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受益滿招損
老包
2008/03/12 第625期
在僅有的一場傳統式辯論會中,謝長廷很謙卑的檢視執政黨的嚴重缺失,馬英九卻依然傲慢閃躲;古人說謙受益、滿招損,化為選舉政治能量,漸能看出兩陣營最後衝刺的能耐。

距離總統大選投票日十三天的三月九日,謝馬兩人有一場辯論會,嚴格的說,這是兩陣營開戰以來唯一的一場辯論,在此之前所舉辦的所謂「辯論」,充其量就是方便馬英九背誦白皮書作文的政見發表會;在民主國家所盛行,真正的辯論,因為馬陣營的刻意迴避,到最後就僅此一場,但也因為稀有且接近投票日,這一場辯論反而成為選情可能逆轉的起跑日。


馬英九在辯論會的表現,一如預期,就是字正腔圓的背誦政見,以及幕僚群事先準備的講稿,很像是模具所生產出的製品,其中沒有「人味」,自然觀察不出一個總統候選人的能耐。而謝長廷的論述,則很清楚的讓人了解他的從政哲學及治國思維,並兼及危機處理能力;最令人欣賞的,是當提問人要雙方各自提出反省經驗時,謝長廷很誠懇的表示民進黨在維護台灣主權方面雖然很成功,但成為執政黨後,與社運界(公民社會)有所脫節,且未能體會國會少數的政治現實,造成民眾的失望與政治疏離,也承認人事更迭太頻繁(馬英九的會中批評)須改進等等,自我暴露致命缺點,但卻賺得謙卑反省後產生的能量。相對的,馬英九的答題,則是亂答一通(可能因不在他的背誦範圍內),他沒有任何反省,反而說近來他已看到「台灣的基本價值」,等他當了總統,「有這樣的高度有這樣的力量」,他就會推動國民黨的改革;馬是國民黨的實質領導人,這樣的宣示,很像是一種威脅─如果不給我當總統,國民黨的改革就免談─不自覺的流露一種典型的、光鮮亮麗背後的馬氏傲慢。


如果民主路線是台灣兩政黨共同的價值觀,謝長廷透過反省已簡潔扼要找到民進黨執政過程,對民主價值所造成的傷害,但馬英九卻絕口不提國民黨在國會多數,近八年來惡意杯葛抵制所造成,國家競爭力的損害,也不提擁有民主國家獨有、最龐大黨產,對台灣民主價值所產生的,無可彌補的傷害。總統候選人在面對「頭家」(選民)時,其內心是否誠懇謙卑,或是否有洞識問題的能力,在此一覽無遺。


這一場辯論在一兩天內,也許不會產生立即翻轉的效應,但若從台灣的選舉經驗及候選人自身能量虛實來觀察,其逐漸產生一種最後階段衝刺時,因感染力而引發的化學性效應,則毋庸置疑。古人說「謙受益,滿招損」,用來觀察最後十天的台灣總統大選,相信會有一定程度的價值與意義。舉例而言,不久之前馬陣營強打經濟牌,猛批扁政府時代「鎖國」,因而強力推銷「兩岸共同市場」,且獲得很高政治支持度(國會改選也大勝特勝);但當謝陣營穩住腳步後(逆風苦行後),回過頭來檢視馬營的經濟牌主張,批判「一中市場」將造成台灣無可彌補傷害時,社會在國會一黨獨霸的事實造成後,開始冷靜思考所謂共同市場是否經濟萬靈丹的問題─這個時候,馬英九退縮了,他不再捍衛自己的主張,反而在辯論會上一再含糊其辭,閃避敷衍,甚至回過頭指稱是謝陣營「抹黑、扣帽子」。


兩岸共同市場亦即一中市場,兩岸要從經濟「統合」,邁向政治「統合」,這是馬蕭陣營競選時的訴求主軸,為了這個政治主張,去年國民黨全代會在正式提名馬蕭為參選人時,甚至配合將其列為政策綱領!且馬英九在出任國民黨主席後,也曾立即回函給中共頭頭胡錦濤,聲明他要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其水乳交融的情境,當時還讓統派媒體大力稱讚,視為不世出的救世主呢,怎麼現在就「汗顏」起來了?馬蕭反過來稱別人「抹黑」,亦即承認自己最重要的主張(核心價值)是禁不起檢驗的,抽離之後,這個候選人還剩下什麼?


馬陣營近日能做的,就是營造一種立委選後的西瓜效應,一再塑造他們「拔樁」有成的幻影。然而就選舉期間的訴求,究竟是「錦上添花」會感染社會人心,還是「雪中送炭」較能感動選民?在兩陣營日漸呈現的消長態勢,其實已經看得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