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大缺水 各地紛紛恐慌
蘇秀琴
2002/03/15 第312期
和水荒問題同時上演的晶圓廠登陸案一樣,政府口口聲聲要有效管理,但如果這些商人都不認同這塊土地,要如何有效管理?
台灣在鬧旱災嗎?媒體一再報導水荒現象,使許多民眾開始恐慌,以為台灣鬧旱災了。算一算日子,農曆春節前還下過幾場大雨,到現在,也不過一個月沒下雨罷了,怎麼可能是旱災?以去年雨水充足的程度,才一個月沒下雨就喊鬧水荒,未免太過份了。

沒下雨就鬧水荒水庫功能何在

可是,目前各地水源吃緊,卻是鐵的事實。根據各水庫管理單位報告,寶山水庫正常蓄水位標高一四一.六○公尺,最高洪水位標高一四二.八公尺,總蓄水量五、四七○、○○○立方公尺,現在見底了。

石門水庫正常蓄水位標高二四五公尺,最高洪水位標高二四九.五公尺,總蓄水量三○九、一二○、○○○立方公尺,現在,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降,水位已經低於二二○公尺嚴重下限,只剩下二一九公尺餘,另有效蓄水量剩七一二二萬噸,蓄水量也只剩下百分之三十,目前每日仍需供應民生用水九十萬噸(含支援新竹地區七點三萬噸);支援板新水廠七十萬噸;桃園灌區九十萬噸情況,若再不下雨,則估計至四月二十日,石門水庫水位就會低於呆水位的一九五公尺。

至於其餘各水庫的現狀如下:永和山水庫目前水位僅六十四點二公尺,是水庫啟用以來,罕見的情形,集水區上游,也都乾涸見底。明德水庫有效蓄水量為四百五十五萬噸,每天供應民生用水四點五萬噸,但最近明德水庫灌溉區開始春耕,每天需十七萬噸水來灌溉,依此出水量大約到三月底明德水庫的水就枯竭,屆時苗栗市及後龍鎮每天缺水約三點五萬噸。大埔水庫現有蓄水量二百七十七萬二千噸,依乾旱配水方式供水,大埔水庫將於三月卅一日乾涸。

大家都還記得,去年颱風肆虐,雨量充足得不得了,這些水庫的設計功能,至少都能支撐三個月以上才對,怎麼才一個月沒下雨,就鬧水荒?水庫功能何在?在水荒現象之外,其實有太多背後因素需要探討。各水庫管理單位,首先要檢討是否確實做好集水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園區標榜水資源回收 台積電、聯電做了沒?

缺水,關鍵在於水土保持。寶山第一水庫嚴重淤積,蓄水能力不足。石門水庫當初設計的是三○九、一二○、○○○立方公尺的蓄水量,但是,民國七十七年測量的有效蓄水量剩下二三五、六六九、○○○立方公尺。現在的實際蓄水量究竟是多少?其餘各水庫的情形也八九不離十,大埔水庫就因為嚴重淤積,每年逢雨成災,而成為居民抗爭對象。水資局每年動用大筆經費疏浚清淤,做水土保持,卻還是給民眾一座又一座淤積的水庫,令人不得不懷疑,「錢,哪兒去了?」管理單位眾多人員,究竟做了哪些事?

其次,去年颱風肆虐,水量充裕,民眾缺乏警覺心,大量浪費水資源,也值得檢討。同時,政府的低水價政策,導致工業用水回收使用比例偏低,僅三五%,更需要檢討。根據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出版的「科學園區簡訊」九十年十一月號公布,園區九十年八月份平均用水量每日九.九萬噸,九月份平均放流水排放量每日約八.七萬噸。雖然不是同一個月份的數字,但每個月的平均用水、排水量都差距不大,可以明顯看出的是,園區管理局標榜的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政策,成績差透了。

據說,目前園區內真正符合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標準的,寥寥無幾,華邦是箇中翹楚。而用水最兇的半導體業者如台積電、聯電,應該最有必要做好水資源回收再利用,結果,他們喊缺水最力,也最看不出他們有用心做回收。令人懷疑,他們喊缺水,會不會和「南科養雞場的臭氣」一樣,只是產業外移的藉口?

