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南縣縣長蘇煥智 忙著台南縣與世界接軌!
採訪:林秀姿、林竺筠.整理:林竺筠
2003/03/28 第366期
近日台南縣在新聞版面上的議題,與「飛行物」脫離不了關係,從冬天到七股做客的黑面琵鷺,到與高高屏爭取誰有設立南部國際機場的資格,台南縣的新聞議題,從地方版面逐漸浮上全國舞台。 本刊為您專訪到台南縣長蘇煥智,請他詳細說明為何台灣需要一個國際物流機場,以及台南縣具有何等的競爭優勢。同時間,許多人知道蘇煥智是反濱南工業區出身,卻不知他為何走上這條路,我們也請蘇煥智娓娓道來。三百年前,台南縣是台灣歷史發展的源頭,三百年後,這塊歷經滄海桑田的土地有機會再度成為台灣的發展重鎮嗎?以下是台南縣長蘇煥智的專訪內容:
◆台南國際機場 是規畫做貨運

問:蘇縣長近日積極爭取在台南縣設立國際機場,但高高屏三縣市都認為擁有小港機場就足夠了,請問蘇縣長如何面對這樣的不同聲浪?

答:我們台南縣從去年一開始,就有「貨運機場」的規劃,包括出國到荷蘭、美國加州考察等,全都以貨運機場為考量,與高雄小港的客運機場並不重疊。當然,台南縣也不迴避,貨運機場做起來之後,將來有機會兼營客運,但我們目前的規劃是以貨運為主。台灣目前所有的機場,沒有任何一個是以物流中心的概念做設計,台南縣的規劃方向,與其他機場有很明顯的區隔。

高高屏三縣市可能沒有把問題想得很清楚,如果小港機場想成為一個洲際型的機場,它已證明它失敗了,原有的美國線從有到沒有、早就收起來了,囿於宵禁問題,小港機場的「貨運機場」根本做不起來。唯一可能就是找新地點,但「南星計畫」的成本那麼高,政府有錢去收購土地?民間願意去投資嗎?

當然,我們很樂見高雄提出「南星計畫」,但是大家要一起比較啊。早在一九九三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法國專家學者,花費八千萬元所做的台灣機場評估,結果就已顯示,在台南縣建造國際機場優於高雄的南星計畫。

而且我必須強調,台南縣國際機場建造完成後,對於高雄的小港機場影響不大,小港機場雖做不成洲際機場,但可朝區域型的亞洲機場邁進。我認為,台南七股機場和高雄小港機場可以共存共榮,而非相互競爭。

◆空港型貿易區 台南縣正具備

問:日前經建會在做台灣南北雙核心的評估報告,究竟南台灣的經濟核心應該放在哪裡?以經濟產業來判斷,台南縣的南科有條件成為一個經濟核心,但是高雄方面也有自由貿易港區的規畫。蘇縣長如何來爭取?

答:我想高雄方面對整個國際產業發展的認知有些落差,目前台灣產業最具國際競爭力者,就是高科技產業這一塊,但高附加價值型的產業,所需要的是空港型的自由貿易區,而非海港型的自由貿易區,因此小港大概沒有辦法扮演一個高科技運輸的角色。

很多人說台灣已經有那麼多機場了,為何麼台南縣還要爭取建造機場。事實上,台灣稱得上是國際機場的只有一個,假若再不好好規畫貨物運輸中心,整個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很可能就垮在這裡。高雄方面沒辦法克服自身問題,又一味反對台南縣爭取建立國際貨運機場,對台灣整體都沒好處,我覺得他們根本沒把問題搞清楚。

高雄要發展高科技產業不是沒有機會,但高雄的土地太貴了,而南科的土地便宜、有單一窗口的服務,而且政府投資了好幾百億在這邊,假若再建立一個空運機場,南科的高科技產業能夠快速在世界流通。否則台灣的資源、高科技產業永遠集中在北部的新竹科技園區,南部根本發展起不來!

