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之魘 窺探政治悲歌
陳金萬
2008/03/05 第624期
【牆之魘】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白色恐怖受難者施儒珍遭國民黨政府迫害而自囚於牆內十八年的悲劇故事。在高壓統治下,藏身牆縫窺探人性扭曲的內心世界,雖無大卡司,卻令人震撼。

二○○七年十二月榮獲印度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大獎的國產電影【牆之魘】,終於突破藍營氣焰高漲,在人民心中形塑的「政治恐懼之牆」,將在今年三月七日與國人見面。


初試身手即獲國際影展肯定的新銳電影導演林志儒,刻意抽離發生在白色恐怖時期真人真事的史實,將它改編為國際反共浪潮下的魔幻寫實作品,藉以描繪台灣在高壓統治下的人性扭曲,以及男女主角掙扎在理想、背叛和愛慾關係的複雜心理;沒想到首次邀請關心二二八歷史的人士參與討論,即刻引起電影創作與歷史詮釋的激烈討論。


改編真實故事  敘述白色恐怖


林志儒的創作靈感來自於電視節目「謝志偉嗆聲」介紹,白色恐怖受難者施儒珍遭國民黨政府迫害而自囚於牆內十八年的悲劇故事。日治時代的施儒珍是深受文化協會影響的知識青年,眼見二二八事件的屠殺而參與反對國民黨的地下組織,當其他同志紛紛被捕或屈服的時候,他堅持思想無罪而不肯坐牢。施儒珍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一再的逃亡,最後藏在新竹香山家中柴房的隔間牆縫十八年,直到一九七○年因黃疸病逝,草草掩埋於自家後院。解嚴之後,施家才得以撿骨安魂,這個故事才開始流傳開來。


施儒珍自囚期間歷經了父母被抓去嚴刑拷打;透過牆上的小洞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子被警察強暴;父親後來被車撞死;妻子被誘拐到台北賣淫;弟弟最後自殺身亡。更不可思議的是,解嚴後,許多秘密文件流傳出來,在已故總統蔣經國親手下的絕殺令中,赫然列有這個躲在牆內十八年的名字,而傳聞中蔣先生的某位公子因得梅毒身亡,情治機關一直鎖定的「原兇」,不是別人,正是那位被誘拐到台北賣淫的妻子;她當時在台北的名氣之大,還被列名於「十二大金釵」之中!


林志儒搖頭說,他的電影比起真實的故事,實在是「收斂」得太多了!受到這段充滿戲劇性與絕對悲情故事感動的林志儒,原先想要將「施儒珍事件」拍成一部紀錄片,但是才動手拍攝一天就發現要重現歷史真相的挑戰性和困難度實在太高了;在資方經費不足的情況他不得不停下腳步,卻又忍不住去思考這樣一名藏在牆內十八年的人會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內心世界又是如何的一種景觀?啟發他逐漸去構思一個藏身於牆後之人全新的改編劇本,更使他了悟台灣人的歷史故事自有其非比尋常的獨特性。


藏在牆縫隔間  窺探內心世界


電影【牆之魘】敘述日治時期的台灣,成為日本知識青年木村昭平鼓吹社會主義革命的實驗場,他在台灣帶領工人讀書會,推廣無產階級專政的理想,在玻璃工人阿義的心目中,木村昭平的地位就如同神明一般尊崇,因為只有經由他的領導才啟發民眾走向新的世界。自從他們的組織被國民黨政府查獲之後,木村的太太和許多同志都在現場被軍警槍斃,阿義被迫供出其他組織的消息,他為了贖罪及等待另一次共產革命的機會到來,阿義決定將躲在山裡的木村老師接回家,藏在牆縫的隔間裡面。


這段隱藏的秘密直到阿義結婚之後,才讓阿義的妻子阿貞發現。阿貞從阿義對木村老師景仰的態度以及阿義用日語唱共產主義「國際歌」的專注神情,感染她對木村老師的儒慕之情。就在阿義再次被情治人員抓去拷打逼問木村下落的晚上,阿貞與木村老師發生了性關係。阿貞發現阿義知情之後,寧可裝作不知道,也不願意進一步追問,反而讓她更加的自責。木村因為自己的錯誤,造成他們夫妻的冷戰導致家庭關係產生裂痕,感到非常羞愧,自覺沒有資格再當他們的老師,而決定離開他們的家一個人走往深山裡去。


對木村懷有同性情愫的阿義不顧一切,只想要挽回木村歸來的心,卻在爭執之中不小心把木村打死。阿義承受不了偶像崇拜幻滅與革命理想消失的雙重打擊,產生了雙重人格的精神解離現象,他選擇了替代木村扮演革命精神導師的角色,來繼續維擊家庭成員的完整與革命腳步的前進。


