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歌廳秀 求官踏腳石
李心怡
2008/06/12 第638期
藍綠對峙下大量製造的政治名嘴,儼然成為一種熱門的新興行業,也是求官踏腳石。為了賺通告費,他們得配合電視台收視群的政治取向,甚至激情演出刺激收視率,樂當政治變色龍。

每天下午兩點到四點,幾個主要的新聞頻道就成了政論名嘴的表演舞台到了晚上九點,新聞頻道更是幾乎被同一批名嘴占據,這些名嘴每個人的專業背景不盡相同,但他們均以權威者的形象分析各種時事新聞與社會現象,不但個個講得頭頭是道,還頗具個人的獨特風格。名嘴們掌握了政治發言權,也逐漸變成現成的「輿論」,甚至形成了「名嘴治國」的現象,但這些名嘴果真如此厲害?抑或是,只不過「出一張嘴」?


名嘴新行業  固定一批人


T台【二一○○全民開講】帶動了政論節目的風氣,台灣的特殊政治環境,則加速煽動了政論節目熱的延燒,對電視台經營者來說,每天千篇一律的布景加上政論名嘴們相對便宜的通告費,能夠以最便宜的製作經費創造出高收視率,是相當划算的節目型態。於是,政論節目大量地被推出,而政論名嘴也大量地被製造出來,甚至,部分名嘴「明星化」成為收視票房的保證,名利雙收。


最初,名嘴多屬原本就擅長政治表演的立委與尖牙利嘴的政治記者,而政論節目評論的主題也多圍繞在政治議題,但最後由於政論節目的發達,名嘴大量「缺貨」,各種路線的記者與各科教授都有機會成為名嘴,而且幾乎對任何議題都可以口沫橫飛地評論一番。結果,便出現了社會記者、司法記者、財經記者、社會系教授、農經系教授皆勇於論政的怪異狀況,更荒謬的是,近年來政論節目更已演變成每天來賓都幾乎固定同一批人,甚至不同的節目卻仍看到同一批人的現象。


藍綠對峙下大量製造的政治名嘴,有覬覦通告費而轉行的知名記者,有跑線跑不下去的失意記者,也有參選失利的前立委和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出身的媒體人,以及兼差的教授。有的人是為了宣揚理念而上節目,但更多人或許只是單純地為了「生存」,總之,在「呷好道相報」之下,「名嘴」已儼然成為一種熱門的新興行業了。


求官踏腳石  由綠轉成藍


甚至,「名嘴」一職還是求官的踏腳石。像曾號稱「CALL IN公務員」的前立委沈富雄便曾公開說自己是以通告費當生活費,立委落選後,政論節目也成為他繼續發聲的管道,近年來在政論節目上對民進黨的批判,更使他被列為監察院副院長的熱門人物。而走「沈富雄路線」的民進黨前立委鄭運鵬,近來也頻繁地上偏藍政論節目,雖然言詞仍不如沈富雄犀利,卻也大有沈富雄接班人之姿。


更早之前的陳文茜、李永萍、鄭麗文,也都是口齒犀利,由綠轉藍後比藍營更擅於修理民進黨,因此成為統派媒體的最愛,修理民進黨的專長更為她們贏得立委、國黨民文傳會主委、台北市文化局長等職位。


最初,在【二一○○】當紅之際,占據政論節目的名嘴們多來自於統媒大本營「飛碟幫」,包括趙少康、李艷秋、周玉蔻、陳文茜等飛碟電台一線名嘴,加上旗下NEW98出身的鄭弘儀、陳立宏、尹乃菁、唐湘龍、陳鳳馨、范立達、陳揮文等人,構成了陣容龐大的言論集團。


至今,雖有少數如鄭弘儀、陳立宏等人分道揚鑣,其餘「飛碟幫」成員仍占據統派政論節目,尤其是李濤、李艷秋的節目,范立達、陳揮文、董智森、鄭村棋等固定班底和飛碟電台的主持人都是同一批人。他們也都早已由原本的司法、社會、財經等專家變成政治評論家,甚至是「全都懂」的專家。其中,更有許多人高升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有人節目開了不久便喊停,還是比較適合當個「純名嘴」。


禁不起檢驗  八卦傳聞多


記者出身的名嘴有個共通點,就是言詞必須犀利到使人印象深刻,罵人絕不嘴軟,「什麼都罵,什麼都不奇怪」,尤其是司法線、社會線記者出身的名嘴罵得更兇,像范立達、陳揮文等就是以「罵」出名,但也有一種開場白是「這件事只有三個人知道」,或口頭禪是「其實,我告訴你」的「裝權威」型名嘴。


