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頭里仁烘焙北投 都市人情味特濃
簡佩歆
2005/05/19 第478期
從第一波搶救「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行動至今,北投人開始認識自己的故鄉,對社區的認同感和自我意象的肯定與過去截然不同。

四月底,招標中的「北投線空中纜車計劃」BOT案,被民間團體質疑台北市政府採用的路線寬度,不依台灣既有的嚴格標準,卻採中國較寬鬆的規範,路寬縮減超過四公尺,似乎藉此縮減整體開發面積,有逃避環境影響評估之嫌。為了表達新北投居民反對興建空中纜車的立場,居民們還特製北纜對外說明簡報,大爆內幕,欲訴諸司法追究此事,而揭發此弊端的民間團體,就是由新北投居民所組成的「八頭里仁協會」。


師生鄉土調查  發現歷史浴場


第一次聽到「八頭里仁協會」的人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以「八頭里仁」來為協會命名,現任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說:「『八頭』是平埔族北投的古音,而『里仁』則是取自論語當中『里仁為美』之意,希望結合社區的力量,共同營造北投,讓這裡成為里仁為美、宜於人居的好所在。」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成立於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四日,當時北投國小資優班的師生在進行鄉土調查時,無意中發現了位於北投公園後方,有座於一九一三年由「湯瀧浴場」改建而成的「北投公共浴場」,由於浴場年久失修,隨時有倒塌的危機,因此市政府準備將它拆除。不過,師生們認為這棟建築物很漂亮,而且與北投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這群師生為了讓這一個對北投而言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建物可以保存下來,於是用十行紙寫了兩張陳情書,希望市政府能將浴場保留,並加以整修指定為古蹟。這樣的行動讓原本就熱心推動北投社區活動的醫師洪德仁大為感動,於是結合一群包括大學教授、企業家、律師、家庭主婦的北投居民成立協會,舉辦各項認識溫泉文化以及北投歷史的相關活動,以幫助小朋友一圓心中的夢;在大家的努力下,市政府同意將浴場指定為三級古蹟,並且重新整修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


捨棄職場工作  反思回饋社會


楊俐容從協會創辦初期就參與所有活動的籌備,她表示,自己是深受這群小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所影響,「孩子這麼小,然而從他們的眼光和心靈裡,就能對社區付出這麼多的關懷,可是我們大人每天進進出出,卻沒有人注意到,讓我們覺得自己對社區事務的忽略感到羞愧,驚覺過去對社區認識、了解和關注是不夠的。」


從第一波搶救「北投溫泉博物館」的行動至今,「八頭里仁協會」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當初「溫泉博物館」的落成替北投帶來了全新的轉變,北投人開始認識自己的故鄉,對社區的認同感和自我意象的肯定與過去截然不同,協會裡的成員常笑說自己把北投改造成風化區︱「風景文化區」。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協會裡的主要幹部群準時出現在楊俐容的家裡,他們一起開會討論協會的年度計畫,從大型的社區嘉年華到每週一次的社區媽媽讀書會,八頭里仁協會的每位成員都很用心的規劃與經營,對他們來說,「怎麼樣讓每個人活得更好」是不變的目標,楊俐容說,「服務是很重要的一個核心觀念。」十年前都還在職場工作的他們,開始反思人生為什麼要這麼拚命,回饋社會和社區的想法使得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一般民間團體在草創階段時總會遇到困難,不過,「八頭里仁協會」的成員們卻不這麼認為,該會鄉土人文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素瑤表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不會覺得困難。」雖然他們沒有豐厚的財力支援,但是每個協會成員都有共識,所有的資金都要花在刀口上,「需要動用到協會資源的就協會支付,但是如果自己可以負擔的,能省就盡量省囉!」對這些人而言,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


辦社區讀書會  假日相約爬山


「不管是從外面搬來或是本來就住在這邊的,所有的社區媽媽都是從女人變成人家的媽媽。」這一種共同點凝聚了許多家庭,彼此間互相幫助,經由協會舉辦的研討會和活動,家庭跟家庭間的支持和交流,使得人跟人的連結變多了,黃素瑤說,「參與社區媽媽讀書會的家長,他們的小孩子就會玩在一起,假日大家一起去爬山,大家情同姊妹,久了自然而然離不開北投了。」


協會在推動社區意識的凝聚上,難免遇到一些比較「閉俗」的家庭或是家長,黃素瑤也不放棄以她的熱誠感動對方,「主動去關心他,了解到他的需求,用情感去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久了慢慢的人家自然就會靠過來。」這是她堅持「挖陷阱給人家跳」來增進家庭間互動的方式!


協會現任的公共關係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文吉就是被這股衝勁所打動,他說,「我本身是做房地產的,過去漂泊四方,老婆跟我結婚前十年搬了七次家,後來因緣際會在復興高中後面也蓋了房子,十年前住進北投後就這麼定下來了,這裡有濃濃的人情味。」


許多北投的在地人,在這裡擁有童年美好的回憶,當社區意識的情感再度被喚起時,「這裡就是一個家。」楊俐容表示,「北投是一個很可以攪和的地方,老舊社區有它原來的情感基礎,我們就是讓它發酵。根據調查,北投人成年之後還會選擇在北投生活的比率算高,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社區,雖然不似繁華的市中心,但老舊市區本身就有一種魔力吸引人回到這裡。」


培訓愛心媽媽  推動生態教育


對他們來說,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場域是要靠自己去經營的,這些人除了積極的重建社區意識外,也注意到社區孩童的情緒教育,協會這幾年來與北投內許多的國小結盟,免費培訓愛心媽媽,並且為孩童設計EQ管理課程,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有能力跟自己、他人以及環境和諧共處,塑造一個更自主更完善的社區。


至於生態教育上,協會更有一套獨特的見解,黃素瑤說,「當大家一窩蜂的學習什麼高山植物或是落葉松時,有沒有注意過自己家門口盛開的紅花是什麼?種在公園裡大樹又是什麼品種?這些環繞在自己四週的植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種植的?」因此協會推出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課程,楊俐容解釋,「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希望他們能跟自己和諧相處,因此我們推出情緒教育,希望他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年級我們希望往下延伸人際相處的的部分;而低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對鳥對植物對大自然都還很感興趣,就從認識自己家園的生態做起。」他們認為生命教育要從社區逐漸向外推展。


「回顧過去十年,北投從偏遠落後逐漸蛻變成鄉土的、溫馨的、豐富的、美麗的世外桃源......,我們可以享受都市人的美好生活,也可以享有鄉下人的閒情逸致,所以,北投真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我以住在北投為榮。」誠如清江國小校長徐金章在協會所發行的《北投社雜誌》裡寫下這段對北投的感動,「八頭里仁協會」將會秉持對理想的執著和對實踐的承諾,繼續為北投這個大家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