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淪為空談 本土選票反撲
陳明道
2005/12/08 第507期
本土選民不惜讓民進黨慘敗,來喚起覺醒,顯然是肇因於阿扁執政五年來未能對「清廉、改革、主權堅持」給予滿意的答案,而遭到本土民眾的抵制所致。

縣市長選舉結果,正如外界所預料,民進黨慘遭敗績,只不過會慘到得票率由上屆的四五.二七%減至四一.九五%,執政縣市從原來的九席降到六席,而且侷限於南部,執政人口數由一千零六十萬人減至五百二十多萬人,地方預算數由二千七百多億元銳降為一千五百四十多億元,選情幾盡崩盤,相信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黨內批判聲  矛頭向阿扁


慘敗之後,民進黨內一片淒風苦雨,內外交迫。外有馬英九挾勝追擊,要求阿扁必須道歉,猛吃民進黨的豆腐,內有黨內派系發出下詔罪己、清君側的批判之聲,矛頭直指阿扁。而阿扁遭逢此一政治生涯未有的重大挫敗,也一反常態,並未立即發表談話,反而緊密約見黨政高層與社會各界人士,按馬永成的說法,是在反省檢討自己,閉門檢討過去、苦思未來。然而,阿扁的沈澱,並未令泛藍滿意,黨內也有不滿之聲。泛藍政客媒體一路落井下石,等著看阿扁出面道歉討饒的狼狽狀,綠營內部則企盼阿扁以大動作力挽頹勢,救亡圖存。


這次敗選的檢討,很多人指向陳哲男一人與高捷一案,但是更多人卻歸咎於阿扁一人的罪過。所謂的「中央拖垮地方」與「陳哲男與馬英九的戰爭」說法,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阿扁,說穿了就是要把整個敗選的責任由阿扁扛起來。如果說,拚命進行卡車輔選的阿扁有錯,那麼當候選人在第一線砍殺,與泛藍進行殊死戰時,卻在一旁說民進黨必敗的風涼話,猶如半仙鐵口直斷的呂秀蓮,難道就可以像個沒事人,予以「除罪化」嗎?當然,毋須諱言的,阿扁確實必須為這場敗選負起最大責任,因此,阿扁到底錯在哪裡?藉著這次選舉的敗選,也必須深刻檢討,民進黨才能起死回生,重新站起來。


說比做得多  魄力不見了


阿扁的責任,不少人從選舉的戰術層面著手,像是阿扁不該進行卡車輔選、不應把地方選舉拉到中央層次以及政黨對決等,或是指責阿扁常說錯話,其中最嚴重的是脫口而出胡志強不知哪一天會「剉起來」。這些枝枝節節的戰術問題所產生的效應,其實見仁見智,未必完全是負面的評價,因此存而不論,可從三個重要面向:清廉、改革、主權的堅持,一一加以檢視,才能真正了解民進黨的敗因。


其實,在這次選舉之中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氣氛,就是本土選民普遍產生「給民進黨一個教訓」的心理。在這次選舉的各種民調中,拒訪率相當高,顯然與此有關。為何本土選民會對民進黨失望,進而不惜讓民進黨遭到慘敗,來喚起民進黨的覺醒?這顯然是肇因於阿扁執政五年來未能對「清廉、改革、主權堅持」給予滿意的答案,而遭到本土民眾的抵制所致。


坦白說,阿扁入主總統府後,便失去了當年「陳市長」改革除弊的魄力。想當年,阿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掃除電玩、色情行業、整頓交通、收拾捷運善後,展現了無比的魄力,台北市建設煥然一新,表現令人激賞。但是自從擔任總統後,無論在推動改革或是除弊,阿扁顯然說的比做的多,每每有重大改革,常以一副慷慨激昂狀,撩起人心的深深企盼,卻一遇有壓力反彈便退縮打折了,因此這些年來所謂的改革,經常只是本土民眾的「空笑夢」,一覺醒來便知幻滅了。


錯看陳哲男  惹出大風波


平常無力完全改革,卻到了選舉時才揭櫫改革大旗,例如此次的十八%、黨職年資併入公職等,結果不但本土選民不相信此改革能夠真正兌現,被改革的階層也忿忿不平,認為成了選舉的祭品,造成兩面不討好,選票自然流失。事實上,有些改革根本不須經過國會同意,只要民進黨政府有魄力就可以推動,卻一再延宕,眼見任期所剩無幾,本土民眾不免懷疑阿扁真有改革決心,不免懷念起當年的陳市長來。


其次,這次選舉民進黨受創最深的便是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牽涉的種種疑案。陳哲男由基層里長出身,在北市擔任民政局長時,推動戶政改革的績效,確實為阿扁的政績加分不少。然而,他習於傳統國民黨的人脈經營方式,加入以清廉為號召的民進黨後,依然未脫舊習氣,把過去那一套金權運作模式搬到民進黨內,而且藉著總統府的權力光環更加發揚光大。陳哲男的一些作為,爭議甚大,引爆出陳由豪政治獻金案、章民強父子的水餃案、梁伯薰獻金案等,後來均炒得沸沸揚揚,幾乎令阿扁的總統連任之路崩盤,雖然至今仍真相未明,但能夠鬧到天翻地覆的地步,而且指向同一個人,難道其中完全沒有任何令人可疑之處嗎?


而阿扁掌控國家安全系統,難道對此完全沒有接到任何訊息?尤其,阿扁後來接受媒體訪問時大爆陳哲男曾要求「秘書長、部長」職務,他卻不答應,顯見阿扁必然對陳哲男的作為有所耳聞,或許是認為尚屬小惡不足為慮,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惹出今天的大風波。事實果真如此,則阿扁的除弊決心與識人之明,顯然都要打折扣了。


扁宋會協議  制憲變口號


除了改革除弊未竟其功,清廉形象受到污染,阿扁在台灣主權立場上常有左右搖擺,前後矛盾,更引起本土派的疑慮。阿扁就任之初,就提出「四不一沒有」,雖然具有穩定兩岸局勢,防止中國藉口蠢動的戰術考量,但此舉無異為台灣前途加上緊箍咒,無法走出自己的獨立天地。


後來,阿扁雖然喊出「一邊一國」,卻沒有完成正名制憲的配套,甚至還說正名制憲做不到,讓「一邊一國」似乎淪為一種喊爽的口號罷了。而今年的扁宋會,阿扁更與宋楚瑜簽下承認中華民國體制的十點協議,使一中的幽靈又徘徊在台灣土地上。阿扁的本土路線,無人懷疑,但是一番戰術操作下來,台灣仍掙脫不了一中的枷鎖,本土派遂決定在這次選舉中給予民進黨一個教訓,看一看民進黨會不會因為大輸而大徹大悟!因此這場選舉的格局、結局大致底定,再優秀的民進黨候選人也難逃被此狂流淹沒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