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應先考慮政治後果
廖宏祥
2003/08/26 第387期
與韓國「先政治後經濟」的作法相較,台灣在解嚴後即成為「先經濟後政治」的趨勢,結果是政府被財界拖著走,且越來越不能堅持自己的立場。
國內刻正為三通直航的問題熱鬧喧騰,反觀韓國,卻發生現代峨山集團的會長鄭夢憲因「通匪」而跳樓自殺的事件。鄭夢憲因涉嫌將五億美元轉給金正日,以便金大中政府推行「陽光政策」而受調查。鉅富如鄭夢憲者流,仍難逃檢調單位與國民輿論的壓力,此種事件在台灣絕不會發生。

自北韓核武危機以來,金正日政權如過街老鼠,不但遭到美日更嚴厲的監視,也被世界各國加強經濟制裁,再加上失去中東的飛彈市場,使北韓的經濟困境雪上加霜。在國際政治方面,美英澳等國強力封鎖北韓輸出飛彈和製造核彈,日本更加強對其綁架日本人質的譴責,北韓的處境有如風中殘燭。於是,金大中政權時期對北韓採取緩和態度的「陽光政策」,經過此次核武危機,被證實是錯誤的,全球一致認為北韓的做法不對,連與北韓親近的中俄兩國,亦不敢出面聲援北韓。

韓國在與北韓交流的問題上一貫保持慎重的態度,即使採取「陽光政策」的金大中,亦只進行有限度的開放,一切以國家安全為主軸,此舉反而握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籌碼。反觀台灣,很早即無法管制民眾在經濟上向中國傾斜,甚至在天安門事件時亦未堅持立場,反而趁各國企業撤出中國之際大舉投資中國,將經濟利益置於政治立場之前。

台灣在一味對中國示好之後,中國不但未顯示任何善意,反而於一九九五至九六年間以飛彈威嚇台灣,但台灣仍不死心,一味投資中國,絲毫未因受到教訓而重新思考對中政策。尤有甚者,在陳水扁總統上台以「四不一沒有」向中國示好之後,中國不但未緩和其對台政策,反而在WHO、WTO等國際組織(甚至現在更擴大到各NGO),打壓台灣的活動空間。然而,凡此種種教訓,似乎均未讓台灣人覺醒而認清中國的真面目。

與韓國「先政治後經濟」的作法相較,台灣在解嚴後即成為「先經濟後政治」的趨勢,結果是政府被財界拖著走,不但流失各種籌碼,且越來越不能堅持自己的立場,甚至在此種做法之下,台灣越來越不能說服其他國家支持。

中國每年增加五十到七十五枚飛彈瞄準台灣,目前總數已達數百枚之多。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可能以武力攻擊台灣的國家,也是唯一公然阻止台灣在國際社會發展的國家,但我們看到的是台灣內部互相譴責自己人是與中國「友好」的障礙,以台灣資金協助中國發展經濟的「三通」竟成為社會主流呼聲。在中國以「匪諜」等方式不擇手段吸取我國情報的同時,我國內部卻大聲呼籲對中國的直航,毫無敵我意識與自我防衛的思考,實令人為台灣的將來捏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