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復辟勢力 台聯將只剩花瓶
李鴻典
2008/03/05 第624期
台聯精神領袖李登輝日前受訪時,憂心謝長廷選情,台聯必須正視此危機,一旦政權落入統派復辟勢力手上,新台聯的主張,恐怕僅能寫在黨章與黨綱上,成為非常脆弱,一碰就碎的花瓶政黨。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前往台南市拜會台聯前秘書長錢橙山和前立委錢林慧君夫婦,當面獲得錢氏夫婦力挺;由於錢氏夫婦送給馬英九一個「馬到成功」的匾額,扁額上引用台聯精神領袖、前總統李登輝在群策會的序文,希望馬英九要有強有力的領導,格外引發外界關注。居心叵測媒體更是繪聲繪影報導這是馬英九拔樁有成,並暗示綠營版塊可能已經出現鬆動跡象;不過,台聯主席黃昆輝表示,這是他們夫婦個人的行為,與台聯無關。


選制衝擊  泛綠鬩牆


由於台聯在今年第七屆立委競選過程,與民進黨水火不容,在全台各地選區皆上演泛綠鬩牆戲碼,然而,在選制等因素衝擊下,鎖定政黨票為主的台聯在席次上卻毫無斬獲,加上台聯內部從黃昆輝接任黨主席後,便開始因為修正路線相關問題造成紛擾不斷。只是,雖然台聯未能在第七屆立委斬獲任何席次,但由於其精神領袖李登輝仍是泛綠重要指標性人物,且縱使台聯在立委選舉政黨得票雖未能跨過五%門檻,但仍有三十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七票,何況,在泛藍陣營已經大團結、力拱馬英九情況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要打贏這場關鍵選戰,除了必須步步為營外,也不能沒有台聯的適時奧援,因此,台聯的動向及未來發展仍備受矚目。


創立於二○○一年八月的台聯,在李登輝號召以及與當時身兼民進黨主席的高雄市長謝長廷合作下,隨即在當年年底第五屆立委選舉一舉斬獲十三席,在泛綠團結下,除了台聯初試啼聲便繳出傲人成績外,當時民進黨在選票、得票率以及席次也都有大幅成長。


二○○四年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的民進黨陳呂配對上國親推出的連宋配,在各界一致不看好情況下,台聯扮演關鍵力量,加上李登輝凝聚本土勢力,陳呂配拿下過半選票連任成功,台聯在立法院也與民進黨維持良好互動,未料,同年底第六屆立委選舉,因台聯與民進黨在提名作業上,未能完全達成共識,選後,台聯席次由十三席減至十二席,創黨黨主席黃主文引咎辭職,由立委黃宗源暫時代理主席一職。


成功整合  曾經雙贏


之後,在李登輝授意下,蘇進強接下黨主席一職,並對黨部人事進行改組,由連任立委失利的陳建銘接任黨秘書長,積極擴充黨員,整備台聯基層實力,強化與民進黨的互動,因此,在二○○五年任務型國代選舉中,台聯得以打敗親民黨,躍升為第三大黨,當時台聯氣勢也攀升至另一高峰;同年底進行縣市長三合一選舉,台聯也與民進黨成功整合,徵召陳建銘參選基隆市長,起步較慢的陳建銘雖未能拿下基隆,但得票數卻高過經營許久的親民黨籍劉文雄。然而,泛綠雖成功在基隆完成整合,但在同一場選舉中,蘇進強卻未能勸退錢林慧君,導致當時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許添財票源遭到些許衝擊。


二○○六年北高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台聯在北高兩市皆推出市長人選,也各提六名市議員參選人;台北方面,原本找來媒體人周玉蔻投入北市長選舉,但沒想到周玉寇選舉策略是以攻擊同為泛綠的民進黨謝長廷,當時在北市議員參選人陳建銘、簡余晏等要求下,最後台聯「放棄」周玉蔻,與謝陣營達成合作共識的陳建銘與簡余晏,也成功當選議員,替台聯在台北市達成破零目標。