台灣,已經沒有什麼大建設的機會了,而且阿扁總統任內,要找到一個夠大的issue(專案)也不容易了。台南縣的國際機場,一做下來就是一個國際級的計畫,而且擺明可以吸引國際資金、進軍中國市場,把亞洲、中國的貨物運輸到全世界去,成為全球運籌中心、亞太營運中心。

◆探索台南歷史 確是當務之急

問:談了那麼多經濟面,其實台南縣的歷史文化也很豐富,可說是台灣發展的源頭,請問蘇縣長對於縣內文教政策得態度與規劃方向。

答:身為一個地方首長,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文化工作就是「找回台灣的根源及靈魂」。今天台灣最大的危機是:台灣人對自己的文化、歷史都不甚清楚,即使政黨已經輪替,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變。現在我在縣內做的許多文化工作,目的都在找回台灣的靈魂,但找回台灣靈魂之前,還得先認識台灣歷史。唯有真正認識,才能發生感情。

就我自身而言,回到台南的十餘年間,就一直在探索台南歷史,目前在台北展出的「福爾摩沙展」中,有許多關於台南的古資料,我早就陸續有所接觸與閱讀。擔任立委期間,我也曾辦過文史研習營,整個研習營的架構,從台灣整體到地方,做一個完整的人文歷史探討。

但回到全國的角度來看,台灣仍然缺少一份有系統、完整的鄉土教材,從中央到地方的歷史,沒有一套書籍能有完整介紹。如何讓人民認識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這是我當縣長以來一直認為的當務之急。

問:就縣長您個人的角度而言,要認識台南縣的話,該從何處談起?

答:像我剛剛一直說的,「不認識就不會有感情」,至於要如何認識,由於我對台南縣的歷史一直很有興趣,多少都在接觸台南縣的相關典籍。三百多年前,這裡沒幾個漢人,都是平埔族,台江內海一直到今天的科學園區,倒風內海則快到西庄阿扁家。還不只這樣呢,古時曾文溪從善化、安定,繞過西港,出海口是今日的將軍溪。你看這三百多年來,台南縣的變化有多大,以前光一個台江內海,大小就遠超過台南市。這塊土地的變化實在太大,大到成為一個相當值得研究的題目。

台南縣在台灣確有其獨特之處,假若沒有烏山頭水庫,整個南台灣的農業、工業、民生用水都會出現問題,現在也不會有科學園區的發展。烏山頭水庫剛蓋好時,號稱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水庫,台灣何時有東西可以名列世界前茅?不只如此,台南縣還有台灣最大的潟湖,台灣本土的最西端,也是全國耕地最大的縣份。這一塊土地,有很多地方值得在地人驕傲。

◆黑面琵鷺帶路 保存潟湖之美

問:大家都知道,蘇縣長是保護七股潟湖出身,請問蘇縣長是在什麼樣的因緣際會下,接觸到這個議題,又為何大力保護潟湖生態與黑面琵鷺?

答:我跟很多人一樣,沒受過鄉土教育,一開始根本也不知道自己的故鄉擁有珍貴的潟湖與黑面琵鷺。就連沙洲、網仔寮等,也通通不曉得,就是一路唸著制式的教科書長大。

直到我第一次選立委時,有一位記者跑來問我「對保育黑面琵鷺的看法」,我當時完全沒有概念,趕緊補充相關資料,也沒有一個幕僚說得清楚。當時我只是講了一個很概括的答案去回應記者,但這件事對我衝擊很大。

選上立委之後,還特地偕同太太到海邊去找黑面琵鷺,那天海風很大、呼呼直吹,我們兩人開車不停旋繞,問了好多人,還是沒見著黑面琵鷺的蹤影。這就是我與黑面琵鷺接觸的第一次經驗。

後來在報紙上看到,七輕煉油廠、大煉鋼廠要在七股設廠,我回想起過往在海邊遊玩,捉螃蟹、賞夕陽的美好經驗,猛然驚覺「假若七輕真的填海設廠,這就事態嚴重」,因而開始研究,一頭栽入。為了便於稱呼,還將俗稱的「內海仔」,名為「七股潟湖」。說起來,「七股潟湖」還是我們喊出來的呢。

問:縣長可以深入談談,小時候在海邊的生活情境與長大後力保潟湖的關係嗎?

