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黃嬌無師自通 巧編藺草出頭天
郭麗娟
2007/04/19 第578期
任何圖案、造型,五十二歲才開始接觸草編的林黃嬌只要看過就能編織出來,作品不但常獲獎,而且也因手藝精巧,甚至吸引不少藏家要求割愛或下訂單訂製。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主辦的「九十五年度台灣工藝之家」設置計畫,已於今年一月底選出通過掛牌的四十八位第二屆「台灣工藝之家」。


其中,住在台東現年七十六歲「阿媽的家」負責人,同時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藺草編織工藝師林黃嬌,是個不識字的素人藝術家,五十二歲才開始接觸草編,屬於無師自通派的創作者。


作品受歡迎  美展常勝軍


林黃嬌的夫家原本住在台中縣清水鎮,丈夫捕魚維生,當時為了家計,曾學編大甲帽,一九五四年,舉家移居台東縣豐里里,一個排灣族與阿美族聚集的村落,並隨阿美族人學習稻米耕作,務農維生。


一九八二年,在台東市開設獅子王餐廳,當時已經五十歲的林黃嬌,不想被廚房師傅刁難,由於天性「目色巧」,只要看過、嘗過就能如法炮製,幾年後就身兼總舖師和咖啡調理師。


生意穩定後,利用午後供餐空檔,買來熟悉的藺草,開始編些袋子、帽子和草粽,掛在餐廳裡展示販售,居然大受歡迎,當時經常到餐廳喝咖啡的台東縣府員工對他的作品也讚譽有加,一九八六年台東縣立文化中心成立後,便邀請他舉辦草編個展,並開始在文化中心開課傳授草編技巧。


任何圖案、造型,林黃嬌只要看過就能編織出來,初始,以動物、昆蟲為主題,如螳螂、龍蝦,其中,「十二生肖」獲一九九七年第五十一屆全省美展類佳作。


藝品真精巧  收藏家青睞


從小經常聽廟口說書人或家中長輩講述孝悌之道,為了讓作品也能有警世作用,八年前他決定用藺草編織「二十四孝」故事,不識字的林黃嬌,請家人買來《二十四孝》圖文書,看過插圖後,再請家人將故事內容講給他聽,就這樣一則一則的孝悌故事,化成一件件草編作品,歷時年餘才全部完成。


農耕生活點滴,也成為他創作的素材,不論是以農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為主題的「農村四部曲」,還是駕著載滿稻穀牛車返家的「老ㄟ,我回來了!」如實呈現農村生活韻致,也紀錄自己當年汗滴禾下土的辛勞,這兩件作品都在工藝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為了感念一九五○年代遷居台東時,阿美族原住民不吝傳授他們農耕技巧,讓他們得以生根台東,林黃嬌特地編織半個人高,穿著阿美族傳統舞蹈服飾的作品,獲得二○○三年第五十七屆全省美展工藝類第三名。


「鞋族大觀」一作,滿車的三寸金蓮,不僅將觀者帶回女性纏著三寸金蓮,走起路來搖曳生姿的古老年代,還入選二○○四年台灣工藝設計競賽,精巧手藝,甚至吸引不少藏家要求割愛或下訂單訂製草編三寸金蓮。


丈夫最支持  藺草自己種 


這位獲獎無數的藺草阿媽,憑著精湛手藝受邀在文化中心、社教館開課外,還獲聘到台東師範大學傳授技藝,由於是必修課程,學生晚上還專程前往請益。


林黃嬌表示:「學習草編,一半興趣,一半天分,有些人一學就會,有些人就算老師講破嘴他還是聽不懂。」把學生當孫子看待的他,遇到沒天分沒興趣的學生,只要態度還算認真,通常不忍心「當」學生,若遇到天資聰穎作品又精美的學生,儘管學校希望盡量不要打滿分,他還是堅持給一百分。


台東縣文化局人員表示,林黃嬌所傳授的草編課程,雖然每期報名踴躍,而且受他啟蒙的草編工藝師鄭梅玉,也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但草編費時、不易學,能學成且繼續傳承的人畢竟少數,一語道出草編工藝薪傳的難處。


兩年前,國立台灣博物館首次在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辦「千面福爾摩沙-台灣的自然與傳統特展」,林黃嬌的草編作品也在展示之列,今年則正式掛牌「台灣工藝之家」,臉上總是堆滿笑容的林黃嬌,不失赤子之心,將電動玩具狗、電動音樂娃娃,都用藺草為它們編織新衣,每次旋緊發條,草編娃娃邊走邊唱歌,總逗得觀者哈哈大笑,直呼「卡哇咿」。


七年前結束餐廳經營,樂天知命的林黃嬌,至今仍認真地教學與編織,與她一起打拚大半輩子的丈夫,為了讓她取材方便,遠從大甲帶回藺草種苗,在自家水稻田裡種植,夫妻情深,讓人只羨鴛鴦不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