台灣缺水,難道中國就不缺水嗎?根據聯合國最近所做的預測指出,世界人口增加量目前正處於所謂「中等生育率」(medium-fertility)的狀態,預計約在二十三世紀末時將達到穩定的狀態;屆時的總人口數約略少於一百一十億。一百一十億的人口約是一九九五年人口的兩倍,但這個數字已比先前的預估量少了。兩倍的人口量,意味著每人所能獲得的資源量將減半,當然包括水資源在內。缺水,搶水,這些問題只會日益惡化,大家應該珍惜水資源的稀有性,不能繼續浪費水源了。

地下水位降低工廠大量盜抽

前不久,農委會主委范振宗在桃園大罵缺水問題沒有適度的預警措施。是這樣嗎?

大自然很多現象都有警訊的,根據經濟部水利處「台灣地區地下水通訊」(台灣真的只是地理名詞而不是國家?)九十年六月號指出:南投地區地下水位已經連續二十一個月呈下降趨勢......桃園、彰化、雲林、嘉義及台南,地下水位已經嚴重低於海平面,桃園已經低於海平面四十六公尺。桃園縣濱海觀音地區地下水位,四年來下降廿多公尺,目前低於海平面約五十公尺,經濟部首次列為潛在地層下陷區,縣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能面臨重大衝擊。

地下水位降低,原因之一是工廠大量盜抽,包括湖口工業區及新竹科學園區都曾有人檢舉偷挖深井,例如湖口工業區,自來水公司每日的水供應量根本不敷需求,不夠的水哪裡來?自然是地下水。抽取含水層中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降低,必導致河川的流量降低及河流溼地乾燥,對水生態系統造成傷害。另一個導致地下水位降低的原因,則是自然因素,例如天旱以及生態破壞。

地方基層水利人員斬釘截鐵地指出, 台灣的缺水現象一定日益嚴重。為什麼?他們經常在河道之間往來的人都知道,二十年前,在頭前溪遇見下雨,溪水是慢慢漲起來的,漲起來的溪水也需要半天以上甚至數天才會退去。現在,只要抬頭看見山區有烏雲,一個小時內就有洪流湧至,水來得急去得也快,這就是山林已經缺乏涵養能力的現象。為什麼上游山林沒有涵養能力了?因為財團已經在尖石山區大肆蒐購土地,違法濫墾。土地沒有蓄水能力,怎能不缺水?加上河川盜採嚴重,頭前溪高點已經下降六公尺以上,河床裸露,所謂河川整治,用了大量水泥,整得連河川本身都快沒命了,又怎麼能再當人類的活水源頭呢?

水庫集水區多半水土保持不良

根據水利法,用水標的之順序如下:

一、家用及公共給水。二、農業用水。三、水力用水。四、工業用水。五、水運。六、其他用途。前項順序,主管機關對於某一水道,或政府劃定之工業區,得酌量實際情形,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變更之。

根據以上規定,工業用水的優先次序不應優於農業用水的。如今,為了工業,犧牲了農業,或許是時勢所趨,但不知道那些「享受犧牲」的大企業家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有些微的感激沒有?

長期以來,許許多多的新聞事件:新竹化工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乾旱持續 竹科兩周後恐全面停水,大溪士香加油站 汙染土壤地下水,工業區廠商超抽地下水,新屋「黑井」充斥 鄉代會促縣府取締,觀音地下水位創全國新「低」,桃園沿海地下水位驟降,前水資局長 徐享崑涉貪瀆被函送,財團在山區炒作土地違法濫墾,山老鼠肆虐盜採林木。

每一個事件,好像都是獨立事件,但是事實上卻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影響到台灣的永續發展,當然包括人民能不能有高品質、健康及尊嚴的生活。 台灣的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不良,每年淤積一千三百萬立方公尺,而且又污染,水庫總有一天會邁向死亡。

台灣的民生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還有其他用水,最後可以穩定依靠的,而且是最安全的水資源,就是充沛、安全的地下水資源,但是地下水也難逃大量盜抽及工業污染的魔掌。很顯然,財團與高科技工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但同時也是台灣自然資源的殺手。為什麼?關鍵其實在於國家、土地的認同。

有好的法律,如果不認真執行,或者是便宜行事,這個政府就喪失了人民的認同。和水荒問題同時上演的晶圓廠登陸案一樣,政府口口聲聲要有效管理,但如果這些商人都不認同這塊土地,紛紛投向「祖國」懷抱,要如何有效管理?如果已經公開宣布在中國投資的中芯以及王文洋,政府都拿他們沒皮條,還奢談什麼有效管理?水荒,不是買一瓶礦泉水的問題,是大家應該正視這塊土地與自己切身關係的問題。


09a.jpg 久未下雨,石門水庫幾乎見底。(王敏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