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山經典收藏 台語歌謠原音重現
郭麗娟
2005/04/21 第474期
愛樂成痴的王明山,積極蒐集黑膠唱片,標榜一九七○年代以前的原版唱片他應有盡有;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與喜愛台灣歌謠者,一起分享原汁原味的台語歌。


隨著本土化的推廣,台灣歌謠逐漸受到重視,戰後,台灣歌謠在詞曲創作者努力下,造就出多位享譽寶島的歌手,這些讓人懷念的歌聲,都收錄在一片片洋乾漆(蟲膠)或乙烯樹脂成分的黑膠唱片裡,隨科技快速發展,卡帶、CDVCDDVD等影音產品的問世,黑膠唱片被捨棄,連同將精緻的台語歌謠一起淡忘,幸有愛樂成痴的人,積極蒐集這些黑膠唱片,加以整理研究,且不吝與喜愛台灣歌謠者,一起分享原汁原味的台語歌,他就是王明山。



台北尋夢  工作兼賣唱片


王明山,一九五○年出生於台中縣潭子鄉,潭子國小畢業後,十三歲進入永豐餘紙廠工作,身材瘦弱的他做著成年男子的粗活,小小的心靈卻不甘於受困鄉村紙廠,加上聽說「台北」工作輕鬆薪水又高,一九六四年,他帶著簡單行李,用方巾包著幾件衣褲就上台北打拚。沒錢買車票,只好藏身在廁所裡躲查票員,就這樣來到夢想中的台北,那一年他十五歲。


一九五○年代中期,唱片公司為宣傳新唱片,晚上會把宣傳車開到大圓環,再用擴音器播放新歌,一邊散發印有歌詞的宣傳單,當時,一般家庭幾乎沒有收音機,所以下班、農閒後,洗個澡吃過飯,就到大圓環聽歌也學唱新歌。


到了六○年代,電唱機逐漸普及後,大圓環的小吃不僅吸引民眾,也成了唱片業者的銷售場地,沒有電視的年代,平常百姓閒暇無事,晚上到大圓環吃點心,買張新唱片回家聆聽,稱得上是最高級的享受。


王明山表示,一九六四年,一部古倫美亞廠牌的電唱機價格是三百五十元,當時他的月薪是兩百元,省吃儉用才買得起電唱機,這種電唱機可以收聽電台節目,唱盤附有變速器,藉以調整唱片轉速,有了電唱機就非買唱片不可,「當時十吋的唱片,有版權的十二元,例如亞洲、五虎、麗歌等唱片公司所發行,沒版權的八元。」


雖然對音樂充滿熱愛,但一個月的薪水就算不吃不喝也買不到十張唱片,王明山靈機一動,乾脆自己擺攤賣唱片,不但可以賺外快,還可以經常聽到最新出版的唱片,就這樣,一九六四年,他白天在酒店擔任吧台工作,晚上和友人在大圓環擺攤賣唱片,就此展開他販售唱片和蒐藏原版唱片的不歸路。


鼎盛時期  台語歌手風光


根據王明山對唱片銷售業界的調查發現,一九五六到一九六六年,是台語歌曲最風光、鼎盛的時期,周添旺、楊三郎、陳達儒、蘇桐、洪一峰、文夏、葉俊麟、吳晉淮等詞曲創作名家佳作不斷,也捧紅不少台語歌手如紀露霞、陳芬蘭、鄭日清、洪第七、黃三元、郭大誠、方瑞娥、葉啟田


當時台語歌壇還有個相當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藝名」,當時的唱片公司會將旗下所有歌手的藝名都以同一字開頭,例如台南亞洲唱片的「文家班」:文香、文鶯、文麗、文雀、文鳳;台中五虎唱片的「尤家班」:尤雅、尤鳳、尤美、尤君;還有「美家班」、「丁家班」、「清家班」、「海家班」、「金家班」、「林家班」…..,同一家唱片的藝人取相同開頭的藝名,讓人一看藝名就知道是哪家唱片公司的歌手,如果歌星跳槽,有時藝名也要跟著改,也算是當時相當特殊的唱片文化之一。