答:很多人對我說,「你有夠三八,幹麻花那麼多力氣在保護黑面琵鷺那幾隻鳥?」嚴格說起來,我是在保護整個七股潟湖生態。

許多台南縣民的成長經驗都與潟湖息息相關,像我這個七股城仔內村的小孩,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去通海路的大水溝「摸水路仔」、「摸海仔」,整個夏天都泡在水裡捉魚、捉螃蟹,摸蛤蜊、田螺,摸不到時就打水仗,日復一日度過貧困但充實快樂的童年。

由於潟湖是台南縣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對它有感情,我才極力去爭取保護。現在小孩子都看電視長大,跟土地的關係疏離,留一塊地給下一代,讓他們有機會去「摸一下」,這很重要。讓小孩子的腳有機會踏在爛泥巴上、讓小孩子的手有機會去捉螃蟹,這般活生生的體驗,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人事更換目的 在於拚競爭力

問:縣長於農曆過年至今,從副縣長、主任秘書,到交通觀光局長、文化局長、新聞室等,一直不斷有新興的人事異動;同時也創立了好幾個新興局室,諸如經貿科技局、採購局、創新技術服務中心等。請問縣長在這一波人事佈局中,所考量的原因與期待。

答:哈哈,我被罵得很慘,說我換人頻繁、換將太快。基本上,我這一波的人事異動跟自身的經歷很有關係,我從一九七七年還是台大法律系的學生時,就開始幫忙林義雄散發競選傳單,當時一路奮鬥的夥伴,諸如陳菊、邱義仁、游錫?憛B田秋菫等,至今都身在民主陣容之中。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磨練,我們這群人在看台灣的立場,跟現今許多人有所落差。

像那時回台南選立委時,考慮的也非「立委」本身。當時的想法是,台南縣草地優秀的學子,大都往都市跑,更有能力者,就出國留學,不再回到自己的家鄉。我覺得很感慨,這塊土地培育出好人才,都沒有留在自己的故鄉,因此才會想選立委,做點事情,回饋土地的養育之恩。現今當上縣長後也是一樣,思索的事情不能僅限於「縣政」,我擔心的是五年、十年後的台灣。

問:縣長站在台灣整體立場的思索態度,跟用人策略的關係是什麼?

答:人事變革一個比較重大的理念,就是現在台灣經濟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或許有人會說我在唱衰台灣,但就我的觀察,確實存在這樣的危機。即使現今台灣高科技產業做得還不錯,但高科技人才沒有祖國,哪裡有較好的環境就會跑過去,再者,台灣光靠高科技產業這一塊,也養不了多少人。

我回到台南縣的十二年間,一路目睹地方產業如流水般不斷往中國流去,深感台灣正面臨著結構性的轉變,假如我們這一關危機沒有突破的話,將來經濟處境會更糟。由於我心裡一直有這樣的潛藏危機,因此擔任縣長之後,希望自己真的能夠讓地方產業有所變革,具有國際競爭力。

組織要有競爭力,第一步得從人心做起。從我就任縣長以來,不斷灌輸縣府人員一個觀念,「沒有政府是不會倒的,大家心裡要有危機意識」,公務人員也不可以一味抱著「鐵飯碗」心態,社會上嗷嗷待哺的人還很多,不用心做事,很容易就被後繼者淘汰。

我這一波的人事異動,從中央、學界找來的這批新興人員,就是要讓「縣政府的整個組織企業化、更有競爭力」,而且我上任之後有太多新的大型計畫,諸如國際機場、蘭花生技園區等,需要更多宏觀、具有一定歷練的人才,才能掌握、打造出台南縣政府的競爭力。