不過,這些在媒體上嚴格批評別人的名嘴,私底下倒是禁不起任何檢驗,甚至還成為八卦雜誌報導的對象。例如,早年趙少康的婚姻,以及李濤離婚後與李艷秋結婚,媒體便流傳著「第三者介入」的故事,陳文茜也是二度被報導為「第三者」,周玉蔻、黃光芹的「寶寶故事」同樣曾風靡一時,唐湘龍有「外遇事件」,尹乃菁也有「冷水坑事件」,鄭麗文則是「免費住房事件」,均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著名例子。


而綠營名嘴最初則來自於曾經紅極一時、汪笨湖主持的【台灣心聲】,如黃光芹、陳立宏、蔡玉真、楊憲宏、謝志偉、胡忠信等人,大多以【台灣心聲】作為登上「名嘴」的踏腳石,近年的綠營「名嘴搖籃」則變成【頭家來開講】以及【大話新聞】,像金恆煒、陳立宏、徐永明、羅致政、林建隆、洪裕宏、吳國棟、鍾年晃、程金蘭等人,早已成為兩節目的固定來賓。


立場大轉變  也是變色龍


早期,名嘴幾乎都是民代與記者的天下,隨著【頭家來開講】、【大話新聞】的走紅,許多大學教授也加入名嘴的行列,「東吳幫」與「北大幫」也形成宛如藍綠分界的分庭抗禮。


隨著名嘴現象越來越發達,名嘴們的「變色」,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記者出身的名嘴,像周玉蔻、黃光芹、陳立宏、鄭弘儀都是「由藍轉綠」,更經常引起統派媒體質疑,陳立宏與鄭弘儀因為對國民黨殺傷力強大,還曾被公布早年入黨的文件。


這些綠營名嘴在跑政治新聞時,多是跑國民黨的大將,在還沒由藍轉綠之前意識型態也相當藍,與國民黨高官和高級黨工更是相當熟稔,二○○○年之後突然「變色」,國民黨人皆難以置信,部分綠營支持者也曾有所疑慮。


陳立宏便曾說出自己的心境,他表示,政黨輪替後,原本跑藍軍、宋楚瑜的他突然被打亂人生規畫,報社內原本跑民進黨、陳水扁的記者突然變得很重要,甚至當上採訪主任,他失落感很大,「前途突然沒了,我坐在仁愛路人行道上流淚」,他轉往電子媒體發展,但藍綠惡鬥之下,一定得選邊站,當時陳水扁聲望很高,他因常上【台灣心聲】而逐漸被貼上綠色標籤。


陳立宏說,他的外省臉加上眷村式國語,不容易被綠營認同,近來,他若質疑趙建銘和吳淑珍,泛綠支持者就會說「陳立宏,你狐狸尾巴露出來了」,但他「只是不想選邊站」。同樣地,曾被畫為「綠營名嘴」的黃光芹,近來也被質疑「不但開始上所謂的統派節目,而且立場也慢慢的從深綠拉回來了」。


配合收視率  還得演藝化


事實上,電視台都有既定的政治立場,要上節目賺通告費,必然得配合電視台主管以及收視群的政治取向,此外,名嘴還必須配合當紅的節目主持人,投其所好來換取下一次的通告,因此,有些名嘴是上這節目講的是一套,上另一個節目,講的又是另外一套,甚至,名嘴為了刺激收視率,也必須配合「激情」的演出,上節目爭得臉紅脖子粗,私下卻是稱兄道弟。


「看戲的最傻」,在政論節目「演藝化」、政論名嘴「明星化」之下,名嘴們當然只是「靠嘴吃飯」,絕大多數根本就不懂嚴肅的政策,多數名嘴也不過是混口飯吃,為了賺點車馬費演演戲而已,否則戲不精彩還有誰要看?

固定班底 荷包滿滿

政論節目收視率飆高,不只主持人因此走紅,連來賓都走路有風。主持人動軋有一集5到10萬元的價碼,加上大量廣告代言,年收入高達數千萬,影響力也十分驚人,不但與立委們稱兄道弟,名嘴們也為了成為固定來賓而爭相巴結。能夠經常上節目的民代民調支持度肯定不用煩惱,固定班底的名嘴荷包也肯定滿滿的。

名嘴們的通告費價碼從新人的1350元到明星級名嘴的5000元不等,若以一般平均3500元計算,一個月上20次節目通告費便有7萬元收入,因此許多知名政論節目的固定班底都各自辭去原本的媒體工作,專心擔任「名嘴」一職,成為「通告名嘴」。「通告名嘴」不但有專屬經紀人,也較有主持廣播節目,甚至自闢電視節目的機會,選舉時還可接造勢場子為候選人站台,衍生的影響力相當驚人。

過去,政論節目愛找言詞犀利的立委,但立委外務多,製作人在敲通告的過程中常被放鴿子,因此記者、教授漸成主流,甚至為了避免開天窗以及培養固定收視群,演變為「固定班底」模式,部分「固定班底」的車馬費還可升至5千、8千甚或上萬元,一週錄影5到7次,一個月累積下來可還有超過10萬元的收入。(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