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信心不能垮
老包
2008/07/03 第641期
新政府因邪惡心態而快速搞爛經濟,但最嚴重的是以抱中國大腿為核心價值,已徹底傷害台灣在本土政權時代,所建立的台灣主體性信心。但願民進黨趕快站起來…

誰也不能否認馬英九是歷來民選總統中,客觀政治條件最有利,也最好命的一位;馬有占絕對強勢的統派媒體在護航、國會席次將近四分之三可讓執政黨操作,再加上他當選總統的得票率也是歷來最高,政治條件無人能出其右。


但這麼有利的條件,卻沒能為他創造較好的聲望,反而在短短的四十天執政初期,即讓社會看破手腳,執政滿意度直線下降至四成(某些媒體的調查甚至只有三成),民眾怨聲載道,彷彿三個多月前的總統大選投票,竟是一場世紀大騙局。一般而言,所謂「滿意度」指的是一種期待值,與「支持度」不同,大抵是抽象含糊的客套話,因此,初執政的首長,其滿意度一定會遠大於民眾的投票支持率。換言之,滿意度會從近七成降至三、四成,其變化之快,實令人瞠目結舌。但從馬英九擁有超有利的政治條件來看,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把聲望搞成這麼低,也實在不是普通的無能而已。


馬政府被看破手腳的原因大致有幾項:首先台灣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難題,但馬在當選後及初上台,非但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反而火上加油,大倡政府部門可以控制的供應鏈(如油、電、肥料等),將大漲特漲的謬論;理論上政府和具規模的上市公司一樣,是屬於「作多」的一方,但馬政府這一招卻是明顯的「作空」,政治倫理一夕間被顛覆,直接衝擊到經濟面,乃可想見。然而馬政府為何會出此怪招?原來這些供貨鏈背後都牽涉到挺馬財團與選舉樁腳的直接利益,顯然新政府急著要回報這些人,就不惜把民眾生活的痛苦指數,拿來當墊腳石了。首次執政,就充滿這種邪惡意念,除了某些落後的軍事獨裁國家,民主國家中是不可能有此現象的。


其次,馬政府竟把台灣的經濟繁榮想像,完全寄託在中國身上,執政黨與政府花絕大部分精神在抱中國大腿,而為了討好中國,也常不惜以弱化國家主權去交換。早年黃信介曾有一句名言「統一,可說不可做」(台獨,可做不可說),現在的馬政府,卻打破這種戒律,不但敲鑼打鼓的說,也一步步的在做,看在把「海峽中線」視為防衛大戰略的美、日國家眼裡,難免大感不妙。馬英九把他內心謹記的「化獨漸統」家訓,用文宣式經濟甜頭加以包裝,很快就被看出是絕大的騙術,股市在一個多月內狂跌近二千點,已是最好的見證。總之,馬氏褻瀆國政的痕跡斑斑可考(包括不斷欺騙社會大眾,與吊兒郎當的回應)完全缺乏虔誠之心。


台灣社會各領域,在長達二十年本土政權的用心經營下,其實已在民間形成一種強韌的「台灣自信」基因,未料在馬英九當選國家領導人後,這些自信的基因已在快速質變流失,往昔願意為台灣貢獻付出的企業家,甚至也開始透露憂心,因為既然新政府的重心是放在經營中國關係上,那麼大家「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疑慮,也就油然而生|而剛好當年馬英九憤然辭掉李登輝政府的職位,也是基於他在本土政權的價值中無法適應,公開宣稱「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因此大家更有理由相信馬氏既已掌權,其翻轉既有價值的決心。不管如何,台灣社會「自主、創新」的主體生命力,目前已出現龐大的陰影,乃是不爭的事實。昔日阿扁初執政時,成功的企業CEO林信義,願意放棄六千萬年薪,進入政府貢獻才華,但現在的馬政府,還找得出這種台灣使命型的人才嗎?


許多人在寄望民進黨不要被打垮,一定要堅強起來以待他日收拾爛局。但民進黨光靠蔡英文式與統媒周旋討好那一套(國會同志好不容易以嗆辣攻擊取得若干能見度,就被潑冷水,要求「溫和理性,不要唱衰」,忘了它現在只能靠新聞曝光,而非席次在維持在野能量),是不可能重起爐灶的,倒是最近有一則不被注意的新聞,卻值得民進黨與社會珍惜|雲林縣女縣長蘇治芬找李應元去當副縣長,據說是要李接棒布局明年參選縣長,這是不得了的「渾忘權力慾望」節操,也是八年來被扁式風格向權力位置看齊的唯物論操弄後,民進黨最欠缺的唯心論精神。蘇治芬尚可競選連任,但她在上次競選時,即曾甘願放棄布局許久的競選計畫,轉請被扁蘇在北縣排擠的李應元返鄉參選,所謂「成功不必在我」,能共同完成造福鄉民的使命才重要。但願這一股精神,能逐漸感化沉浸在權力旋渦太久難以自拔的該黨菁英,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重新認識什麼才是感動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