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水族館誕生 古今海洋收眼底
莊金國
2006/05/04 第528期
跳脫傳統水族館的侷限,世界水域館採用虛擬實境的尖端科技整合,館中有七成造景無水,卻予人水波蕩漾的錯覺,一窺原始海洋的混濛狀態。

海洋生物博物館終於完成三館一體成形,六年前從台灣水域館起步,隔年再推出珊瑚王國館,今年擴及世界水族視野。開館六年來,海生館已吸引一千兩百萬人次到訪,是增進墾丁海洋文化觀光的一大誘因。


海生館三館每次開館,陳水扁總統都不缺席。面對公辦民營的BOT案引發諸多爭議,陳總統肯定教育部委辦的海生館,是非常成功的BOT案。他指BOT不該是過街老鼠,全國第一件BOT案,就是他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所推動的台北一○一大樓,當時稱為台北國際金融大樓。


體驗人造海洋 親臨珊瑚世界


台灣四面環海,許多國人離不開以海為中心的生活圈。每逢假日,海邊的各個景點可以看到全家出遊的歡樂景象。然而,能夠親眼優遊海裡觀賞水中美景的人畢竟很少,為了讓大家了解台灣奧妙的海底世界,教育部選擇水質佳、景觀漂亮以及擁有豐富珊瑚礁的屏東車城海邊,興建海生館,揭開第一館台灣水域的神秘面紗。


台灣水域館入口取景中部谷關的龍谷瀑布,由此引領遊客,從高山上匯集融雪、雨水而成的小溪順流而下,沖刷切割河床,挾帶各種物質,逐漸堆積到平緩的中下游,最後蜿蜒流入大海,藉著小水滴的旅行,訴說台灣河川到海洋生態的多樣性。


珊瑚王國館有一條八十一米長的海底隧道,讓遊客穿梭於一百五十萬加侖水量的巨型人造海洋中,親臨多采多姿的珊瑚世界。緊接著走入亞洲最長的水中電動步道,經過魚群漫游的礁岩峽洞,隨即出現海底沉船,變成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天堂。最後來到一百萬加侖水量的鯨豚池,可目睹海洋哺乳類動物敏捷的身影,或與工作人員互動、餵食的情景。


跳脫傳統水族館的侷限,世界水域館採用虛擬實境的尖端科技整合,以三度空間影音建構跨越時空的海洋生物景觀。配合電子數位化的呈像方式,整合生態模擬、景觀重現,館中有七成造景無水,卻予人水波蕩漾的錯覺,引領參觀者穿越海藻森林、潛入深海、探訪極地海洋,並透過時空隧道,一窺原始海洋的混濛狀態。


生長力旺盛的海藻,形成遮蔭海床的天蓬,提供各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棲息繁殖的場所,因此被形容為海洋中的雨林。這座兩層樓高的海藻森林,強烈光線從上方直瀉而下,各種令人驚奇的生物若隱若現。


無水水族館 世界最大館 


極地海洋寒冷黑暗的冬天和長日不墜的夏季終年輪替著,這雖是地球上最極端惡劣的環境,照樣孕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使迴游的巨鯨和遷徙的海鳥都能獲得豐富的食物。海生館特別引進數百隻可愛的企鵝,在透明的水池中迴游,成為遊客捕捉鏡頭的焦點。


深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區域,也是最後一處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幽深的寒帶,仍有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生物繁殖生命。更令人訝異的,地球板塊交接處的深海熱泉邊,在高壓、高溫彌漫著硫酸的海水中,依然存活著奇異的生物。探索深海,讓人發現生命頑強的韌性與適應力。


地球大約在四十五億年前誕生,原始海洋則形成於三十八億年前。有了海洋,各種生物的生命開始出現無限的可能。古海洋重建各個地史年代如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侏儸紀、白堊紀等原始海洋生態,經由電子虛擬水族館,展現出各種生命演進的景象。世界水域館著重以無水的水族館展示,減少大量活體展示的需求。這種高科技使用在海洋博物館,在台灣是首度實驗,並且成為世界最大的無水水族館。


海生館並從美國加州引進遠洋紫紋水母、澳洲引進古海洋生物肺魚。紫紋水母有劇毒,傘徑最大可達七十公分,觸手還可以延長到三公尺。其外型瘦長,看起來像風中飄逸的長髮女子。紫紋水母安置在海藻森林內,同在缸內的另有無脊椎動物、海星、海參、海葵、螺類等特殊品種。澳洲肺魚為泥盆紀前期就出現的活化石,習慣棲息於水草茂盛的河流或湖泊中,與一般魚類最大不同在於牠使用肺及腮呼吸,牠也是少見的長壽魚,可存活逾百年。


配戴3D眼鏡 海底真假難辨 


世界水域館由水靈科技公司負責虛擬實境的電子展示,採用立體電視技術、半透視薄膜、超音波水幕和立體螢幕,提供遊客配戴3D眼鏡,可完全沉浸在如夢似幻的全新體驗。這種高互動模擬技術,是由光學元件捕捉遊客與海洋生物之互動信號,再傳給虛擬實境系統主機,以人工智慧決定海洋生物如何依其生態行為產生對等互動。


海生館第三館於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點開幕,當天中午前,由北而南沿途都在下雨,過了屏東楓港進入車城,即見陽光。當總統車隊離開不久,墾丁半島也下起毛毛雨,館方慶幸老天幫了個大忙,使開館節目得以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