英九卻只想到十萬青年拋頭顱、灑熱血;同樣也看了【色,戒】的謝長廷想到不是只有「政治」與愛情。一樣【色,戒】兩樣情,恰好也反映了謝、馬兩人的人格特質:馬英九的牛頭不對馬嘴,凸顯了他的無趣,眼中只有政治;謝長廷卻是多了一分文化味。

戰爭愛情故事 展現文學力量

張愛玲《色,戒》取材自一九三九年發生的汪精衛政權特工部主任丁默村遭國民黨政府中統局特工鄭萍如美人計誘事件,事後傳出鄭萍如對丁默村動了真情,主動通報,丁默村因而逃過一劫,鄭萍如卻遭丁默村的手下槍決。這是張愛玲許多著名小說惟一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寫成的小說,《色,戒》原文不過一萬多字,卻花了張愛玲近三十年多次修改,直到一九八○年代才正式對外發表,顯示她非常看重這部短篇小說。對張愛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會知道她與汪精衛頭號文膽,也是著名才子胡蘭才的愛情故事。不幸的是在抗日戰爭時代,張愛玲與「漢奸」胡蘭成相戀,不但得不到祝福,也被連累成為漢奸同夥,使得這位被夏志清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性小說家張愛玲,無法見容於海峽兩岸的共產黨與國民黨政權,晚年隱居美國,幾乎斷絕與外界往來。

張愛玲之所以看重《色,戒》,應該與她個人的遭遇有很大的關聯,透過【色,戒】傳達愛情與戰爭、人性的衝突,以及愛情的本質。這本來是很多小說常見的主題,舉個例子來說,十幾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英倫情人】(English Patient),是英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改編自錫蘭裔加拿大小說家麥克.翁達吉(Michael Ondaatje)同名小說,故事中的男主角艾莫西伯爵,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也是在戰爭中為了愛情而背叛國家,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色,戒】裡的王佳芝,與【英倫情人】裡的艾莫西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戰爭的殘酷讓人性徹底扭曲,但也同時揭露了人性至真的一面,從古以來都是文學探討的主題,許多傳世的作品,歷久不衰,感動人心的原因即在於此,因此,李安說他拍【色,戒】深為震撼,指的就是這種文學的力量,超越了時空與國界的限制。

缺乏藝術高度 反映人格特質

然而這麼具有文學內涵,淒美的愛情小說與電影,馬英九在電影院裡看【色,戒】偷偷掉了兩次眼淚,不是為它而感動,而是為了「愛國精神」,他掉淚是想到自己父母親在抗日時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他感動的是「大時代愛國青年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走出電影院的他面對媒體詢問感想,馬英九「想起當年當年......」幾個字就哽咽得說不下去。這還不夠,隔天他再強調愛國精神,讓他「非常非常感動」。

馬英九想到父母親抗日的愛國精神,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與張愛玲小說【色,戒】,或是李安拍的【色,戒】電影主題完全無關,他卻只是從抗日、仇日的政治角度與個人感情來詮釋【色,戒】,除了令人啼笑皆非之外,也反映了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因此,新聞局長謝志偉暗諷馬英九的「八百壯士」式的感動,是低估李安的藝術高度。

謝志偉從文學的角度消遣馬英九的無趣,牛頭不對馬嘴,辜負了李安安排馬英九一起觀賞【色,戒】首映會,以及【色,戒】得到威尼斯影展的藝術成就肯定。然而換成從人格特質角度來看,問題就更嚴重許多。

個人感情投射 看色戒太政治

馬英九把張愛玲與李安的文學作品化為單純的個人感情的投射,並且片面從抗日式的愛國精神解讀,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不久他與謝長廷對談蔣渭水時,也是片面強調蔣渭水與國民黨的關係,而沒有從歷史的高度來看蔣渭水追求台灣民主自由的意義,或者聯想到他談到台灣近代化時,只尊崇沈葆楨、劉銘傳,卻一筆抹殺後藤新平,這種選擇性,具有特定政治目的的解讀,忽略了歷史客觀的一面,不但暴露出馬英九對歷史與文化的不了解,也讓他無法超越個人意識的限制,如果只是做為政黨領導人,此一嚴重缺失並不足以構成問題,畢竟不同的政黨各有政治主張,但是做為國家領導人,就要超越個人與政黨的束縛,而要能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只靠政治去說服民眾,更需要具有文化涵養與歷史視野。

