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造神運動】馬英九現象 刺激綠營團結?
高天生
2006/03/30 第523期
唯有「團結的泛綠」陣仗才能進行二○○八本土政權保衛戰,所以四大天王和各派系若能摒棄私心、凝聚共識一致對外,才能破解「馬英九現象」的政治影響力。

馬英九十天訪美行程,不但在美國颳起旋風,這股旋風也將「出口轉內銷」,透過媒體的推波助瀾,衝擊台灣政壇,「馬英九現象」儼然已成形,此現象會刺激綠營大團結、化危機為轉機嗎?綠營將如何或由誰出招戳破「馬英九神話」?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正面應戰,能否衍生預期的政治效應?阿扁和呂、謝、蘇等綠營政治天王,還會有其他反制大動作嗎?


泛藍造神手法已臻化境


針對副總統呂秀蓮認為民進黨中央不夠重視「馬英九現象」,民進黨文宣部主任蔡煌瑯表示,馬英九長期的努力與包裝,以及泛藍群眾的期待,一個共主與救世主的形象已經形成,這就是「馬英九現象」,但馬英九在兩岸關係與國家主權論述的主張仍舊模糊,沒有很清楚的台灣利益優先主張,這種馬英九現象是禁不起考驗而且是短暫的。


熟稔藍綠對峙和媒體生態人士指出,以馬英九訪美受高規格、風光禮遇,或受美加持、馬政治行情飆升等觀點解讀「馬英九現象」,其實是見樹不見林,馬英九是親中派、泛藍新共主,更是二○○八年奪回中央執政大權的救世主、超級政治明星,統派媒體早已展開對馬英九的「造神」,殆無疑義,美國行所以受高規格接待,一方面是美方受制於軍購案,不得不藉拉攏馬英九來為軍購案敲邊鼓,另方面也是分散政治風險的考量,對在野黨領袖刻意籠絡,但總體而言,馬英九的政治行情,並不需要美國的特別加持或拉抬,台灣內部統派媒體的「造神」,才是「馬英九現象」發酵的關鍵所在。


據指出,馬英九個人的民調長期居高不下,統派媒體「造神」,讓馬支持度達八成上下,為了讓馬訪美國行有空間,特定媒體甚或還操作讓馬的支持度先下滑二成上下,適度製造泛藍選民的危機感,凝聚他們挺馬反扁的能量,可以預測的是馬美國行返台後,統派媒體對「馬英九旋風」還會大吹法螺,並適時操作馬民調攀升一成多的政治效應,泛藍集體幫馬英九「造神」的手法愈來愈靈巧,由此可見一斑。


綠營內耗毫無還手力量


綠營究竟有何「錦囊妙計」,可破解「馬英九現象」?綠營兵分多路、政治天王齊出動,全方位消毒、圍剿,甚或下戰帖要求辯論兩岸政策,如此就可望拆解、壓制「馬英九現象」嗎?在媒體一面倒為馬英九幫腔,卻對綠營極盡嘲諷、挖苦、看衰的情況下,綠營人士的諸般動作,反而淪為幫馬造勢的道具,畢竟對於二○○八年總統大選,親中派和泛藍救世主已提前就戰鬥位置,綠營還陷於互相傾軋、內耗的泥淖,當然只有挨打、被揶揄的份,毫無招架還手力量。


知情人士分析,「馬英九現象」在台灣早已發燒一段時日了,如三合一選舉,綠營的重挫,以及嘉義市立委補選曾吞下多場敗仗的江義雄,卻在馬英九光環加持下「反敗為勝」等,都是「馬英九現象」衍生的預期政治效應,馬訪美颳起的旋風,不過是「出口轉內銷」的另類「馬英九現象」,項莊舞劍的舞台雖在美國,意在沛公,期盼衍生效應的標的,當然也在台灣和二○○八年總統大選,相對的,「馬英九現象」對民進黨和綠營的衝擊,當然也不在馬向中國傾斜、禁不起嚴酷檢驗的兩岸政策,綠營能否破解「馬英九現象」,觀察的指標不在有哪位天王級人士跳出來與馬對決,而在於是否能刺激台灣派大團結。


知情人士強調,消毒、圍剿或挑釁對決,在當前偏頗媒體生態下,無異都是變相為馬英九「火上加油」,破解不了「馬英九現象」,但只要綠營大團結,四大天王和各派系摒棄私心、凝聚共識一致對外,則「馬英九現象」的政治影響力會受到壓擠,真正見真章則是二○○八年總統大選,「團結的台灣派團結的親中派」絕對是一場五五波的精彩好戲,李登輝的五成四選票和阿扁驚險過半選票,都是綠營候選人的既有優勢期待值,相對的,「連宋配」的高票落選,或恐將成馬英九和親中派「心中永遠的痛」!


