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604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掩蓋終統臭味 馬擦拚經濟香水
徐子樵
第604期
2007/10/18
馬英九以拚經濟做為競選主軸,也正面挑戰民進黨的「本土」,但卻藉著批評民進黨經濟做不好,轉移兩岸共同市場隱藏的一中經濟、以經促統的真面目。
 

 

拚經濟是泛藍前兩次總統大選主軸,馬英九也一樣以拚經濟做為競選主軸,不同的是馬英九特別強調「一中市場」,將台灣前景繫於兩岸經濟統合,實則是以此包裝一中原則,為日後兩岸走向政治統合預留伏筆。

逐漸失靈 安定與經濟牌

過去國民黨面對民進黨訴求台灣民主政治與國家認同時,最常使用的是主打「安定」與「經濟」兩張王牌。「安定」著重於將追求台灣國家正常化扭曲為台獨,消滅中華民國;「經濟」則是強調重要的賺錢,生活過得好,其他問題都可迎刃而解。用淺顯白話來比喻的話,國民黨訴求是肚子第一,面子其次,屬於感官層次,這和民進黨注重尊嚴為先,偏向於建立自我意識層次,形成強烈對比。

國民黨選戰訴求安定與經濟,前者目的是鞏固基本票源;後者則是拉攏中間票源。就選戰策略設計角度來看,安定與經濟牌並沒有不好,問題出在國民黨不了解台灣歷史,也漠視了大多數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與國家正常化的渴望,因此,從台灣解除戒嚴以來,安定與經濟牌就逐漸失靈,相反的,民進黨日趨茁壯,對國民黨的威脅日甚一日,然而國民黨卻不知反省檢討選戰策略,猶以安定與經濟為選戰主要訴求,從而失去感動人心的力量。國民黨會失去感動人心的根本原因是政黨並沒有隨著民主化調整,無論在組織結構上,或是政治主張上,以及意識形態上,仍然具有外來政黨、威權政黨的本質。外來政黨來自於國民黨根深柢固的中國意識;威權政黨來自於統治手段,兩者相互運用,形成一個自我封閉體系,目標只在於鞏固政權,因而無法貼近民意。

挑戰本土 易被看穿手腳

這樣的政權包袱太重,垮台只是時間早晚,二○○○年及二○○四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的連蕭配及泛藍的連宋配都是主打經濟訴求,但結果都一樣敗在民進黨之手,連蕭配敗選還可以歸咎於國民黨分裂,讓陳水扁漁翁得利,卻不足以解釋二○○四年泛藍整合,卻還是輸了總統大選,顯然拚經濟、泛藍整合都不是敗選的最重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國民黨無法隨著時代潮流調整政黨體質,轉向接近於台灣民意的本土政黨。

馬英九記取了前兩次總統敗選經驗,除了承襲拚經濟的國民黨傳統選戰手法外,也改變新的選舉策略,正面挑戰民進黨的「本土」。無論是被慘遭批評的「攏係假」,還是以假亂真的「返聯公投」,或者再到近日假惺惺表示,當選後將會重新調查林宅慘案、陳文成命案等過去國民黨統治下的政治迫害與謀殺案件,目的除了是要爭取本土選民的認同外,最重要的是用這些看似「本土」的言行大動作來包裝他的「中國意識」。因此,對於政治上的兩岸議題,馬英九罵起中國打壓台灣,用字遣詞並不比民進黨溫和,但是一談到台灣的定位國家主權,馬英九又是另外一種說詞,顯示他是選擇性的「本土」,來混淆「本土」意涵,這種不是真正打從心底認同「本土」,時間一久,很容易會被看穿手腳,返聯公投即是一明顯例子,於是他又轉而放在拚生活、拚經濟訴求,因而有脫口罵陳水扁笨蛋,把台灣經濟搞差了。

馬英九一改以往國民黨不敢在本土議題上與民進黨正面交鋒,同樣的,他的拚經濟大選主軸,也和過去國民黨的經濟牌有所不同。如果說過去國民黨的經濟是對內取向,亦即以訴求國民黨執政下,帶領台灣經濟成長,來換取民眾繼續的選票支持,得以延續政權的話,馬英九的拚經濟則是對外取向,也就是用經濟訴求轉移並包裝他的最大弱點,亦即終極統一。

振興經濟 隱藏以經促統

馬英九從當選黨主席時,突破國民黨政治禁忌,第一次表示台獨也是選項說,並逐漸少談終極統一主張,此一看似石破天驚的作法,不僅遭來泛藍內部的反彈,也遭外界批評得體無完膚。有這次慘痛教訓,馬英九正式獲得國民黨提名總統參選人後,避談統一,改採強化經濟,找蕭萬長出任副手為其一中經濟主張背書,形成兩岸共同市場的競選主張。

兩岸共同市場主張是馬蕭配成軍後第一個提出的競選政見,未料也立即遭受外界質疑缺乏台灣主體性的擴大兩岸經濟融合,喪失台灣經濟自主性,讓台灣走向香港化之慮,等於是變相的以經促統,而以經促統正是中國最善長的對台統戰手法,換言之,兩岸共同市場是馬英九自投羅網,正中中國下懷,為日後兩岸商談統一奠定基礎。

聰明的馬英九一見苗頭不對,開始少提兩岸共同市場,反而由蕭萬長上場代打強力推銷,他自己則是著重於對內振興經濟,透過下鄉長住,除了不斷提出開經濟競選支票,也猛烈批評民進黨執政經濟失敗,兩種手法相互運用的結果,馬英九有意藉著批評民進黨經濟做不好,轉移兩岸共同市場隱藏的一中經濟、以經促統的真面目。例如馬英九近來批評陳水扁的「笨蛋」說,以及對謝長廷高雄執政失敗,造成高雄房地產價格只有台北三分之一。剛從美國訪問返台的蕭萬長也加入戰局,拿著美國招牌先聲奪人似的表示,台灣要想在國際間贏得尊重與重視,經濟這場籌碼不能放棄,否則台灣會連立足的根都沒有。

在馬英九的心裡,好像民進黨執政有如十惡不赦,他則猶如是台灣經濟救星,然而只要稍微抽絲剝繭就不難發現馬英九的經濟政見大多是屬於技術層次。例如貼補農漁業、降低失業率,並不是光靠撒錢就能解決問題,而是涉及經濟環境的改善以及產業提升等等;又如經濟政策問題大多出在藍綠對峙的政局,掌握國會多數的泛藍以此做為政治杯葛,並非民進黨執政不力;再如兩岸經濟交流,馬英九忽略了台灣已過度倚賴大陸市場的風險,還要進一步置台灣主體性於一旁,說穿了都是為了掩飾他的一個中國心態,只是美其名為拚經濟而已。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