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書苑很另類 專賣冷門人文書
鄭進興
2008/08/21 第648期
一個以「讀書人的工會」、靠會員繳會費支應每月基本開銷的另類書店,除大量陳列本土研究、文學、歷史、政經、生態、環保等冷門書外,也是一個飄著咖啡香、充滿藝術氣息的獨立書店。

台中市的東海書苑可以說是台灣最特殊的一家書店。她的特殊不在於陳列的書籍種類,也不僅是她濃厚的人文氣息、提供親切溫馨的閱讀氣氛,更不是店面的裝潢擺設,而是她的經營方式。她是由一百多位會員每月交五百元會費,用以支應店內的租金、水電等基本開銷,所共同撐起來的書店。從二○○六年底開始採用這樣的經營方式,至今已經一年九個月,書苑雖然還是經營得很辛苦,但老板廖英良說:總算還能夠維持下去。


搶救書店  學生變身老闆


東海書苑並不是一家新的書店,她在廖英良手中已經經營了十多年。在此之前,則是位於東海大學旁的一家小書店。東海書苑的故事,要從一九九五年說起。


當年包括廖英良在內的幾個在東海大學讀書的年輕人,得知學校附近的一家書店考慮結束營業,他們認為學校附近沒有書店相當可惜,而且對於書店的經營他們也有自己的理念,於是他們便說服了幾個贊助者,籌錢把書店頂下來繼續經營,從此東海書苑這個充滿學生浪漫想法的書店就誕生了。


原來的書店除了賣大學用的教科書外,也賣電腦、高普考、理財等一般銷路好的商業書,東海書苑改變販售書籍的內容,除了仍然賣教科書外,剔除賺錢的商業書,改而大量陳列本土研究、文學、歷史、政經、生態、環保等冷門書。


廖英良等人的想法是:經營書店賣書,不僅可以推介許多好的理念,同時也可以讓很多可能性在書店發生。所以他們的經營策略,就是以教科書來養書店裡其他有理念卻未必有市場的冷門書,這些冷門書都是經過他們挑選,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籍。


此外東海書苑也開風氣之先,在店裡開闢了一個可以讓團體坐下來談話的空間。這樣的場所得到不錯的回應,有一段時間中,它成為東海大學幾個學生社團討論校園運動、要求校園改革的重要地點。


東海書苑  找得到冷門書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東海書苑雖然躲在大肚山上偏僻的東海大學後門的小巷子裡,卻也累積出一定的知名度,不少愛書人都知道,在台中只有東海書苑賣冷門書,要找冷門書到東海書苑準沒錯。雖然這時新的大型書店出現,許多類似東海書苑的小型獨立書店,都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但東海書苑卻沒有受影響。


東海書苑真正的挑戰,來自網路書店的出現且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之後,尤其是統一企業在二○○二年併購博客來網路書店後,影響更是明顯。網路書店開啟了購書的新型態,尤其是購買冷門書。以前通路不暢的冷門書,現在透過網購的方式便可以輕鬆買到。


除了網路書店興起的衝擊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對東海書苑造成生存的威脅,如:大陸圖書進攻台灣學界,使台灣圖書淪入娛樂市場;大學的錄取率越來越高,學生的讀書風氣卻越來越低。


廖英良發現,原本清靜的大肚山,如今則成為喧囂之地,東海書苑的精神或許不變,但所能做的卻越來越有限,前來書苑的學生顧客中,越來越多只是為了可以更便宜、方便地買教科書。他不得不面對生存競爭的殘酷現實,並重新思考自己堅持的閱讀價值。


創新經營  移植工會模式


二○○五年,廖英良找來一位朋友幫他打理書店,他則放自己半年的假,完全地放空、離開,走出去思考東海書苑的未來以及可能的走向。


廖英良曾經想過,乾脆將東海書苑收掉算了,畢竟十多年前她不就是幾乎被收掉了?但朋友知道他有意結束東海書苑之後都覺得可惜,因為對他們而言,東海書苑不僅是書店,也是他們的小型圖書館,更是他們熟悉的知性人文據點,驟然失去,他們便少了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為了讓東海書苑能永續經營下去,廖英良和朋友們構想了「讀書人的工會」,做為書店經營模式的一個新嘗試。


工會基本上是依靠會員繳交的會費維持運作,工會的主要事務則是為會員們服務。廖英良想把這樣的運作模式移植到書店的經營上,如此一來,一方面書店的營運費用有個穩定的來源,便不會陷入營運的危機;另一方面,書店也可以不再只是買賣書籍的地方而已,能讓營運者將心力花在為會員服務上,盡可能去實現會員所有有關閱讀的期望。


書店風格  不被商業牽制


廖英良說,從「書店」變成「讀書人工會」,意味著讀者不再是疏離的單一閱讀者,而是更主動積極地參與書店的運作維持,將書店視為所有愛書人的共同工會,會員以固定會費的方式共同承擔書店的營運成本,就是大家一起來開一間書店,一起來決定書店的風格與走向,不會被商業趨勢所牽制。