四大天王  互動更複雜化


從逆向角度思考,「馬英九現象」正式成形、浮上檯面,三合一選舉可視為歷史的開端,但其實從「連宋配」二○○四年三月二十日確定落選時,馬英九已逐漸從泛藍明日之星轉蛻為親中派新共主,連、宋的邊緣化則是時勢所趨。相對的,綠營和台灣派露出敗象,也不是以謝長廷籌組「和解共生」內閣和三合一選舉決策為歷史開端,而是從阿扁和嫡系為了接班布局和權力平衡而操作「四大天王」,一切就種下了因緣。


呂秀蓮、謝長廷、游錫堃、蘇貞昌等四大天王,就政治資歷、輩分、民主運動貢獻度而言,呂秀蓮有兩任副總統資歷,且是美麗島事件受刑人,準接班人的資格殆無疑義,而謝長廷兩任高雄市長,列席行政院會,二○○○年、二○○四年總統大選守穩南部大票倉、衝高選票,是阿扁扭轉選情的最大關鍵,而曾任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的資歷,也是謝長廷爭取大位的優勢籌碼。


相對的,游錫堃、蘇貞昌並列「天王」,個人條件、資歷、輩分和呂、謝相較,明顯略遜一籌,他們是由於阿扁挹注行政資源(游),或有本土媒體、黨內派系特別加持(蘇),因而成為阿扁操作權力平衡的棋子,就是因為游、蘇展現接班的強烈企圖心,才讓四大天王的互動、傾軋更複雜化和惡質化。


團結綠軍  化危機為轉機


熟稔綠營高層互動和派系生態人士指出,如果綠營二○○八接班形成呂、謝之爭,則會進行所謂「君子之爭」,這一方面與呂、謝兩人的政治性格有關,另方面呂、謝代表民進黨內兩條路線,呂代表強硬派,謝代表溫和派,透過黨內民主機制,包括路線、政策的辯論和黨員投票、民調等一決高下,一旦產生正、副總統候選人,呂、謝必然願賭服輸,輸者更會展現民主風度,給勝者祝福,其他綠營指標性政治領袖,如李登輝、林義雄等也會不吝予以加持,如此這般「團結的泛綠」很快可望整合成形,以這樣的陣仗進行二○○八本土政權保衛戰,獲勝機率必然大幅提高,「馬英九現象」屆時當然也不攻自破。


知情人士透露,「四大天王」的操作,統派媒體居心叵測將其污名化為阿扁個人私心,或謂是為了避免跛腳的恐怖平衡,其實阿扁的真正用意,可謂是苦心孤詣和用心良苦,一方面是總統選舉大戰略考量,透過媒體對四大天王的渲染報導,營造綠營更高能見度,一方面打造百花齊放場景,讓選民有更多元、多樣的選擇,而阿扁行政資源的挹注,讓謝、游、蘇都有黨主席、行政院長資歷,透過多人、公平競爭的過程,綠營未來接班人必然更具競爭力和優勢。


知情人士指出,去年底三合一選舉的重大挫敗,阿扁發現在統派媒體和泛藍高層操盤手「計畫性」挑撥分化後,「四大天王」的操作或恐已出現失控或盲點,「四大天王」間的公平競爭或君子之爭,已摻雜不少派系或個人私心,並質變為惡性的政治鬥爭,因而讓三合一選舉出現「分裂泛綠團結泛藍」的不利局面,變相映照出「馬英九現象」。


知情人士強調,「馬英九現象」如果能刺激綠營大團結,對症下藥積極消弭內部不團結的質素,則對綠營當然會衍生化危機為轉機的正面效應,否則,分裂的泛綠,不論是年底北高市長或明年立委選舉,都無法有樂觀的戰情可待,二○○八年無論是誰出線對決馬英九,勝算或恐也都不大。


敗選原因  矛頭指向阿扁


面對外界一再渲染、炒作「馬英九現象」,馬英九本人三月二十九日返台時反而潑一盆冷水表示,「馬英九現象」是少數人的幻覺,民進黨是被自己打敗云云。就事論事,馬英九的談話洵非虛言,由此更可窺見綠營部分人士對「馬英九現象」噴口水式的叫陣,搭順風車搶鋒頭的意味呼之欲出。


