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與人權的鬥爭
王崑義
2008/11/27 第662期
由於蔡英文的「主權觀」犯了策略上的錯誤,使綠營有識之士轉向「人權觀」主張,透過馬政府對綠營人士的不當司法羈押,凸顯台灣人權問題,做為重新跟國民黨鬥爭的最佳利器。

11月22日台灣綠營人士在南北分別舉辦一場挺扁大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參加台北的圓山晚會時,因致詞時絕口不提挺扁一事,立即遭到現場民眾的嗆聲,可以看出阿扁落難之後,最大的「受害者」應該是蔡英文莫屬。


從阿扁的洗錢疑雲在8月份爆發之後,蔡英文就一直不肯直接力挺阿扁,甚至民進黨秘書長王拓還要求黨員要有「是非」,蔡英文與王拓有意與阿扁「切割」的作法,不只招來阿扁的親自反擊,許多挺扁人士也開始重新聚集,形成一股與黨中央得以抗衡的力量。


事實上大家很清楚,蔡英文在今年5月接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就強調要以「議題導向式的主權觀」跟國民黨進行鬥爭,所以針對馬英九不斷在主權議題上對中國退讓,兩次江陳會也不堅持台灣的主權,讓蔡英文高舉主權觀的訴求有了立足點,這也是1025的大遊行可以號召60萬群眾站出來的緣故。


可惜的是蔡英文沒有見好就收,反而在一週之後所舉行的二次江陳會繼續動員群眾走上街頭「圍城嗆馬」,終至釀成群眾的衝突事件,事後還把群眾衝突事件完全推給黑道鬧事,這絕非負責任的說法,讓國民黨有機會把衝突事件炒作成是「暴力小英」的傑作,致蔡英文的主權觀受傷不少,民眾必然要質疑,堅持主權觀是否有必要像蔡英文所主張的時時上街頭?堅持主權觀是否可以不用對群眾衝突負責?所以二次江陳會的「圍城事件」,反而是蔡英文的領導魅力走下坡的關鍵之處。


要知道,台灣經歷民主化以後,「選票為王」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所以如果還要時時帶領群眾到街頭去衝撞,絕非是反對黨的最佳策略,這也是為何謝長廷一直不願意參與遊行,也說那是30年以前玩的遊戲,現在根本不適宜再時時進行操作。雖然馬英九政府執政成效低落,聲望也跌落到谷底,但他畢竟是民選的總統,也掌握絕對的國家機器,如果反對黨只會帶領群眾到街頭蠻幹,那絕不是搞革命的最佳策略。


然而蔡英文在犯了策略上的錯誤,領導能力也開始遭到質疑後,並未反省什麼是可以重新鞏固她權力基礎的新論述,亦即蔡英文主權觀的堅持既然已經隨著「暴力黨」被污名化,領導者必須重新找到可以著力的論述,才能在政黨鬥爭場域奪回主導權,這本來就是民主鬥爭的常態,也是新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所稱的「文化霸權」。


在這種情況下,綠營的有識之士已經轉向去找「人權觀」的主張,透過馬英九政府對阿扁及其親信,嘉義縣長陳明文、雲林縣長蘇治芬的司法羈押,台灣人權問題的受關注,應該是接續主權觀被污名化之後,可以重新跟國民黨鬥爭的最佳利器。這也是為何謝長廷去探視蘇治芬之後,要立即在11月15日成立「台灣人權律師聯盟」的主因,他以實際的行動展現對台灣人權倒退的憂慮,立即引來其他天王的關注,紛紛出來搶奪這一塊大餅,這也是為何圓山晚會呂秀蓮、蘇貞昌、游錫會同時出席的因素。


所以謝長廷確實是先知,主張人權並非等同於挺扁,但蔡英文與民進黨中央卻把它畫上等號,他們極力切割阿扁,也等於是切割人權,因此,這樣的領導者被群眾嗆聲,是否預示民進黨的蔡英文時代即將告別了呢?大家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