至於高雄市,民進黨推出前勞委會主委陳菊參選市長,但台聯羅志明堅持不願退讓,台聯黨中央也無力處理,除了對陳菊選情產生嚴重影響(陳菊險些落選)外,因為民眾難以認同羅志明「硬選」的態勢,連帶使台聯高雄市議員選情重挫,選後,台聯高市議員席次由原本五席下滑至一席,黨主席蘇進強也因而請辭負責。


路線不明  黨員出走


北高選後,台聯雖在北市議員席次上破蛋,但因高市議員席次挫敗,讓台聯掀起檢討聲浪,而後,由黃昆輝接下黨魁職務,並宣示要改走中間偏左路線,但卻因方向模糊,不僅黃昆輝遭質疑不了解台聯創黨的「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四大價值,緊接而來的二○○七年第七屆立委選舉,更讓台聯與民進黨關係進入前所未有緊張狀態。


為了走出所謂「新台聯路線」,台聯黨中央當時無預警開除廖本煙、黃宗源兩位創黨立委,一時「清黨」聲浪四起,形成新台聯、舊台聯兩股勢力的拉扯。之後,黨籍立委黃適卓、尹伶瑛,北市議員簡余晏、北縣議員陳啟能和吳琪銘陸續宣布退黨,此外,一度試圖努力與黨中央進行溝通,卻徒勞無功的創黨元老、北市議員陳建銘最後也選擇與新竹市議員李妍慧一同宣布退黨。


完成清黨後,台聯積極與民進黨切割,意圖搶攻中間選民,衝高政黨票,然而,卻不願與民進黨在區域立委上有實質合作,不顧現實政治實力,僅是不斷推出人選,要迫使民進黨來談和,例如在台北縣第二選區硬推林志嘉、台南市第二選區硬推錢林慧君,選舉結果該兩選區雖依舊分別由本來就較強的民進黨林淑芬、賴清德當選,但由於泛綠力道分散,也讓林淑芬、賴清德選得格外艱辛。


綠營分裂  肥了統派


被歸類為舊台聯的相關人士指出,黃昆輝當時接任黨魁後,引進過多群策會力量,雖然能開拓黨部募款經費,但因群策會系統較屬於幕僚型,無實質選舉經驗;而完全改變黨中央領導模式,除了引發內部爭議外,就連支持者也看不見所謂新台聯的方向。這位人士也不諱言,遭受質疑時台聯黨務高層動不動就搬李登輝出來「擋」,但實際上,李登輝只是精神領袖,只能提供方向,也非台聯黨員,真正掌舵者是黨務人士,「該為台聯發展負責的人絕對不應該是李登輝」。


目前台聯雖保有高雄市議員藍建菖、台北縣議員蕭貫譽、台中市議員劉國隆、台中縣議員高基讚、彰化縣議員趙惠如、雲林縣議員廖清祥、嘉義市議員蔡永泉、屏東縣議員林枝讚等,但較具知名度、影響力的指標性人物其實都已陸續退出台聯。


相關人士說,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總統大選,本土政權支持者都希望看到泛綠大團結,至於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民進黨與謝長廷應多努力外,自詡為「唯一以台灣為主體的在野黨」的新台聯,也要趕緊走出正確清楚的路,幫助維繫本土政權。


就連尚未明確表態的李登輝,日前在接受日本「諸君」月刊專訪時也表示,「謝長廷如果慘敗,台灣的民主化將延緩二十年」,相關人士強調,台聯必須正視此危機。否則,一旦政權落入統派復辟勢力手上,新台聯「要發揮關懷社會正義、照顧弱勢族群的精神,扶持本土傳產,為中產、工農及基層民眾爭取權益」的相關主張,恐怕也僅能寫在黨章與黨綱上。至於台聯黨的未來,不是成為沒聲音的小黨,就是成為非常脆弱,一碰就碎的花瓶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