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蕭絆馬腳 茶壺裡風暴
徐子樵
2008/03/05 第624期
連戰呼籲黨中央拒領公投票,擺明向馬英九施壓;馬英九找蕭萬長當副手,結果為了淺綠選票,未將蕭的「一中市場」列入政見,在在反映泛藍茶壺裡風暴,隨時會絆馬腳。

總統大選進入關鍵時刻,馬英九頭痛時刻也到了,諷刺的是讓他頭痛的不是謝長廷,而是自家人。一個是榮譽黨主席連戰,他要求黨中央儘速對是否拒領公投表態;一個是副手蕭萬長,他說兩岸共同市場並未列入馬蕭競選的政見。連、蕭兩人不約而同丟出難題,等於間接拉抬謝長廷選情,讓馬英九頭皮發麻,深怕壞了他的大事。


拒領公投票 衝著馬英九


連戰反公投、拒領入聯與返聯公投是政壇公開的秘密,不值得大驚小怪,但他選在馬蕭競選總部幹部茶話會場合,痛批民進黨一再利用公投綁大選,已將台灣民主搞得又臭又爛,認為全國性選舉不能被公投綁架,因而以「黨員身分」「呼籲」黨中央應「劍及履及,在適當時刻,做出適當決定」,不但時機與場合不宜,更是話中有話。光看連戰批公投、沒有第二次政黨輪替,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希望票投馬蕭等談話,表面上是為馬英九拉票,好讓國民黨重新執政,實則向馬英九施壓的意味十分濃厚,可以說是典型的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伎倆。簡單說就是連戰不滿馬英九到現在為止,對拒領公投票一事還在大打模糊仗的兩面手法。


首先,連戰建議的對象是「黨中央」,訴求是因為「黨中央還未做出最後決定」,因而以「黨員身分」提出反映。這句話就不太對。黨中央拒領公投票的立場,可以說再也清楚不過了,不然黨主席吳伯雄不會在立委選前公開主張拒領公投票,也不會在與陳水扁會面堅持大選與公投脫鉤,否則一切免談,更何況黨中央普遍認為拒領公投票是國民黨立委選舉獲得壓倒性大勝,取得國會四分之三席次的戰果的一大助力,有了立委選舉的甜頭,沒有道理半夜裡吃西瓜,突然一百八十度改變在總統大選領公投票,只是考量不要因為拒領公投票而影響馬英九選情,黨中央暫時跟著馬英九打太極拳,不想太早做決定宣布。黨中央的用心,連戰不會不知道,卻硬是要把問題攤在陽光下,甚至有點幾近於掀開泛藍茶壺內風暴的味道,這那是「黨員」對「黨中央」呼籲,擺明了對象是指向馬英九。


已無影響力 馬當耳邊風


其次,連戰不用「榮譽黨主席」名義,而是以「黨員」身分,也是有玄機。雖然連戰淡出政壇,對政局已無多大影響力,他的建言也大多被黨中央與馬英九當做耳邊風,但連戰在泛藍裡,尤其是深藍群眾還是具有一定的指標作用,許多深藍者對連戰誓死反扁、反公投、連結中國的作法,肯定有加,現在他登高一呼要黨中央「劍及履及」,黨中央與馬英九不能不有所回應。再者,更重要的政治象徵是連戰背後也反映了中國的立場。做為搭起兩岸和平橋樑第一人的連戰,近年來數度進出中國,與中國領導人把酒言歡,互簽共識,所到之處也都被奉為座上賓,高規格接待,好不風光,連戰要求國民黨應儘早對拒領公投票做成決定,不僅與其政治理念吻合,也算是對中國有了交代,因此,儘管他已人微言輕,黨中央也不能裝做聽不懂。


於是吳伯雄總算做了較具體的回應:國民黨會在選前十天對外公布公投與大選的作法和理由,不急著掀底牌。但是馬英九的立場仍然是裝糊塗,一方面重申尊重黨中央的決定;另一方面又說,公投是權利,任何人對於權利,要怎麼處理,是由自己決定,對於國民黨如決定拒領公投,他是否配合,馬英九則以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閃過。馬、吳在拒領公投票與否上明顯的是兩人不同調,差別在於吳伯雄有回應,傾向於拒領,只是不願在此時掀開國民黨的底牌而已;馬英九有回應等於是沒回應之外,最重要的意義是並不把連戰的意見放在眼裡,到此地步,兩人在公投立場的矛盾,已是一覽無遺了。