一向是憨直囡仔

■「晚上九點鐘,縣長官邸。」在台南這個寧靜且單純的農業縣份,與縣長蘇煥智相約採訪的時間,或許是一半縣民已然準備入眠的時分。然而,大部分縣府一級主管對這樣的時間地點卻是熟悉,他們說「我們也常在這時候到縣長家開會。」 採訪那天夜裡,蘇煥智跑了一整天行程,加上輕微的感冒,黝黑的臉龐看起來有些疲倦,但堅強、旺盛的意志力,拖著身子不停侃侃而談。說及為何要在台南縣爭取建造國際機場時,蘇煥智順手抓起桌上的一顆水晶地球,放在厚實的手心裡轉啊轉。 蘇縣長一定沒想到,自己會在談論建造台南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時,手裡同時也抓住一顆地球水晶,成為一幅心裡、手裡都想緊握世界的畫面。然則,目前政府政策與社會輿論,普遍仍對「台南國際機場的重要與必須」存疑,或許蘇煥智腦中的理想,真如手中的水晶一般,美麗得晶瑩剔透卻又脆弱易破。 「沒有騙你,真的摸得到東西喔!」當蘇煥智講述起兒時的農村生涯時,採訪氣氛轉為熱鬧有趣,彷彿真能見到那個穿著鬆垮麵粉褲、在溝裡捉魚蝦的小孩。眼前這個頭比一般人大些的男子,此時不是縣長,只是一個熱愛自己故鄉的「憨直囡仔」。 翻閱蘇煥智的床頭書,滿是《了解全球化》、《執行力》與《借鏡荷蘭》,這位從早忙到晚的縣長,連睡前都在思索如何讓南縣與世界接軌,幸好還有《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無盡的療癒:身心覺察的禪定練習》等書,撫慰強人心靈。 夜,更深了,台南縣的蛙鳴震天價響。帶著蘇煥智的童年記憶離開官邸,街上只剩一位巡邏警員矗立。 (林竺筠) ◎蘇煥智的大手筆:鍾蔡瑛珠 ■在蘇煥智縣長這波人事異動中,台南縣文化局長鍾蔡瑛珠的過往經歷,最是引人注目,她在一九八七至九八年間,擔任中廣公司台南電台節目主持人,九三年創辦水長流傳播公司,直到近日,接任台南縣文化局長,上任甫兩個月。談起從傳播界轉換到地方文化首長的歷程,鍾蔡瑛珠直說「這是一種機緣」,縣長找她的時候,正是她可以來的時候,如是而已。 雖是傳播出身,但鍾蔡瑛珠與文化界的關係並不疏離,就讀於世新專校廣播電視科二年級時,就與藝文界搭起接觸橋樑。當時,鍾蔡瑛珠在校內主持「藝林專訪」的節目,兩年的實習經歷,讓她認識到許多諸如林懷民等的藝術家,同時也型塑著自身對藝術文化的喜好。還曾因訪問到二十三年未曾受訪的梁實秋先生,被校長成舍我記上大功一支。 大學畢業前半年,鍾蔡瑛珠的父親與大哥相繼過世,為了照顧母親,她回到故鄉,在中廣公司的台南電台工作。由於大學期間與藝術家們建立的交情,許多北部藝文工作者一下南部,第一個想的「條仔腳」就是鍾蔡瑛珠,每每請她幫忙安排媒體通告與訪問。 此時的鍾蔡瑛珠雖久居南部,卻不曾與北部的文化界斷了聯繫。而後創辦水長流傳播公司,則是「把藝術文化當成柔軟的手段,帶進商業行為裡」,在所有的商業行為裡,利用大筆的廣告費推廣公益行動。 敢把一個人從傳播界,直接拉到縣府擔任文化首長,是否代表蘇煥智與鍾蔡瑛珠交情深厚?答案並不盡然。鍾蔡瑛珠說,雖然他與縣長早已認識,卻是淡淡交往,一年通不到幾次電話,但重要的是,她看得到蘇煥智很堅持地在做一些事情,例如剃光頭進行八天七夜的反濱南苦行,另方面也由於理念契合,她才放下自己一手打造的傳播公司,到縣府服務。 (林竺筠) ◎台南縣政府新任一級首長簡介 副縣長郭瑞坤: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副教授 主任秘書王全祿: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主委、考試院第九屆考試委員 衛生局長陳耀德:澎湖縣衛生局長、台北士林區衛生所所長、基隆市衛生局局長 文化局長鍾蔡瑛珠:中國廣播公司主持人、水長流傳播公司創辦人 交通觀光局代局長洪嘉宏:內政部營建署技士、專員、技正、科長 經貿科技局代局長辛玉蘭:美國喬治梅生大學公共政策博士 新聞室代主任張益隆:麻豆鎮公所民政課長、主任秘書、南瀛總爺藝文中心執行委員會主任秘書 (以上資料由台南縣政府提供、林竺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