從嘉義市立委補選過程,以及連日來「馬英九現象」出口轉內銷,統派媒體為馬英九造神引爆風潮,都可發現民進黨內部特定人士和派系似乎將三合一選舉重挫的責任,完全歸咎於阿扁總統,並有計畫建構「防火牆」,刻意與阿扁進行區隔,如嘉義市立委補選投票前夕,媒體報導民進黨內部民調顯示,輔選最有魅力、最受歡迎的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最不受歡迎的是阿扁總統云云,弔詭的是被視為「票房毒藥」的阿扁,在嘉義市立委選戰過程,並沒有任何介入輔選的操作,然而嘉義市立委選舉,民進黨還是敗了,事後民進黨中央檢討敗選原因,還是大部分歸咎大環境,隱約將矛頭對準阿扁。


其次,三月二十九日「馬英九現象」由美國燒回台灣當天,統派媒體居心叵測報導民進黨青壯派立委將另組政團,同時爆料指民進黨最新民調,顯示阿扁的滿意度為一八%,不滿意度為七五.九%,再創歷史新高,民進黨的支持度也是一八%,恰為國民黨支持度三六%的一半,是近來差距最懸殊的一次,其背後隱藏的政治意義和指涉玄機,也備受外界揣測,各種陰謀動機論更不脛而走。


切割戰術未達預期效應


冷眼旁觀綠營內部整合情勢人士分析,二○○四年初總統大選,是泛綠團結的最高潮,當時李登輝登高一呼,台灣派手牽手、心連心,締造了阿扁驚險過半的選票,孰料二○○四年底立委選舉和二○○五年任務型國代選舉,民進黨為了搶票,已開始與台聯進行「切割」,阿扁總統甚或親自上火線重話批李登輝,「扁李關係」因而產生量變和質變,扁、李漸行漸遠,泛綠整合不順暢衍生內耗效應,「泛綠分裂」的因緣由此開端。


據指出,為了一黨一派之私,綠營在立委選舉、任務型國代選舉出現「切割」的戰術性操作,但「切割」的後遺症,在三合一選舉衍生連鎖性效應,綠營高層特定人士再度複製「切割」戰術,因而蘇貞昌為了敗選而辭民進黨主席,成了「非戰之罪」,最後演變成「謝下蘇上」,提倡「共同分擔責任說」的謝長廷,反而承擔絕大部分責任,因而婉拒阿扁擔任總統府祕書長的邀請,堅持走回民間,走一條孤獨的道路,但這時阿扁也失去了「防火牆」,必須站上第一線,面對黨內其他人士的「切割」和「區隔」!


嘉義市立委補選吃敗仗的經驗顯示,切割與區隔戰術,其實未發揮預期的政治效應,年底北高市長選舉,民進黨究竟會繼續複製「切割」與「區隔」戰術操作?抑或會改弦易轍,採取積極性整合「致勝秘招」?


變相怯戰衝擊北高選情


如果放任高雄市兩個女人戰爭延燒,「新系反新系」政治鬥爭擴大,則即使新潮流陳菊贏得黨內初選,也可能面臨「反新系」人士消極性旁觀,死忠支持者被「切割」、「區隔」的艱困、尷尬情勢,泛綠內部不能整合、消弭裂痕,在「泛綠分裂」陰影下,陳菊的戰情必然相當艱辛、勝算大幅降低。


台北市長部分,民進黨高層除了有「設計」謝長廷的權謀操作外,目前並無進一步的戰略性規劃,如果繼續採取消極性操作,放任前立委沈富雄挾泛藍選民在民調上的高支持度,卡住綠營前瞻性、攻擊性大戰略,則無異變相怯戰、畏戰,卻實質放棄台北市長選舉,此舉既對綠營大團結的內部整合,無任何正面效益,也會讓高雄市長選情雪上加霜,一旦北高市長因先放棄北市而搞到全盤皆輸,則屆時誰要承擔歷史責任?難道操作「切割」戰術的人都不必負責,一切只要歸咎於被「切割」的阿扁和大環境?

嗆扁切割 自亂陣腳

敏感時刻,有媒體報導民進黨青壯派立委將籌組青壯派黨是會議,且爆料指阿扁不滿意度為七五.九%再創新低,且有新潮流立委向媒體證實,他將退出民進黨與所屬派系,此事件背後究竟隱藏何內幕玄機?