一九五八到一九六二年,是台語唱片發行量最大、銷售最輝煌的時光,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片發行,王明山強調:「當時最暢銷的當屬有『南北雙雄』封號的寶島歌王文夏和洪一峰的唱片,其中,文夏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只要有電唱機、聽得懂台語歌的家庭,一定有文夏的唱片,其中又以一九五七年『再會港都』、一九五八年『媽媽請你也保重』,一九五九年『媽媽我也很勇健』,這三首歌最受歡迎,而一九六四年同時踏入歌壇的『雙田』;黃西田和葉啟田,適逢其時,銷售成績也不錯。」


而鄧雨賢在日治時期以「唐崎夜雨」化名所譜的「鄉土部隊勇士的來信」,戰後,莊啟勝重填台語歌詞並將歌名改為「媽媽我也很勇健」,文夏主唱,更創下台語唱片銷售最好卻也遭禁唱最久的歌曲:


新味的巴那那(香蕉)若送來的時,可愛的戰友呀歡喜跳出來,訓練後休息時我也真正希望,點一支新樂園大氣霧出來


當時國民政府認為「巴那那」是日語,國防部甚至強調「點一支新樂園大氣霧出來」的歌詞,有煽動軍人懈怠的含意,於是在該曲發行不久後即加以禁唱,從一九五九到一九九一,整整三十二年,據說當時在軍營中唱這首歌的阿兵哥還會被關禁閉。


禁歌禁播  大唱破壞悲歌


說到禁歌,遠從日治時代台語歌就難逃遭禁的命運,一九三五年「泰平」唱片開始發行台語唱片,其中一首「失業兄弟」最受歡迎,當時失業者充斥街頭,所以流行甚速,可是此曲竟遭日本當局禁唱,首開台語唱片被禁的先例。


國民政府一九四九年大舉遷移來台後,實行語言及教育思想控制,禁歌的情況更為激烈,往往歌詞裡的一個字或一個抽象的意境被解釋成觸犯時政權威時,歌曲本身甚或整張唱片都可以被無理的禁掉。在這波禁歌行動中,台語歌曲更成了眾矢之的;「農村曲」、「補破網」、「收酒矸」、「賣肉粽」、「天黑黑」、「五更鼓」、「悲戀的酒杯」、「媽媽我也很勇健」、「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都曾是被禁歌曲。


但有些歌卻愈禁越紅,王明山表示,當時政府禁唱這些歌曲,是不准電台和電視播送,並沒有禁賣,許多人還會專程詢購「文夏被禁的那首歌」,因此「媽媽我也很勇健」、「媽媽請你也保重」等曲,反而越禁越紅。


國民政府最早禁播台語歌曲的法源,是一九五五年頒布的「動員戡亂時期無線電廣播管制辦法」,歌手如公開演唱查禁歌曲,最重可處吊銷演員證的處分,當時規定演藝人員登台前需先申?\?核准,還要附上「上演節目查驗登記申?\?一覽表」,但隨著電台林立與唱片的普及,一九六○年代以後,政府很少拿歌手開刀,而是直接從電台下手,違反的電台會被發文警告或罰錢。


至於查禁的手段,?\?王明山從電台蒐藏到的唱片可以找到證據。唱片中的每首歌各有不同的音軌,如一張唱片的第三首歌被禁播,查禁人員最軟性的手法是用粗簽字筆把禁播的歌名和歌詞劃掉,強硬一點的則是在被禁播歌曲的音軌上,貼上黏性超強的膠帶,讓唱針在播放時撞到膠帶而跳針甚至損壞。


王明山氣憤表示:「最惡毒的手法是直接破壞唱片。」如果是以洋乾漆為原料的「硬質唱片」就直接折斷、摔破,乙烯樹脂材質有彈性不易折斷的「軟質唱片」,查禁人員竟然使用瓦斯噴槍,直接在唱片上燒洞,王明山的蒐藏中,就有幾張被燒了大洞的唱片。