當初馬英九極力推動返聯公投,得罪連戰等深藍人士,連戰要求黨中央表態,代表著連戰聲援黨中央傾向決定拒領公投票,藉此將壓力轉向馬英九身上而做出讓步,可以解讀為深藍反撲,他們已不耐馬英九拖拖拉拉,他們是會投給馬英九一票,相對的,馬英九也要重視他的聲音,這是連戰在選戰進入關鍵時刻,突然呼籲黨中央儘速做決定的真正意涵,顯然的馬英九還是不領情,雙方之間的矛盾,是否擴大,進而影響深藍選票,乃至於中間選票的移動,成為馬英九未來必須要特別關切的課題,諷刺的是這個頭痛問題,沒想到是自家人硬是加在他的頭上。


共同市場說 馬蕭有落差


同樣的也讓馬英九頭痛,還有一位泛藍政治人物:蕭萬長。不同於連戰的頭痛,蕭萬長是馬英九的副手,當初馬蕭配就是打著借重微笑老蕭的財經專長,拚經濟、救台灣,而兩岸共同市場正是馬蕭提出的藥方,成為馬蕭的競選主軸,結果二月底首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謝長廷質疑兩岸共同市場,引發「一中共同市場」、「幸福經濟」的「毒藥」與「補藥」之爭外,最讓人意外的是蕭萬長表示,兩岸共同市場並未列入馬蕭競選的政見,帶給馬英九極大殺傷力。


依照蕭萬長的說法,仿歐盟精神的「兩岸共同市場」有三個要件:「要尊重、要協商、要市場」,以及「三個不要」,即「不要讓大陸勞工來台、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來、也不能讓走私偷渡進來」,因此,兩岸共同市場不等同於一中市場,馬英九則是進一步解釋指出,兩岸共同市場是追求的目標,歐盟都要花上數十年時間才整合成功,他們如當選,任期最多只有八年,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做到。


馬、蕭兩人的說法,不說還好,愈說愈讓人糊塗之外,還抖出馬蕭兩人之間的矛盾。蕭萬長是財經技術官僚,過去數年來遊走兩岸,以促成雙方經貿交流,進而擴大為大中華經濟圈為目標,認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應著重於中國市場及與中國合作,二○○一年蕭萬長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就是為了推動此一目標而成立,馬英九也是看到這一點最後才找上蕭萬長做副手,為他的經濟政見背書,突然間因為謝長廷一句「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的批評,馬、蕭兩人的說法便出現很大的落差,實在有違常理,更致命的遭謝長廷拿出具體資料戳破。


未列入政見 選民霧煞煞


謝長廷表示,二○○五年四月九日連胡公報第三點提到「兩岸恢復協商以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三個月後,馬英九當選黨主席後回函給胡錦濤,信中提到「期盼貴我兩黨,能依今年四月二十九日連胡會五點共同願景推動兩黨交流」。也就是說,馬英九無形中已為連胡公報背書,承諾會依循此內容推動兩岸政策,如今卻又全盤否認,是非常不負責的輕率作法。


其實,「兩岸共同市場」是不是「一中市場」重點並不在名詞,而是此一政見與訴求的內涵與精神,馬英九與蕭萬長都主張擴大兩岸經貿等各層面的交流,並以此批評民進黨政府「鎖國心態」,讓台灣倒退,因而認為中國市場是台灣未來的最重要發展走向,這就是一種「一中市場」的概念。


同樣的,當馬英九回函胡錦濤,有沒有做到是一回事,但政治意涵代表著他也認同兩岸共同市場,並且也願意以此做為追尋的目標,沒有這樣的理念與承諾,也就不會有蕭萬長副手的出現,也就不會有兩岸共同市場的訴求出現,這與要多少時間才能實現兩岸共同市場目標無關,重點是方向朝向兩岸共同市場邁進,馬、蕭兩人一方面為了要爭取選票,提出政見訴求;另一方面又怕被染紅,不敢具體陳述自己的理念,並接受檢驗,尤其是馬英九擔憂過度強調兩岸共同市場的訴求,會吸引不到中間及淺綠選票,拉近他與謝長廷的差距下,蕭萬長只得配合演出,最後索性表示,兩岸共同市場並沒有列入馬蕭的競選政見,這種此一時彼一時的權謀手法,充分顯露兩人的心態之外,也是曝露了兩人間的矛盾,一個要大膽西進;另一個是掩護西進,馬蕭兩人的矛盾,也反映出泛藍內兩股不同勢力的拔河。


無誠信擔當 高明的騙術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這句話大家都琅琅上口,再熟悉也不過,就像呂秀蓮脫口而出說,靠一張嘴巴當選一樣,政治也非常講究手腕與技巧,然而無論是騙術,還是一張嘴,要點在於誠信以及勇氣承擔責任,這是從政者的必要條件,缺少這個要件,那就是純粹騙術,耍嘴皮了。連戰要求黨中央對公投表態,以及蕭萬長否認兩岸共同市場列入政見風波,再次印證此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