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與感恩
老包
2009/02/11 第期
親愛的讀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以所謂「長扁情結」為例,提到前總統陳水扁對待謝長廷有很多不盡公平,也不符人性之處,且扁家所形塑的特殊文化中,對待自己陣營同志似乎有太多詛咒,而缺少欣賞與感恩;我必須一再提醒我們本土陣營,扁家有這些讓民主進化造成致命傷的性格缺點,此舉並非在對扁落井下石,而是擔心這種要不得的文化,其實早已內化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使我們無法自我超越,來為台灣未來的民主之路,作出貢獻。

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阿扁在綠營的影響力有將近十五年之久,從一九九四年他和民進黨新潮流取得合作默契,進而代表民進黨參選首都市長並當選開始,扁就是綠營唯一的超級巨星與實質政治領袖,扁當時雖非民進黨主席,但聲勢如日中天,民進黨也只能看他的臉色辦事,縱使大老「歐吉桑」黃信介也不例外,更何況扁後來還當了八年總統,總計廣義的陳水扁時代約有十四、五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綠營的政治文化,能不受到扁氏文化的影響嗎?因此,我們跳脫司法清算鬥爭的所謂貪污議題,來探討更深一層的執政失敗根源,是具有一定程度意義的。


我在這裡還要講一個「秘辛」故事,來佐證我的論述和探討:在阿扁當第一任總統時,他任命游錫堃當閣揆後一段時間,有一次他約我見面,我因為已嗅出他用人已有一種「附庸、聽話配合」的危險氣味,為求慎重,乃事先寫好一封建言書,當面交給他閱讀。那一封信他看了許久,和我談了一下,臉色非常沈重,要求我當晚再到官邸和他續談。我那封信的大意如此:既然游可以當閣揆,為何不選擇陳定南?我認為應該擺脫外界對「陳定南不好相處」的負面思維,主張應欣賞同志的優點,陳定南絕對是一個講道理、講分寸、可以相處的人;而最重要的,我認為陳定南是一個真正具有治國才華與能力的賢人,所謂「宜蘭經驗」並非浪得虛名,且該人是一個可以為國家、為理想鞠躬盡瘁,無私忘我之人,如此難得的人才,為何竟把他放在一個只能消極不作為的法務部?外界把陳定南定位為「陳青天」,以他的清廉來限制他的才華,是對他治國能力的另類傷害。我還特別講到一個親身體驗:在國民黨執政時代,有一次我和幾個綠營一軍菁英,共同參訪傳說中自給自足的「獨立王國」錫安山,該聖地派人引導我們至遼闊的週遭參訪時,轉頭卻未見陳定南跟來。


三個小時後,我們回到錫安山大禮堂,卻見陳定南仍在原處,原來他攤開「建國藍圖」,正與該聖地的眾工程師與規劃師,侃侃而談建構事宜,指點加論理,聽得那些專家既入神又佩服。我以此例來說明陳定南的專注忘我與治理建設才華,我問阿扁總統:「同樣當過兩任宜蘭縣長,為何選擇游當閣揆,而不是陳?」阿扁總統竟脫口回我:「你別以為當過地方首長就有能力治國了,那格局是很不相同的……」還沒講完他就自覺話中有矛盾了,立即停止不語,而要我當晚續談。那天晚上陳總統給我的回答是要「補強游揆」,而無意給陳定南有發揮長才的機會。我和陳定南沒什麼特殊個人交情(他那個人是君子無私交的),但了解他人生後期的抑鬱不得志,終其一生,他後來就只能在法務部長那個位置英雄無用武之地,宜蘭驗經本來是充滿執政驚艷的豐富美事,現在綠營人士也只把它當成淺薄的「清廉經驗」,實在令我感慨。總之,阿扁文化怎麼沒有深深影響大家呢?


我昨天看電視新聞,聽說有本土社團人士去探望前第一夫人吳淑珍,出來後轉述夫人的談話,其中似乎有一種嘲弄的口氣,在談論李扁關係,在貶抑李登輝的人格,說李在二○○四年三一九暗殺案發生時,憂心忡忡打電話問夫人扁的狀況,暗示李當時是害怕扁出意外,給連宋當選,則今天「進了土城看守所的,就不會是扁」(暗示是李)。我們並不清楚吳淑珍夫人是否真有此說,但出來轉述的人,顯然是懷有「李關心扁,只是害怕被連宋清算」的惡意,可見我所說「不知感恩」的病毒,已悄悄鑽進不少本土派陣營的體內。試問,阿扁遭槍擊時,憂心忡忡且心急的人,竟都是只顧自己利害關係之輩嗎?李登輝或謝長廷,大力協助扁當選連任總統,要得到一句感謝或感恩,竟是如此困難,而只能換得嘲弄、看衰與被拖下水嗎?如果是這樣,那就難怪我們會陷入惡報輪迴了。


