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誌總統
老包
2008/07/31 第645期
木村拓哉演日本首相,贏得最高收視率,讓正牌日相大嘆不如。同樣的,我們發現馬英九比較適合「扮總統」,而不是做總統,因為他是屬於虛擬世界的人物。

颱風過後,馬英九在輿論的壓力下,勉為其難視察災區,卻在視察時,用了一個英文字Cynical形容災民,引起另一段政治風波。


在英文中,Cynical是一種對人負面觀感的評語,國家領導人巡視災區,當然應該盡其可能去安慰、鼓勵災民,怎麼反而對「災民的表情」表示不以為然了?馬英九說災民露出「Cynical的表情」,翻譯成台灣人的口語,大約就是「露出一張結屎面給我看」,基本上已完全偏離視察災區的「視民如傷」精神,變成是在災民的傷口上撒鹽。然而因為馬英九使用的是一個文縐縐的外國文字,民眾較難有直接強烈的感受,等於被罵了,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正是典型的罵人不帶髒字。馬英九是否特別懂得罵人的技巧,我們不清楚,但他對災民感到不耐煩,卻是很清楚的。為何會不耐煩?這當然與馬生性慵懶有關;他是一個習慣嘉年華會歡樂,安逸中等待掌聲響起的人,但當選總統四個月,正式就任才兩個月,民意滿意度已跌破三成,只剩二成多,等於是整個社會在跟他過意不去,加上還要勞動他勘災,不耐煩之餘,就對災民「露一手」了。


在日本,有意從政且志在當政治領袖的人,最基本的功課就是要熟讀唐太宗的「貞觀政要」,而所謂「視民如傷」也就是貞觀政要的原始精神。馬英九在最能表現視民如傷精神的時刻,不但沒有視民如傷,反而滿腹嘲諷,這已說明了他的民調跌到二成七的原因。馬英九是一個夢幻型的政治明星,人們選擇他當現實世界的領導人,是把虛擬世界誤為實體世界,到最後當然會有被謊言欺騙的感覺。謝長廷在選後接受過一次電視訪問,他從政策的公共領域評論馬的施政,發現馬當時對重大政策的承諾,現在多已跳票(譬如開放中國觀光客,每日三千人,齊在台高消費,現在卻是每日兩三百人,在台超低消費),謝因而感嘆:「在選舉時,講假的比較容易感動人,說真話反而得不到共鳴」,正是最佳寫照。


日本最近有一檔連續劇「CHANGE」(改變),創下今年以來最高的百分之三十收視率,等於是舉國狂熱,而主角木寸拓哉所飾演的角色就是政治領導人(首相),最後一集的高潮戲則是一場長達二十幾分鐘,一個鏡頭到底的政治演說戲。令各界好奇的是,現實世界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他的支持度和馬英九一樣,都是低到只有二成多,拿木村拓哉的人氣和福田康夫相比,簡直天壤之別。這個現象大概也可拿來觀察選舉期間馬候選人,與當選後的馬總統,在虛擬世界中,可以容許漫無邏輯或相互矛盾事物的存在,現實世界拿來實驗,卻很容易造成災難。總之,假的比較賣座,但人們選擇馬英九當總統,就不像模仿電玩遊戲扮相的「同人誌」那般,只是好玩而已;人們已經把整個國家的風險,都交給一個只應存在於虛擬世界的人手中。


台灣現在的問題是,民主制度的運作(包括司法、立法、行政權與媒體第四權),是否已成熟到足以承擔這種風險?這剛好是令人憂心的;往昔的執政黨民進黨,現在已全面退出國家機器運轉機制,執政的國民黨在國會及媒體,都擁有近四分之三的影響力,所謂「喊水會堅凍」,一旦風險產生,我們似乎只能以祈禱來代替制衡(平衡)了。總統大選後期,李遠哲曾說明他支持謝的理由:「擔心政治的平衡問題」,看來並非多慮。馬氏即將進行首次出訪,美國因不滿馬操弄親中禁忌的遊戲(譬如釣魚台事件中,台灣出現「聯中制美、日」聲音),而冷淡以對,甚至促使馬採取史無前例的搭乘班機,而非理所當然的包機出訪,已徹底說明了國際最重要盟友,對台灣民主機制的全然不放心。


馬英九如果什麼都不做,或許社會的疑慮與反感不致那麼深,但他一上台就猴急的做了很多,步步在揭開潘朵拉的盒子,虛擬世界中的幽靈在現實世界徘徊不去,難怪大家感覺毛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