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 被馬英九作掉
陳明道
2005/09/22 第496期
馬英九當黨主席後第一次在國會出擊,敗得慘不忍睹,一則讓社會大眾揭穿馬英九的「溫良恭儉讓」的假面具,也讓他企圖伸進國會的手,遭到了阻力,一出擊便受到重挫。

馬英九就任國民黨主席後,外界對國內政壇脫離內耗、空轉抱著頗大期望,畢竟不管馬英九真正的想法為何,他一貫呈現的形象,便是溫和理性,再加上馬英九必然參選二○○八年總統,更須要考量民意的反應。如果,容許國民黨繼續非理性抗爭作法,馬英九不過是另一個連戰,無法為選民帶來新意,如何打贏選戰?所以,對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的政局突破自然有所期待。只不過,馬英九還是讓他們的夢想幻滅了。


非理性杯葛  反傷馬英九 


九月中旬,馬英九領軍的國民黨,繼出賣黨產後,竟然在國會演出一齣杯葛行政院長謝長廷的戲碼。這齣戲連演了二次院會,讓謝長廷上不了台作施政報告,而且抗爭所依仗的,除了國會多數席次,實無任何正當性的訴求。藍軍在國會中領軍衝突的,竟然是所謂的馬家軍鷹派立委,這些人或是想用打謝的方式來向新主子表態,或是為了個人的選舉盤算,各懷鬼胎。但是,這些鷹派聚集在一起,便自然形成一股狂熱氣氛,各各情緒亢奮,喊打喊殺。


這些鷹派認為高雄捷運泰勞暴動事件,打到了民進黨政府的要害,民進黨因此折損兩員政務官,便想乘勝追擊,以封殺謝長廷的施政報告當籌碼,要求謝長廷必須為高捷事件道歉,並同意成立高捷弊案、高鐵延後通車、股市禿鷹、檢視二次金改及中華電信釋股案等五個調閱委員會。泛藍在國會席次超過半數,當然足以阻擋謝長廷上台,問題是這五個調閱委員會能否成立,泛藍只要表決就可以通過了,泛綠是否支持完全沒有影響,而且此事也和行政院長依憲法規定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無關,泛藍的杯葛遂失去了正當性,無法得到社會輿論的支持。


因此泛藍阻擋謝長廷兩度無法上台,正在得意洋洋之際,以為可以在立法院為所欲為,從此「順我則生、逆我則亡」之際,想不到引發輿論的強烈反彈。這不僅是本土媒體帶頭撻伐,直言泛藍杯葛的不當;更耐人尋味的是,主要的親藍媒體也紛紛表達不以為然的批判態度。


當然,親藍媒體表面上是從民眾的利益出發,批評的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因為考慮到泛藍非理性杯葛閣揆施政報告,已引發民怨,將對馬英九的二○○八年大業造成傷害。因此,他們是站愛馬的立場,假裝批馬。所有的評論文字,只有一種論調:藍營應該見好就收;更只有一種目的:保護馬英九。


誤判風向球  緊急踩煞車


泛藍癱瘓國會,自以為傷害了民進黨政府,其實是全民的權益受損。他們杯葛的似乎是謝長廷,其實是全台灣人民。馬英九似乎也警覺到這種民意、輿論的風向,因此本來在泛藍第一次封殺謝長廷的施政報告時,馬英九一方面既像戰勝者難掩喜色,一方面還扮演政治學者,教導社會大眾這種杯葛技巧叫「filibuster」(冗長的發言),是迫使執政黨讓步的一種方式。


此時馬英九心中所想的,大概是「謝長廷這位二○○八年可能的大選競選者,總算落在我手裡了,看我怎麼料理你」。想不到「filibuster」(冗長的發言),一般都是少數黨在使用的,多數黨要通過什麼就通過什麼,何必杯葛呢?於是,不僅民眾開始對泛藍的作為產生強烈的厭惡感,立法院長王金平也不願當「馬主席」的馬前卒,再加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公開向馬叫陣,一句「馬英九變了,變得讓人失望,根本不是什麼理性的主席」,狠狠地揭穿了馬英九的政治假面。


馬英九一看勢頭不對立刻轉向,從原先稱許泛藍的杯葛為「合理抗爭」、「展現人民的力量」 到二十日院會開議前夕一百八十度改口,要求黨籍立委「見好就收」。同時王金平也說,「希望在野黨能適可而止」,就連剛從中國開完「親共論壇」回台的宋楚瑜也見風轉舵,表示「國會抗爭應適可而止」。泛藍三巨頭態度一變 ,底下的嘍囉闖將們自然也跟著踩煞車。


本來泛藍還想虛張聲勢,要求綠營協商,不料,綠營深知泛藍已然深陷困境,可謂成竹在胸,故意淡然回應,樂得在一旁看好戲,觀看泛藍如何自我解套。於是,泛藍只好自行採取「退場機制」,以「全民公審」謝長廷的方式,掩護深陷泥淖的藍軍大撤退。


溫良假面具  藉此被拆穿


果然,在二十日院會,謝長廷終於上台了。藍軍除了派出吳敦義對抗謝長廷,大打高雄捷運牌,在議場上擺滿公民公審的牌子,更透過程序委員會將國民黨團所提對謝長廷的譴責案列入週五院會議程。豈知吳敦義打謝長廷,完全占不了便宜,反而讓謝長廷更有機會完整說明高雄捷運決策過程,澄清泛藍的不實指控。而譴責案,謝長廷則反擊說,要他認錯可以,但不能插牌子、戴帽子,這樣像是在搞文革。謝長廷表示,他不認同這種「寫悔過書的文化」,台灣不應該學中國,文革造成三十年的社會、經濟倒退,走回頭路非常不應該。


所以整體來看,謝長廷在這一場國會攻防戰中占了上風,馬英九所謂的「見好就收」,其實是一種精神勝利法的「阿Q精神」,就像國民黨當年在中國潰敗,卻大言不慚是「轉進」一樣。馬英九當黨主席後第一次在國會出擊,論戰果算是敗得慘不忍睹,一則讓社會大眾揭穿馬英九的「溫良恭儉讓」的假面具,了解馬英九只是跟連戰一樣,是不值得期待的。一方面,也讓馬英九企圖伸進國會的手,遭到了阻力,馬家軍鷹派立委的惡形惡狀,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一出擊便受到重挫。因此,這場國會攻防戰的劇情,本來是民眾求「馬英九饒了台灣人民吧」,結局卻意外變成「馬英九請台灣人民饒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