要經營這樣的書店,首先便得找個交通方便的地點,讓所有會員都能夠輕易地到來。於是東海書苑離開她比鄰而處十餘年的東海大學,走入台中市鬧區,落腳在中港路文心路口,建構了一個屬於所有愛書人的溫馨小窩。


東海書苑現有一百餘位會員,會員每月須繳五百元會費,而這筆會費就是書苑的基本營運金,用以支應書苑的房租、水電等基本開銷。每月有了這筆穩定的營運金,再加上書店的營收,可以勉力維持住書苑的運作。


相對於會費的支出,會員的權益則是可以以成本價購買書籍,也可以使用書苑所建構的平台和其他的會員交換家中的藏書,讓會員彼此間的藏書能夠更有效的流通使用。


當然加入的會員都是基於對東海書苑所強調的人文理念的認同,而不是著眼於會員權益的考量,不少東海、逢甲等大學的教授,以及台中市知名讀書會和人文社團的成員,都是東海書苑的會員,支撐著台中市這個書店異數。


獨立書店  殺出一條血路


會員只有一百餘人,雖然讓書苑的經營還是頗為辛苦,但廖英良並不想讓會員人數快速膨脹。他表示,用讀書人工會這樣的方式經營書店,是在推展理念而不是尋求社會救助,因此他希望來加入會員的都是認同這個理念的愛書人,而不是一時衝動的三分鐘熱度。


廖英良說,他曾經認真思考過,如果東海書苑以她原有的型態繼續留在東海大學附近經營,估計應該還可以撐個五年不至於關門,大膽採取讀書人工會的方式來嘗試,或許真可以走出一條新的經營書店的模式,也說不定只能撐個幾年就無以為繼,但這樣的嘗試也許能為許多面臨同樣困境的獨立書店,找到一條可以支持她們生存之路。


廖英良說,由於書的利潤微薄,每個月要靠書籍的販售獲得營運成本其實並不容易,多數獨立書店的經營,幾乎都身陷在日益惡化的財務問題中,這正是獨立書店逐漸消失的原因,提出讀書人工會的經營模式,就是希望能解決這個根本問題,讓獨立書店有機會繼續在這社會中存在下去,希望藉助所有愛書人的力量,一起來維持獨立書店的生存,並進而開創一個讀者共同參與的書店實體空間。


水災衝擊 書苑損失慘重 


走進位於喧囂的中港路上的東海書苑,首先聞到的便是一股濃郁的咖啡香,不大的空間裡,中間是泡咖啡的吧台,坐在吧台上除了可以邊看書邊品嘗咖啡外,還可以方便地上網。吧台一側則是幾張小桌配上座椅,讓進來的書友可以坐下來舒適地閱讀店內所陳列的書籍。在咖啡座後邊的牆上,則展出著一位插畫家的作品,更讓書苑增添幾分藝術氣息。


書苑的主體當然是充塞書架上的豐富書籍,尤其是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的冷門書更是不少,不少書友往往都把這裡當成是查閱方便的小型圖書館,而她的許多新書更是藏書貧瘠的公立圖書館中找不到的。書店內也販賣二手CD和會員想出讓的藏書,可以讓書友撿便宜。


經營已經夠艱辛了,台中市七月的七一八水災,更讓東海書苑損失慘重。大水沖進書苑,地下室全部泡湯,一樓則被水淹了第一層的書櫃。廖英良在水災後估算,光泡水的書籍和CD的損失,就損失了六十餘萬元,再加上地下室重新裝修的費用,總計損失七、八十萬跑不掉。生性樂觀的他說,還好在水災前曾經把一批書從地下室拿到一樓,讓這些書免於被淹,否則就要多損失三、四十萬。


大批泡水而報銷的書籍,廖英良廢物利用,交給工廠加工成合板,然後這些泡水書做成的合板,將用來做成桌椅,或許不久的將來到東海書苑,就可以坐在用泡水書合板做成的桌椅上看書了。

蔣介石人像 歇腳的座椅

東海書苑的店門口,有一個相當引人側目的座椅,那便是用蔣介石人像的鋼板,在腿部彎曲後所做成的一張座椅,幾乎每一個新到東海書苑的書友,對於這張座椅都會投以好奇的眼光,進而追問其中的原由。

廖英良說,店門口之所有會有這麼一個令人側目的座椅,純粹是建築師房東的廢物利用而已,至於其中的意涵,則由書友個人自己去體會了。

台中技術學院的校園中原本有一座蔣介石銅像,近年決定拆除改建為意象標誌,乃委託東海書苑的房東代為設計。他設計的意象標誌是,在大型的鋼板中間雕空切出蔣介石的人形圖象,將雕空後的大型鋼板立在學校進門的中庭原本蔣介石銅像矗立的地方,讓人們可以自由地穿越雕空的蔣介石圖像,象徵威權的虛無化。至於切割下來的蔣介石實像,反而成為無用之物。

他靈機一動將這個鋼板的蔣介石實像,放在一樓店面入口處,將人像的下半身做成九十度的彎曲之後,正好就成為一張鋼板做成的座椅,供過往行人歇腳之用。沒想到這個廢物利用,反倒吸引不少目光。(鄭進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