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掇民主傳奇
老包
2008/04/24 第631期
國民黨的舊官僚組閣行動,是無視民主價值的班師回朝。而民進黨在療傷止痛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把散落於地的民主傳奇再踹一腳,而應細心的拾掇起來,再傳承給年輕世代。

即將上台的馬蕭配新政府,日前公布重要的閣僚人事,名單攤開,竟是八年前下台時的一群老面孔,仿如國民黨有一部大型人事冷凍庫,現在取出來「退冰」後,仍可放心食用般的簡易方便,社會大眾的觀感如何,乃可想而知。


這當然是舉世獨有的「班師回朝」復辟現象,馬英九用他的組閣行動,證明八年來國民黨並沒有「在野」,他們只是去休了一個長假,現在是正式銷假又回來上班,所謂民主的政黨輪替,似乎不曾在台灣出現過。民進黨雖在台灣主政了八年,但在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裡,那只是一個短暫的跳電失誤,記憶中這一段是不存在的。一整批舊官僚回朝上班,正好說明國民黨長期所主導詮釋的政治文化,是與一般民主國家的正常輪替文化大大的不同。然而比較細心的觀察者,這八年來其實也早就可以預見這種特殊的「在野如休假」詭異現象,因為不管在什麼場合,人們常可看到已下台的國民黨高官,仍是過著如往昔在朝般的生活,住豪宅、出入高檔消費場所,豪華轎車、司機隨扈依舊,從台灣人手中不義取得資源(黨產),持續供應他們的物質需求,而遍佈全台灣的強勢統派媒體,則隨時滿足他們的精神缺乏,有些電視台甚至在很早以前,就不斷打出「距離扁下台××天」詛咒式字幕,提醒他們要準備回來上朝。


這是只有台灣才會出現的國民黨舊勢力永遠執政,「只有休假,沒有在野」現象。但在國民黨的復辟意識裡,也不只是無視民進黨的八年執政而已,連戰任黨主席時,甚至把國民黨統治台灣史刻意去李登輝化,只強烈緬懷兩蔣時代,彷佛十二年的李登輝時代,從來也不存在。換言之,在國民黨的歷史解釋中,所信仰的只是永遠的外來政權統治文化,本土政權則是一種異教邪說,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二○○八年馬英九的壓倒性勝利,算是徹底將「異教徒」消滅的一場戰役。而在馬氏布局組閣的過程中,所發生江丙坤未受青睞組閣,及詹啟賢憤然離去的插曲,則只是印證這一批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人士,並不了解國民黨「臥薪嘗膽二十年」的復辟性格,所謂「本土派」,能夠搭上附庸列車,已算是莫大的恩賜了。


在陳水扁刻意撕裂李登輝、長扁傳奇之後,二十年的本土政權已宣告夭折,二十多年來一路從事民主運動的有識之士,現在都處在一種集體的傷痛之中,還很難走出來,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和民主運動較無淵源的蔡英文,會被推舉出來參選民進黨主席,而且可望出線的原因。有些推舉蔡英文的人,為了宣揚蔡英文的「好」,竟宣稱和美麗島世代有關的人(指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及辯護律師群),應為這一次歷史的大挫敗負責,通通退出政治云云;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鋸箭療傷法,民進黨將來要靠蔡英文一個人去創造另一則民主傳奇,這種想法也未免太天真了。(這些稱讚蔡英文的能量,若能在選舉期間同樣用在謝長廷身上,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吧?)在療傷之前,為何不先想想本土政權的勝利方程式是什麼?勝利方程式是如何遭破解毀棄的?陳水扁一個人的領導風格,加上唯一本土報的從中粗暴撕裂,正是勝利方程式遭破解的唯一原因,其他人的相互指責,都只是一種傷痛後遺症,也無助於民主派、本土派的再起。


民主的傳頌,所不能缺的就是「故事」,有人在這三年來曾經殘忍踐踏了這些故事,但並不表示這些故事的價值是令人唾棄的。相反的,把這些散落於地的故事,細心拾掇起來,再傳承給年輕世代,或許才是療傷止痛的正途。但不管如何,由於媒體生態的弱勢及匱乏,光靠民主的傳頌,其能量並不足於使民進黨再恢復執政的好運─民主派要再期待另一波「天佑台灣」,比較務實的還是從媒體生態的改變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