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伯顯【台灣土地的詠讚】
黃麗妃
2005/03/17 第469期

出身於南投竹山農家的莊伯顯,是道道地地的本土畫家,童年生活深受鄉村田園純樸生活的陶冶,尤其對台灣四季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自然運行機制感受極深。


從事繪畫創作二十五年,從農村生活到教師生涯,從美術教師到水墨畫家,生命、土地、情感始終是他成長的動力。剛開始的十五年,從臨摹古畫入門,卻深深感受到所謂的祖國壯麗山河與姜太公釣魚,畢竟與我們距離遙遠,表相的揣測和臨摹只能習得皮毛,卻未能入骨感動人心,大山大水固然壯闊,卻未能讓土生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的莊伯顯動容,而從事繪畫的藝術家若未能感動自己,又如何能藉由畫作感動周遭的人呢?於是,即使走訪世界各地寫生創作,最終,他還是鍾情認同於自己生長的土地。


憶起小時候在家裡作畫,父親說:「牛都吃不飽了,你還有閒畫圖。」後來因為一幅豐收玉米田的畫作賣了二萬元,也讓父親感慨地說,一分地的玉米收成都賣不到八千元,而過去父親用硬的鋤頭養活了一家老小,現在,莊伯顯用軟的毛筆,孝敬年邁的父親。


福爾摩沙的美,美在田間小路、美在櫻花盛開、朵朵蓮田,農村人身處其中反而忘了欣賞近在咫尺的美,鴨母戲水、村人聊聚,一切都充滿了農家之樂與鄉村之美。舊有農村,左右相鄰的四合院,讓左鄰右舍間送往迎來,熱情洋溢的人們,刻畫出充滿良善敦樸的民情風貌,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農村景致也許早已不在,莊伯顯卻透過了畫筆回憶、描繪並紀錄,這也形成了生命中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莊伯顯的水墨畫,從傳統寫實出發,創作的題材來自生活的體驗,落實於土地深刻的體驗觀察,為何以水墨畫為基礎,而不以多數藝術家採用的油畫為創作媒介?莊伯顯說,「水墨畫上的落款題字,讓創作者多了與觀眾對話的空間,除了畫要好、字也要練,透過詩詞文字更能傳達當時作畫的心情。」莊伯顯的水墨畫以創新的手法加上色彩鮮明的彩墨,有別於傳統水墨的單純黑白,加上色彩後的彩墨畫,更加突顯了畫作的生命力,農村田園之美躍然紙上。莊伯顯表示,「現代彩墨必須建立在中國傳統的良好筆墨基礎下,以『墨的黑』作為基礎,以『色的亮』作為表象,相互參融才能有渾厚光彩的視覺效果。而加上題款與畫家自己的告白,整幅形式美感與單薄輕巧的水彩畫有所區隔,彩墨畫有其更深沉的意涵和內在價值。」


師大美術系所教授林昌德曾評莊伯顯作品,「擅於運用平遠構圖法,把握住平疇沃野的遼遠和溪流林木的延展性,色彩方面則以黃、紅、青、綠為基調加以變化,飽滿鮮潤增添寫生的多彩映象。」其從水墨畫中的清淡出世,幻化為親切入世的鄉土蘊含,莊伯顯的彩墨畫將台灣之愛、土地之情深度刻畫,無怪乎旅居國外的台灣僑民,每每見到莊伯顯的畫總要勾起濃濃的鄉愁。


透過筆墨創作,莊伯顯為台灣留下一系列美麗的文化圖象,在土地銀行總行藝廊展出的【台灣土地的詠讚】,也讓藝術走出傳統的展覽館,讓更多民眾可以不必大費周章刻意到美術館、展覽館看展,只是透過一般事務的處理,出入銀行間,即能感受藝術的薰陶,公共空間的藝術展覽,讓藝術創作更親民,提供了藝術創作者表演的舞台,是企業推動藝文活動的具體表現。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4月1日止(周一至周五9:00-17:00)
展出地點:台灣土地銀行總行一樓藝文走廊(台北市館前路46號)
洽詢電話:(02)2397-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