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大橋斷裂 遠近因素複雜
文╱莊金國
2000/09/06 第232期
 高屏大橋中點處的第廿二號橋墩橋基,八月廿七日下午突然塌陷,近一百公尺橋面斷裂成V字型衝入溪中,橋面上的十六部大小型汽車和一部機車猝不及防跟著掉落,造成三十人輕重傷,所幸無人身亡,是這起不幸公安事件之大幸。案發後,檢討、追究肇禍原因及責任歸屬四起,短期間雖尚難確定,惟部分橋墩基座裸露多年,政府年年花大筆經費保固,仍無法避免悲劇之發生,問題或許出在護橋措施不夠週延,測估水勢忽略強風豪雨改變水道的可能性。

 廿二號橋墩原在高灘地維護,公路局工務單位判斷會比較安全,因此未列入保固範圍,不料,碧利斯颱風挾帶強大降雨量,使得高屏溪水暴漲,改變行水區,捲走這座橋墩的高灘地,掏空基座。不該出事的反而出事,可見水流變化莫測,不過,當初相關人員判斷失誤,亦難辭其咎。

 事實上,發生斷橋,並非單一因素,追溯遠因,禁採之前的濫採砂石,早就危及橋墩的安全。綠色聯盟六年多前即提出警告,當時,綠盟成員發現採砂石的怪手正在距離橋墩不到四百公尺處作業。政府雖規定橋下兩邊各五百公尺以內不准採取砂石,但不法業者有暴利可圖,根本不當回事,而查處單位也睜隻眼閉隻眼,等到發現事態嚴重,才配合大樹攔河堰的興建,實施禁採,只是部分橋墩裸露已成為事實,事後亡羊補牢加予保固,難免顧此失彼。

 橫跨高屏溪的五座橋樑,以高屏大橋負荷量最大,尤其上下班交通尖峰時段,更易壅塞。斷橋後不得不封橋,禁止通行,這一禁,迫使高屏交通陷入黑暗期,來往高屏大橋每天平均超過五萬輛的汽機車,只得繞道改走萬大橋、雙園大橋、南二高斜張橋和里嶺大橋,增加這四座橋樑的車流量。

 高屏大橋斷裂之前,高屏溪流域的荖濃溪高美大橋,已經斷裂過,數年前,里嶺大橋也曾發生橋下河床下陷,危橋的危機意識,似乎未深入公路工程單位人員的腦海。以這次高屏大橋的警訊為例,單單警廣台即有兩通發現橋樑搖晃的電話通報,工程查報人員的第一次回報是沒問題,第二次派員抵達時,塌陷已發生,當場目睹人車身陷斷裂橋面的慘況。橫向連繫雖然建立,但第一次奉派至現場查報者似有掉以輕心之嫌,未詳加查證清楚即離開,據報的主管儘管機警再派員複查,在時效的把握上已失去先機,未能趕在斷裂前採取封橋措施,防範人車掉落陷阱。

 廿二年前完工通車的高屏大橋,全長一九九○公尺,寬二十公尺,共有卅九座橋墩。五年前曾被列為危橋,但仍勉強開放通行,五年來已花費三億多元保固部分明顯裸露橋墩之安全。去年九二一大地震,震垮了中部一些橋樑,當時橋樑的安全調查評估,興起了一陣子,不久即退燒。荖濃溪高美大橋斷裂殷鑒不遠,卻被當做單一事件,未記取教訓,直到出了比高美大橋更大的事件,始見相關單位手忙腳亂地共謀改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