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490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鹽分地帶文藝營 創作母語詩文學
鹽鄉有約.帶動風氣
莊金國
第490期
2005/8/11
詩人張德本說,台灣文學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來自中國的優質文化,台灣人不會排斥,反而要吸收演化為我們的文化元素,我們反對的是中國落伍的專制、封閉、霸道文化。
 

 

鹽分地帶文藝營自一九七九年創辦以來,今年已進入第二十七屆。從戒嚴時期驚動情治人員或明或暗監視,到解嚴後講師、駐營作家與學員無所禁忌暢談台灣文學,每年農曆七月號召的鹽鄉有約,成為文學界的年度盛會。

文學如鹽 寫手由此出發

台南縣鹽分地帶包括佳里、七股、北門、將軍、學甲、西港等六個近海鄉鎮,鹽分地帶文藝營一直在北門鄉南鯤鯓廟舉辦。台灣作家之所以重視鹽分地帶,主要是當地在日治時代孕育了一批優秀的詩人作家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王登山、林清文、莊培初等,帶動文學風氣。戰後,當地文學新血輪輩出,有些雖分散於外地工作,農曆七月一到,就設法抽空返鄉走一趟文藝營。

今年鹽分地帶文藝營主軸為「台灣母語詩歌文學」,邀請向陽談「台灣原住民詩歌特色」、杜文靖「台灣歌謠歌詞的文學藝術定位」、曾貴海「客家台語詩歌的困境與展望」、李勤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母語詩欣賞」,另有許達然、鄭清文、陳豔秋、廖炳惠、羊子喬等講師。文藝營主任吳樹民引喻文學如鹽,自創營以來,許多寫作好手由這裡出發,認識台灣拓荒墾殖的奮鬥精神。

鹽分地帶文藝營每年均頒發台灣新文學貢獻獎,今年得主為旅美學者作家許達然。許氏本名許文雄,一九四○年出生於台南府城,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再上芝加哥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兩年前於西北大學退休教職。

吳樹民於頒獎時指出,許達然的散文與詩作品取材於現實,有對人道的關懷及鄉土的情思,並具有深厚的歷史意識與文化內涵。許氏著有散文集《含淚的微笑》、《遠方》、《土》、《水邊》、《吐》、《人行道》、《同情的理解》、《懷念的風景》,詩集《違章建築》學術論文《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變遷》、《二十世紀台灣文學變遷》即將由東海大學出版。

主體淪喪 抒發在作品上

詩人李魁賢指出,許達然早年專攻散文,後兼及詩,近期作品的特色是將語言壓縮,刪除不必要的虛詞、連接詞、副詞,造成語言飽和狀態,並擴大語言的品味,以相關語、同音異形、同字異義以及延伸的隱喻,達成豐富的意象。

許達然自承其寫作旨趣為參與的文學,在〈感到,趕到,敢到︱散談台灣的散文〉中,對於想逃避現實的知識分子提出質疑:「是社會人卻不見得有社會意識」。他說,任何人一旦與別人發生關係,就有責任與義務,知識分子若無社會良心,像個什麼樣子?他發現台灣的散文作者展現太多的「我」,活在人間理當寫人間,寫出「我們」與「他們」更切實,更有義蘊。他這次主講〈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裡主體性的探討〉,談及讀小說時,感受到台灣主體性淪喪的痛苦與掙扎,以及作家藉作品建構主體性的用心。前者肇因於歷史上台灣人的主體性被不同的統治階級剝奪了,後者認知主體被當做客體宰制,問題出在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有待交集凝聚。

四月六日逝世的前文建會處長黃武忠,出身鹽分地帶,主辦單位特別頒發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表彰其生前對台灣文學與鹽分地帶文學發展的提攜與貢獻。

包容本質 不會去中國化

參加鹽分地帶文藝營的學員以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占多數,也有退休公教人員來此充電,分享駐營作家的寫作經驗。今年格外引人矚目的,是陽明大學教授蔡篤堅帶領二十九位學生,一舉入營研習台灣文學。蔡教授說,醫學院設有通識課程,台灣文學屬於進修通識學養重要的一環。他肯定學生來營學習,是有鑒於台灣的文學養成教育,在現行體制上偏重中國,輕忽台灣,鼓勵大家趁此機會好好補強一番。

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牽扯不清,有學員懷疑去中國化,會使台灣文化體質輕薄甚至空洞化。詩人張德本說明台灣並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因為台灣文化講求包容,有容乃大,包括東西方文化都在此交匯,來自中國的優質文化,台灣人不會排斥,反而要吸收演化為我們的文化元素,我們所要反對的是中國落伍的專制、封閉、霸道文化。

當初提議成立鹽分地帶文藝營的黃勁連、羊子喬,今年分別考上成功大學與台灣師大的研究所,與會文友對他倆年紀一大把,還有心接受學院專業訓練,由此見證台灣文學成為顯學指日可待。

台南縣政府已在佳里糖廠閒置空間成立鹽分地帶文學館,並計畫推出鹽分地帶文學期刊。鹽分地帶雖已不再產鹽,鹽鄉推展文學的風氣則日漸昌盛。正如杜文靖所言,他雖是外地人,但與鹽分地帶結有很深緣份,只要需要他幫忙,一通電話,就南下助陣到底。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