政治乃不外人性,刻薄與自大,終究無法讓我們面對與彌補自我的不足。許多讀者不忍心看綠營繼續「斯人獨憔悴」下去,要我向民進黨中央獻策一下,我卻認為應該從我們自己的「心靈改革」做起,也認為蔡英文主席只要帶領民進黨「憨憨的」耕耘下去,給社會大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愚人精神就好,最終社會是會回過頭來給予再起機會的。但不管如何,如今扁家的緊箍咒,仍牢牢套在我們頭上,馬政府與統派媒體,並不可能放掉這個唸咒讓我們痛得在地上打滾的好法術,這種唐三藏與孫悟空的宰制關係,我們要加以翻轉之前,我就想到一部美國的電影,其情節或許可以給我們若干啟示。


我記得這部電影好像叫「土撥鼠的春天」,說有一個電視台的氣象播報員,去一個偏遠的小鎮採訪該鎮每年春天來臨之前,都會盛大舉辦的一個小鎮飼養的一隻土撥鼠,預測該年春天來臨日子及是否豐收等傳統儀式。男主角是一個自大且刻薄玩世不恭的傢伙,他的採訪組在播報完畢準備回去時,卻發現外面道路已被大雪封斷而不能通行,只好留在小鎮過夜等待交通及對外連絡通訊恢復。問題來了,隔天一早主角醒來,卻發現前一天的情節在重覆出現,總之,那一天一直一直在重覆,像一張跳針的唱片,就一直卡在那裡。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具有一種人生跳脫不開的隱喻,現在對這部電影就更覺震撼了,因為此刻我們在過的日子,彷彿就是電影劇情的翻版,無趣而看不到未來(縱使主角因絕望而選擇自我了斷,依然死不了,醒來還是繼續重覆那一天的活動情節),扁家的劇情、挺扁反扁,永遠主宰我們的生活節奏,你煩死了也沒有用,它繼續重覆上演。


電影的男主角,最後是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態度,開始以一種欣賞別人、懂得感恩回報的哲學,來與「重覆的一天」相處,結果奇蹟發生了,又一天他醒來,窗外人聲吵雜,在歡呼路通了!完全不一樣的一天,人生豁然開朗。我說這個故事的用意,是在提醒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被長達十五年的扁氏文化所主宰影響,而漏掉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欣賞自己本土菁英的優點,以及懂得感恩回報?我們是否因為太背離了人性,從根本上否定了自己菁英的貢獻與優點,更不知感恩,從而引發內部分崩離析,甚至種下業障?當我一再提起李登輝、謝長廷時,有不少人都覺得我太執著,指他們也有什麼什麼缺點,這時我都會覺得很傷感,因為我知道那是扁氏文化所留下的傷痕,連人性最基本的「感恩」也背離了──陳定南有宜蘭奇蹟,但他已留下遺憾告別人世;李登輝有台灣民主奇蹟,但他如今聲望幾與阿扁共同毀滅;謝長廷有南方奇蹟,但他如今英雄無用武之地,三不五時還要被挺扁派暗捅一下,唯一的本土大報也不可能卸下對他的敵意。至於馬英九馬總統呢,他在完全執政之後,沒有採取謝長廷的共生和解方略,反而上演小鼻子小眼睛的報復洩憤戲碼,把生命中最惡質的親中基因完全喚醒,則已預告台灣社會將陷入那無趣、退化的「重覆的一天」。


在我們可以自我決定的部分,我們先重新省視自己吧,看看那些在陳水扁時代,被他所排斥、排擠的部分,那一部分的人,時常才是我們應該加以回報補償的重要元素呢(反而扁後期當權時所安排的接班布局,有可能是掩飾心虛的敗筆之作),至於他在後期所吶喊的台獨建國口號,也只是他被國際防範洗錢組織愛格盟盯上後,用來轉移我們探討失敗根源的工具而已──從那個時候起,他對綠營的用人與接班布局的干涉,大致就是走火入魔的搞亂本土派節奏了。讓我們先對那一時期,曾被他刻意傷害的本土菁英,說一聲:委屈了,我們共同勉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