探討人性轉折  榮獲印度影展


林志儒以後設理論的實驗手法和交叉補述的敘事結構,來呈現阿義在精神喪失狀態下出入真實與幻想的內心世界,當三個阿義同時出現在電影的這一幕,試片會的觀眾幾乎都看傻了眼,無不對於導演剪接畫面的巧思,以及捕捉電影精神分析的要領嘖嘖稱奇。這部帶有黑色驚悚玄疑特質的愛情文藝片堪稱為國片有史以來探討人性轉折及潛意識精神分析最為深入動人的一部電影。


受到國片市場的環境限制,在缺乏資金投注的情況下,林志儒認為,國片沒有外在條件去跟好萊塢電影比特效、比卡司,他只有選擇往人的內心世界裡面挖,去發掘新的電影形式和素材,沒想到反而開出另一條新的路來。【牆之魘】以【The Wall】為英文片名,在參加角逐的十三國十四部影片中脫穎而出,榮膺印度第三十八屆國際影展「亞洲、非洲暨拉丁美洲最佳影片獎」,一舉打敗台灣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雙金導演許鞍華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得影展的最高獎項「金孔雀」獎一座與獎金一百萬盧比(折合現值約兩萬五千五百美元)。


大會評審在聲明中指出,獲得此屆影展最高榮譽的「牆」片,是部有關夢想、希望、背叛與愛情的影片,闡述普通人如何因應政治性的挑戰,導演以簡單的四面牆構築了一個完整世界,是一部可看性很高的電影。林志儒也坦言,【牆之魘】有很濃的哲學思維能夠在印度獲獎,可能和印度神話中經常出現「分身」的文化傳統有關,所以他們都很能夠接受這部頗具實驗性格的電影。


立委選後氣氛  一度無法上映


林志儒把【牆之魘】拍成電視與電影兩個版本,電視版以女主角的角度出發,電影版則站在男主角的觀點來鋪陳。兩個版本各具特色,前者曾在公視的「人生劇展」中播映,並在國內拿下金鐘獎的「最佳攝影」和「最佳燈光」兩個獎項;後者在印度勇奪「最佳影片」大獎及國內南方影展的最佳劇情片獎。【牆之魘】雖然擁有國內外影展肯定的加持,但是以白色恐怖為創作背景的故事卻遇見立委選後一片泛藍的政治氛圍,戲院業者在這種「藍色恐懼」中,紛紛婉拒上映,直到農曆年後泛綠逆勢上揚,戲院業者才打開心胸,讓【牆之魘】從台灣的「政治之牆」中解放出來。


飾演阿義的男主角游安順表示,在片中飾演左派思想導師的日籍演員蔭山征彥,雖然破牆而出之後,跟他的劇中老婆黃采儀卯上了,但他覺得這並不重要,因為他把日本老師徹底當作神。他除了把老婆的紅杏出牆當作是革命的代價和肉體的犧牲之外,他跟蔭山的「斷背」情誼、眼見師母被槍殺和背叛組織的內疚感,都造成了他隱而不發的抑鬱性格。


曾在【經過】劇中有亮眼演出的蔭山征彥,這次飾演被關在牆裡八年的左派精神導師。蔭山笑說他在影片最後雖然在黑夜的高山上被泡在五度低溫的溪水中,來回數次直到失溫需要急救,但這都不是令他最難忘的。演出這部影片最教他念念不忘的是「演出時的寂寞」:因為拍片現場需要三人全裸演出,常常需要清場,這種拍片的感覺「真的很寂寞」呢!


深掘本土故事  民族自信變高


舞台劇演員出身的女主角黃采儀,在二○○六年曾以《肉身娥》拿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她說【牆之魘】是她參加舞台劇、電視與電影演出中準備最多的一部戲。導演林志儒除了在片中要他們做出各種不同角度的演出外,更包括了許多「高難度而寫實」的性愛場景。這些讓她瀕臨崩潰的演出,令她在影片殺青後還獨自一人留在山上下不來。不過,黃采儀說這些都不是夢魘,做為一個演員如果演出作品沒法上映,這才是真正令人恐怖的夢魘!


林志儒認為謝局長其實也是這部電影的催生者。他從這次的拍片經驗中,察覺到他最大的收穫是,台灣的電影工作者應勇於深入開發本土的故事,台灣人必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內涵,電影工作者正是讓廣大民眾知道這種現象的催生者。林志儒說他頭一次發現,拍電影跟建立民族自信心竟然有如此密切的相關,如果【牆之魘】能引發年輕人對於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史實多一些了解的興趣,那麼他所投入的心血就沒有白費了。


※贈票 饗本刊讀者


電影「牆之魘」口碑場贈票活動,將免費提供新台灣周刊讀者300張貴賓券,即日起歡迎讀者索取。


放映日期:2008年3月7日起,台北兩週、台中一週、高雄兩週三地同時上映。


索票方法:


1.請先來電預約索票,每人限兩張,白天請電 02-2507-9030郭小姐。


2.請付限時回郵(12元)信封及封面截角寄「104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69號4樓,本土文化公司 發行部 郭小姐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