新潮流有意組政團的消息,二○○四年間就曾傳出,並在政壇引爆軒然大波,當時由於阿扁總統嚴重關切,找多位新潮流大老當面質問,他們嚴峻否認,強調只是在評估階段,並未付諸行動。事後,新潮流組政團的事件才不了了之。

據了解,此次籌組「準政團」的政治操作,表面上是跨派系青壯立委的串聯,某種程度是對明年單一選區立委選舉新制的焦慮,但其主力部隊仍以新潮流立委為核心,他們透過「走自己的路」,一方面與阿扁有所「切割」,但他們的政治大動作,也被外界質疑背後摻雜政治鬥爭權謀,真正目的在於進一步架空阿扁,逼其釋出更多行政和政治資源,讓閣揆蘇貞昌有更大揮灑空間。

以開發金董座風波為例,新潮流多位大老原本就與中信金集團辜家關係密切,前開發金董事長陳木在也與新潮流互動熱絡,財政部閃電撤換陳木在,新潮流指標性立委在立法院財委會已公開向呂桔誠部長嗆聲,但新潮流高層擔憂這不是突發性或單一事件,可能背後有總統府高層介入,且除了陳木在,金管會主委龔照勝、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等也被鎖定為後續「修理」的目標。

相關人士解讀,財政部長呂桔誠沒有恁般大決策權限,且林宗勇與阿扁總統夫人吳淑珍有密切關係,閣揆蘇貞昌在總統府高層介入後,當然無法「力挺」新潮流公職人士,這一切的源頭都在阿扁,因而他們當然有必要展現實力,直接向阿扁嗆聲。

前述陰謀論已在台北政壇到處奔竄,但相關當事人卻又對此諱莫如深,是耶?非耶?很難查證,但不管如何,綠營內部特定人士不論是操作「嗆扁」,或實質進行與阿扁「切割」,相關現象明確顯示綠營內部還在自亂陣腳,所謂大團結和內部整合,猶在緣木求魚階段!(高天生)

◎捧馬新聞 倒人胃口

此次的「馬英九現象」熱炒,幾乎都由台灣親中媒體沿路吹捧炒作而成,媒體捧馬的力道,有時候連馬英九自己可能都受不了。其中,以聯合報系民生報,在三月二十七日的一篇「什麼樣的DNA 造就馬英九魅力」最為經典。這篇捧馬文章,誇張到連該報記者都看不下去,成為媒體圈茶餘飯後的趣談。

這篇文章仔細分析馬英九魅力,稱其為「卓越領袖魅力」,還引用MBA課程術語,認為這是跨國企業CEO的必備特質,全世界能夠與馬英九魅力並稱的,只有「如邱吉爾、甘地、拿破崙和希特勒」,這篇報導歸納出馬英九DNA的五大元素,包括「外在形象、高度自信、語言能力、演講技巧與幽默風趣」,通篇充滿莫名的崇拜與歌功頌德,被部分記者視為笑柄。

此外,中國時報駐美特派記者,在哈佛與馬英九的一席對話,也被視為經典。與中時同集團的中天新聞頻道,還在三月二十四日晚間,同步實況轉播。這位中時報系資深駐美記者,在美國居住三十多年,完全與台灣現況脫節,用英文稱讚馬英九的魅力,這位記者還說,「三十五年前在哈佛與馬英九相處,就認為他會是台灣的總統」云云,名為記者會,卻沒有聽到記者問馬英九任何問題,發言活像司儀一般。更扯的是,這段捧馬對話,還被另一家新聞台,指鹿為馬說「連美國記者也拜倒在馬英九魅力之下」,完全忽略這個記者其實是台灣報紙的特派員。

民進黨高層人士分析,馬英九的這些形象,全部都是靠媒體包裝而來。該人士分析,二年之後如果馬英九執政,現在吹捧的媒體「可能會有糖吃」,所以大家卡位的動作才會這麼激烈,但是這樣不計形象的幫馬英九「造神」,除了賠上媒體自己的公信力之外,二年之後是否會「適得其反」?台灣觀眾的口味一夕數變,連當紅的名模歌手,短短幾個月就會有「接班人」效應出現,媒體喜新厭舊,觀眾被馬英九倒胃口之後,「接班人」的戲碼就很吸引人關注了。(陳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