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價阻通膨 謝能九萬兆不能
李鴻典
2008/06/05 第637期

為了回歸市場機制,馬英九政府、劉兆玄內閣在五月二十七日無預警宣布調漲油價,引發民怨,面對各界抨擊,劉兆玄以「長痛不如短痛」輕描淡寫為此政策下註解;然而,油價真的非一次漲足不可嗎?難道無力抓囤油的馬英九政府,真的只能以突襲式漲價來避免外界質疑「連囤油都抓不到的罵聲」,並要求民眾少開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然而,面對油價上漲以及即將接連而來的物價上漲,政府除了一句長痛不如短痛外,真的沒有任何方法可行嗎?


事實上,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擔任閣揆時,也數度遭遇油價、物價上漲的壓力,不過真正為民著想的謝內閣則以調降油品貨物稅、台電的備載容量率等方式抑制油價、電價,也因此,縱使油價、電價、水價漲價傳聞不斷,但在謝長廷閣揆任內,卻沒有出現物價上漲問題。


其實2005年2月謝長廷上任之初,因為受到京都議定書實施的影響,外界預期油價、電價都可能走高,因此,這對謝內閣也是極大挑戰,但向來堅持政府應照顧弱勢的謝長廷表示,在銀行存款利息低於物價波動時,水電價格不宜調漲,擺明不贊成水、電價格調漲。為了對抗農民賴以維生的肥料漲價,謝長廷指示農委會協調台肥及中石化加班生產,並加強調配供應,同時追查囤積行為。


但是,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壓了大半年油價的謝內閣承受極大壓力,中油也因此面臨虧本的後果,直到2005年9月,油價實在無法再壓,但謝長廷依舊提出以三個月觀察期來判定油價是否考慮調漲,而中油這三個月期間的損失,則以暫時調降部分油品的貨物稅,來降低中油的壓力。並未直接要將漲價成本由民眾來共同承擔。


為了抑制電價上揚,謝長廷將台電的備載容量率從原先的20%,降到16%,節省台電成本投資四百億元,減少台電跟民間採購電力的壓力,並檢討汽電共生的採購價格。成功抑制油價、電價上漲後,謝長廷更認為手機打市話費率不合理,要求中華電信手機打市話全面降價,是中華電信六年半以來首次調整手機打市話費率。直到卸任前,為了穩定年關物價,謝長廷還保證2006農曆年前油價到農曆春節都不會漲。也就是說,抑制物價的上漲,有效地穩住消費者指數,不讓台灣進入通膨危機,並非做不到的事,而是在於主事者的心態,「是不是真的『以民眾的感受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