改編翻唱  降格調毀前程


在台北打拚了兩年,為學一技之長,王明山一九六六年回到埔里,學習廚藝,從學徒做起,一九七一年入伍當兵,王明山回想部隊移防金門時,因為喜歡唱台語歌經常被長官「修理」,並當眾訓誡他「台語歌沒水準」,因此退伍後,他把沒賣掉的唱片收藏起來,專心當廚師養家活口,雖歷經多次水災,仍將唱片一一洗淨曬乾。


斷斷續續擺攤賣唱片,直到一九八四年,為了支付沉重的房屋貸款,王明山工作之餘固定在潭子的夜市擺攤,專賣台語錄音帶,也兼賣自己蒐藏的台語歌曲原版唱片翻錄的「原聲錄音帶」。


王明山表示,日治時代的七十八轉唱片,一面只有一首歌,因此每首歌曲都經過精挑細選才被收錄,但隨唱片材質研發,歌曲容納量漸增,唱片公司為了節省製作成本和收錄更多曲目,將日本曲直接改寫台語詞的風氣蔚為潮流。台語歌壇這股自毀前程的「混血歌曲風潮」,讓人對台語歌產生抄襲、粗製濫造的印象,使得台語唱片更加欲振乏力。


一九六六年,四聲道音響風靡全台,匣式錄音帶應運而生,七○年代中期卡帶引進台灣,無論在餐廳、公園、火車、公車、遊覽車,隨時可以聽的方便性,造就出一個特殊的改編、翻唱音樂型態;也就是將受歡迎的流行歌曲,依播放場所不同,加以改編成另一種風格的樂曲,交通工具上就有:自強版、莒光版、觀光版、金龍版、銀龍版、金樺版;餐飲業就有:餐廳秀、舞台秀、歌廳秀、工地秀、街頭秀、咖啡秀、酒家秀、江湖走唱、那卡西;還有所謂的電子合成音樂:湯尼電子、卡梅茲電子、阿波羅電子、魔鬼奇幻電子、鄉城電子,加上盜版業的猖獗,王明山不改快人快語的個性表示:「當時賣這些『改編、翻唱』的卡帶,就像在賣垃圾一樣,顧客買的是垃圾,聽的也是垃圾音樂。」


無怨無悔  想與大家分享


熱愛音樂的王明山,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大量蒐藏黑膠唱片,他強調自己只蒐藏「超級經典」的唱片,並嘗試將蒐藏的原版唱片翻錄成錄音帶,讓社會大眾可以欣賞戰後台語歌創作顛峰時期,唱、作、編、錄俱佳的原聲錄音帶,也讓新一代認識台灣歌謠文化。


窄小的土角厝裡,堆放著近萬張唱片,其中四千多片已整理過的唱片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其中包括原唱台語老歌、東洋原始音樂、西洋原始音樂、中國原始音樂、台灣原始音樂,「一九七○年代以前的原版唱片,我這裡應有盡有。」王明山看著辛苦整理滿滿一室的唱片,略顯得意地表示。


懷抱「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的想法,二○○四年元旦,王明山在台中縣潭子鄉潭雅路上成立「台灣戰後第一代黑膠唱片展示館」,但知音者寥寥可數,短短四十四天,就鳴金收兵,但王明山仍不氣餒,他相信好音樂一定會把知音吸引回來,他仍然繼續蒐藏、整理黑膠唱片,繼續開著「台語老歌服務車」,四處播放戰後台語歌創作顛峰時期,唱、作、編、錄俱佳的原聲台語老歌,並標榜「專賣台灣最難找的原唱台語老歌」,繼續籌劃著有一天要再度成立「台灣戰後第一代黑膠唱片展示館」,把台灣的唱片和音樂,介紹給台灣人認識與聆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