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在日本
陳悅文
2008/07/03 第641期
日本人相信「萬物皆有神」,從來都不敢妄想要征服自然,戰勝自然,只能順服自然,並且盡人事,做好最完善的防災準備,這就是日本人與地震共處的生活哲學。

日本是地震大國,因為位在四個板塊衝突之地,還有二千個以上的活斷層。對日本人來說,至今還未能有效預防地震,雖是宿命,也是最大課題。


不論國籍 全員投入


日本一般人的地震防災意識和教育非常地徹底,遠超乎台灣人的想像。從幼稚園的小朋友到外國留學生,只要是在日本社會定居的人,不論國籍種族,都必須要接受地震防災教育的洗禮。


首先,到市役所(市政府)辦理住民登錄時,市役所就會送給你一張「避難場所案內圖」,然後態度親切地告訴你,如果大地震發生時,你應該要到哪裡去避難。避難場所大多數是附近的小學,因為小學裡面有體育館、活動中心,也有廁所、廚房、操場之類的空間,不但有地方打通舖,操場上還可以進行野炊。


因此,日本的小學,建築物不但建設得特別堅固,還會長時間儲藏有防寒用具、地震用預備乾糧、手電筒等應急用具。看到中國四川地震中,率先倒塌的都是被稱為「豆腐渣」的小學教室建築,從中可以看出荒謬之處。


雖然知道自己住家附近的避難場所,可是萬一外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了大地震,該怎麼辦?沒關係!車站附近,派出所前或不定點的道路要衝、巷子裡,也都會設有鐵製的「廣域避難場所案內圖」等大型告示牌,很輕易地,你就可以在地震發生的當下,知道應該往哪裡避難。


萬一是在上班時發生了大地震,交通癱瘓又回不了家,該怎麼辦?沒關係,東京都內設計有十六條「歸宅支援對象道路」(返家替代道路),以防萬一東京發生大地震時,提供給必須要走路回家的人。這十六條步行道路上的沿路學校,全部都設有「歸宅支援站」,提供水、廁所及消息給不得不走路回家的人。就算你知道家在哪裡,但並不表示你真的能自己走路回家。還有「震災時歸宅支援地圖」,裡面除了詳細刊載歸宅支援對象道路及支援站的位置之外,還有醫院、緊急救難設施的相關情報。


密布支援 萬無一失


每個日本小孩子在入學時,除了要填寫緊急聯絡通知人以外,還特別要填寫「地震緊急聯絡通人」。這兩者聽起來雖然很像,但是一般的緊急聯絡通知人,可能是住在有點距離的祖父母,但是地震緊急聯絡通知人,就必須是住在學校附近的親人朋友。萬一父母外出上班而發生地震、交通中斷時,學童還有在學校周邊的緊急聯絡人可以聯絡疏散。


當然,學校也會定期舉辦地震發生時的逃生訓練。讓小朋友學習以最短的時間應變地震時的狀況。通常入學時,家長還得替小朋友準備防災頭巾。「防災頭巾」是個非常有趣的日本產品,看起來平凡無奇,裡面裝的只是舖棉或發泡棉。平常當椅墊或靠背,地震一發生時,只要打開防災頭巾,就立刻可以變成一個簡易的「安全帽」,以保護頭部及肩部。防災頭巾的素材可以防火,還可以防寒。頭巾外部,還要用斗大的字體,寫明小朋友的姓名、住址及電話,以供震災時的緊急處置。


防災訓練的項目,除了逃生訓練外,還有地震車。地震車就是一台可以四處巡迴,並且模擬地震時家裡情形的箱型車。地震車可以調整地震級數,讓使用者體驗什麼叫做「大地震」?也讓沒有體驗過地震的人,特別是小孩和外國人,實際感受一下什麼是地震,以及地震發生時會發什麼怎樣的二次災害?


只要地震一發生,全日本的媒體就會立即播送「緊急地震速報」。電視、廣播節目、手機簡訊、路邊的電視牆、交通工具內或建築物上的字幕新聞,都會立刻播報或以跑馬燈顯示:剛才哪裡哪裡發生了幾級地震,以及是否會引發海嘯之類的新聞。二○○八年六月十四日的岩手‧宮城內陸地震在發生後僅四秒,NHK便以跑馬燈顯示「緊急地震速報」。


全國一體 與震共存


因此,只要一地震,大概十個中有九個日本人都會習慣立刻開電視看地震的情形。「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消息」的不僅是救災人員,而是所有國民的共識。即使自己所處的地方搖得並不厲害,但是「確實掌握地震情報」做得非常徹底。


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的新潟中越地震時,發生了新幹線自營業以來第一次的脫軌事件;規模七‧二級的岩手‧宮城內陸地震發生時,國鐵鐵道技術研究所開發的地震警報系統「UrEDAS」(Urgent Earthquak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和四年前地震時一樣啟動了緊急煞車,不過這次卻在九個小時後的同一天便恢復了通車。這樣的成果,絕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不是只要長官震怒、關愛就能一蹴可幾的問題。


有這麼嚴謹對待震災的態度,也許是因為日本有太多的天災,所以日本人相信「萬物皆有神」,從來都不敢妄想要征服自然,戰勝自然,只能順服自然,並且盡人事,做好最完善的防災準備,這就是日本人與地震共處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