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高興建否 決定於價值之戰
李丹妮
2007/11/08 第607期
新任環評委員對蘇花高案環評做出無限期補件結論,使得蘇花高再陷膠著,環評委員認為,當年政府興建蘇花高的理由已不存在,蘇花高興建已經變成一種「價值」的選擇。

一直以來,讓朝野爭擾不休的蘇花高興建議題,環保署於十一月一日下午由新任環評委員,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對蘇花高案環評進行審查。不過,專案小組對國工局所提的資料,最後做出「退回補件」結論,並要求國工局應以台灣東部未來發展為主軸,重新定位蘇花高興建的必要性後再送審查。


此外,由於希望開發單位能提供更詳盡的資料,因此並未對國工局訂出補件的期限,使得蘇花高興建與否似乎仍得繼續歹戲拖棚。


兩階段施工?應評估必要性


蘇花高於二○○○年通過環評審查,但於二○○三年由行政院宣布暫緩動工,依照環評法規定,環評通過後三年未動工,擬再動工時還要提環境差異分析報告,送交新環評審理。然而,距離第一次環評專案會議十個月後,環保署新任環評委員再度召開專案小組會議,對國道興建工程局補正的蘇花高環差資料,進行審查。


面對蘇花高議題引發政黨角力,唯一讓朝野間雙方都同意的共識,就是蘇花高興建必須要通過環評會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民進黨立委盧博基,今年四月提出「分段興建」意見,建議國工局優先興建山區路段,至於平原路段,則等待中央、地方等取得共識、解除疑慮後,再行興建,並以正式公文的方式,發函環保署建議採納。


據了解,環保署在收到建議書後,經過環評會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討論,發函國道新建工程局,要求補充可行性分析。當時國道新建工程局,已經回函環保署,表明了第一期先興建(蘇澳到崇德路段)「技術上可行」,因此,環評委員會敲定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上,審查交通部的補充報告,並做出審查結果。


不料,在十一月一日下午舉行的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中,環委們再度對於國工局的資料作出退回補件結論。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包括斷層、地質、地下水等技術問題,還有興建工程是否會影響原住民保留地等,都是環委們所關心的問題。另外,國工局提出兩階段施工送審的部分,環委經會議討論後決議,應該回到蘇花高興建必要性的「政策評估」原點,若政策評估認為需要建,才再作環差分析。


東部永續發展應朝慢速休閒


然而,二次審查當天會議召開前,同樣聚集了來自花蓮的青年學生與環保團體,要求蘇花高應延到明年總統大選後再審,以避開政治角力,回歸專業審查。會議當天,來自花蓮原住民學生代表表示,由於蘇花高沿途經過許多原住民部落,因此,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的規定,要開路應該要取得原住民同意;另外,抗議的學生也表示,興建蘇花高要七到九年,應該要參考這代花蓮青年的意見。


台灣生態學會主任廖本全表示,依照「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東部的重大建設發展,應該要慢下來,以提供安靜與慢速的休閒,但是,蘇花高卻違背這個理念。


對於二次專案會議的召開,外界也傳出,批評新任環評委員對於蘇花高有預設立場的聲浪,委員除了澄清自己沒有預設立場之外,也無奈表示,蘇花高的興建與否,全部推給環評委員實在太沉重。


環評委員表示,當年政府擬興建蘇花高,是為了考量產業東移、醫療便利性,如今時空變遷,產業東移政策已改變,醫療環境也已改善,當年要興建蘇花高的理由如今都已不存在。


環委進一步指出,現在重新討論要不要蘇花高,不應只在工程可行性問題打轉,應提高層次,把重點放在討論東部未來的發展。環委言下之意,蘇花高興建與否的終極目標,就是討論如何讓東部未來的生活品質更好,蘇花高的興建,已經變成一種「價值」的選擇。


花東社經衝擊應予深入調查


環委表示,如果蘇花高興建是為了東部觀光產業,那麼環評的重點,就應該要放在東部的整體規畫,蘇花高興建與否,反而變成枝節的小事,而且針對蘇花高這樣,不確定性高的公路,財政分析方面也一定要交代清楚。環評委員說,蘇花高的工程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興建完成後,花蓮地區將承受的社會、經濟的改變。因此,國工局要交代的不只是工程技術,而是深入調查未來花東社會、經濟可能的衝擊。


張子敬表示,由於環委們希望能給國工局足夠的時間,來把案子做好,所以,儘管最後的結論是要求國工局,將資料補正後再審,但是並沒有訂出補正的期限。儘管國工局已經多次補件,但是,環評委員對於興建蘇花高可能帶來的土方、水脈流失以及噪音問題,都還存有疑慮。


另外,由於蘇花高一案延宕許久,延宕期間的時代演進,以及大環境的改變,也都納入環評委員的評估中。因此,與環評委員們,要求國工局應以台灣東部的未來發展為主軸,重新定位蘇花高興建的必要性後再送審查,然而,在沒有補件期限的情況下,蘇花高的進度在二次會議後,仍陷於原地踏步的膠著情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