具有文化涵養與歷史視野的政治人物在看待過往歷史事件,會盡可能抽離個人的情感,才能更加清楚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其中的各種因素如何交織構成事件的全貌,也才能產生鑑往知來的意義。如果只是完全從政治角度看待,很容易陷入停留在過去的回憶與感情內,並且進而投射到現在的政治環境內,造成偏差。這次馬英九看【色,戒】電影,他不是為了文學與人性而感動,而是為了抗日的愛國青年感動,只是一種個人感情的投射與意識反映,而沒有將它昇華為對一個時代深層體認,對他來說,這是很正常的感想,但是如果用國家領導人的標準衡量,馬英九太政治化了;如果用一般人的角度來看,馬英九又是很無趣,白白糟蹋了小說與電影的原意,馬英九卻還不自知,猶以為提倡愛國精神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件事,卻不知他反而自曝缺點。

親中仇日傾向 難以開創新局

從【色,戒】的觀後感,其實也隱約可以理解何以日本憂慮馬英九的親中仇日傾向。不管馬英九再三對外澄清,仍無法去除外界對他的質疑,論其原因,主要即是來自於個人家庭影響,以及傳統的國民黨反日心態所致,這種反日意識,隨著台灣民主化,與時代變化逐漸褪去之際,從過去的保釣事件、到贊助高金素梅赴日抗議,馬英九都是反其道而行,難怪他無法獲得日本政府的信任,也難怪他到日本訪問,比不上立法院長王金平可以當面見到日本高層政要。

任何政治領袖無法超越個人意識與感情,缺少歷史視野與文化內涵,基本上就有一定的限制,何況是想要成為國家領導人,帶領國家開創新局,走出時代陰霾,其中隱藏的危機,不由令人心驚膽跳。

度德量力解讀 長仔較具深度

謝長廷不像馬英九自誇是李安的影迷,訪問美國時還抽空與李安會面交換【斷背山】劇情,也沒有出席【色,戒】首映會;他看【色,戒】的感想,沒有像馬英九般想起當年哽咽到說不出話來,他提出了「度德量力」,也就是在做承諾時,要先評估自己的力量,以免做不到,雖然也有政治味,至少沒有與【色,戒】主旨完全背道而馳,只侷限在「愛國情操」的狹隘層面。

謝長廷可以說是民進黨領導人中最早從文化視野思索來解決台灣政治問題,以及追求台灣未來,早在十多年前他還是台北市議員時就創辦《新文化雜誌》,主張台灣優先、和解共生,由文化角度切入,做為整合政治的手段。在當時民進黨才剛創黨未久,還是戒嚴時期,政治對抗的氣氛年代,謝長廷率先的主張,雖然不是民進黨主流,選戰時「新文化陣線」不敵「新國家連線」,現在卻成為台灣主流,如今謝長廷的主要競選班底,很多出身於過去新文化,而他的和解共生,也化為民進黨的競選綱領:「正常國家、幸福台灣」。

謝長廷從黨外辯護律師一腳踏入政黨,對抗威權體制,卻先提出和解共生理念,雖然如今證明他的方向正確,可貴的是在當時國民黨政權軟硬兼施對付民進黨,不願面對過去殘害台灣民主人權之際,謝長廷卻能率先提出和解共生,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能超越個人情感,從歷史與文化的高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願擺脫束縛 馬跳不出格局

反觀馬英九從政以來並沒有遭受過政治迫害,也從來沒有嚐過遭政治迫害的滋味,相反的是一路平步青雲,以馬英九的資質與條件,他大有機會可以跳脫政黨與個人意識包袱,從政治人物昇華為政治家,然而不幸的是他始終沒有擺脫來自個人、家庭與黨團的束縛,任其幽魂環繞在他身心四周,歸根究柢來說,孰以致之,惟人格特質也。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