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大行其道 卻僅有37種通過認證
廖德琦
2003/11/27 第400期
因為SARS強烈衝擊台灣民眾的健康意識,預估台灣未來每年會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成長速度,後續商機更可期。
臉色不好、精神不濟嗎?到便利商店買包「最近太勞累」等來補充營養;怕吃太油引起肥胖嗎?來顆「甲殼素」去除體內油膩;害怕抵抗力降低嗎?喝杯冬蟲夏草加強保健;害怕衰老嗎?外塗內飲瓶膠原蛋白來還原青春。

近年來健康食品市場上快速成長,坊間出現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廣告訴求句句打動人心,讓消費者覺得不購買真是對不起自己。妳可以在便利商店裡看到開架式的健康食品,或是跟多層次傳銷公司以直銷方式購買。根據食品工業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目前台灣健康食品的銷售通路,最大宗的銷售管道是透過直銷,高達百分之七十;其次則為藥房與藥妝店,第三名的則為超市與量販店。

◆食補傳統 促成保健食品大銷

雖然「健康」與「長壽」向來是正常人的願望,當身體發出警訊,或擔心自己並沒有在最佳的健康狀態下,只要廠商打著健康食品具有療效,舉凡減肥的、抗老、抗氧化、防心血管疾病等,消費者猶如被灌迷湯般照單全收。什麼時候開始,健康食品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其實中國人自古即有藥食同源的觀念,對食補習以為常,只不過因為今年上半年SARS入侵,民眾保健意識提升,使市面上保健食品熱賣至今,讓保健食品市場急速上升。據國外學者預估,到二○一○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場市值將高達一兆美元,而台灣市場只不過在萌芽階段罷了!

專家指出,健康食品在台灣熱賣,其實是社會富裕後的必然現象。先進國家的經驗就是如此。健康食品發展比台灣早上二十年的日本,去年賣出的健康食品所得,換算有一千五百三十億元新台幣。而美國的健康食品賣出的所得更是驚人,去年有一千六百二十億元新台幣,是台灣的八倍多。

但是因為SARS強烈衝擊台灣民眾的健康意識,預估台灣未來每年有以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成長速度,後續商機更可期。

◆人人都吃 法律規範很難週全

根據工研院食品工業研究所的統計數字指出,台灣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吃過健康食品。若問一百個人,大夠會有八十幾個人會回答「有益健康的食品就叫做健康食品。」

可是您知道什麼是健康食品嗎?有些人以為,看起來有些像藥的瓶瓶罐罐膠囊才是保健食品;但更多人認為各種傳統食品都已加入這行列,例如可以降膽固醇的奶油,可以清腸胃的優酪乳,當然還有添加各種維他命與中藥藥草的傳統產品。不過衛生署對於健康食品可有嚴格的規範。

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裡所述,本法所稱健康食品,係指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健康食品管理法自一九九九年八月三日起正式實施,除了定義出何謂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之外,對於功能、療效以及試驗方式,也有所規範。

然而消費者或許未注意到,健康食品不是用來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對身體是否有「藥效」,也屬於灰色地帶;若是保健食品有藥效,就稱為「藥品」,而非「食品」了。但是根據統計,二○○一年台灣地區全年健康食品銷售金額高達兩百億元,這些產品多以食品方式進行申請與販售,或透過直銷方式,儼然成為地下經濟蓬勃發展的一支,無視於衛生署對療效廣告及宣傳限制。

◆通過認證 目前只有三十七種

因為法律上對健康食品有嚴格規範,指提供特殊營養素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才叫「健康食品」,並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所以目前真正通過認證的只有三十七種;未經認證都只是一般食品,只能當做一般食品販賣,充其量只能叫做營養品。這些冒充健康食品的營養食品還是創下台灣一年兩百億元的商機,可見「健康產業」(或稱營養品產業)真是未來最具有潛力的明星產業。

而台灣加入WTO之後,食品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生物科技帶動了食品產業的發展潛力,讓傳統的食品產業得以轉型,也使食品生技的發展空間也愈見寬廣。近年來,國內許多食品公司陸續投入生技研發的行列,包括統一、葡萄王、愛之味、台糖、台鹽、中油等公司,都有亮麗的成績。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認為,食品著重在於安全及營養的功能性,不過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的健康食品,其實算是一種生技食品。廖啟成表示,食品生技的效益,不單在於以增進人體健康為前提,也在於添加食品的機能性或改良營養價值,或是提升產品價值,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廖啟成指出,市面上有很多保健食品,和生物科技結合是希望把保健商品精緻化,推出比較好的菌種,也希望吸引廠商技術移轉,把高科技應用在生活中。他以葡萄王為例子,葡萄王以靈芝為主力,結合本身的液體深層發酵技術優勢,踏進生技產業。

葡萄王以其生物發酵技術,生產靈芝等數種菌絲體,因縮短製造時間的技術,讓葡萄王可以因產量多成本低而可以推出一顆十元的靈芝膠囊的生技健康食品,因此在去年低價席捲營養品市場。

◆無病強身 就怕吃多於事無補

今年營養品市場吹起膠原蛋白風。將傳統保健食品加上「漂亮」訴求,使愛美女性更加趨之若鶩。目前台糖、台鹽、統建、桂格、味全生技等均推出膠原蛋白食品。不過美容食品仍屬於營養輔助品,並不能標示任何的療效,也不能提供具體療效。因此,請不要把美容食品當成藥品或健康食品,更不要一定得急迫地看到功效才是。

行政院食品衛生處處長陳陸宏指出,業者若宣稱服用膠原蛋白食品後可以有美白效果,是誇大不實廣告,違反了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可處業者三至十五萬元罰鍰。他建議消費者,健康食品絕對不能當藥吃,也不要有到便利商店、藥妝店買健康的預期心理。

為了健康保養,有人一個月吃掉兩萬元健康食品,但是在健康食品大肆流行的背後,不但專家學者對它充滿疑慮與爭議,而且正因為許多人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心態購買健康食品,導致健康食品的買賣糾紛與日俱增。

消基會的調查發現,坊間的健康食品廣告大都語焉不詳,更有高達八成的健康食品標示並不合格,以致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誤把健康食品錯認為藥品。

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教授鄭慧文指出,由於許多健康食品過度或錯誤行銷,造成消費者排斥、不信任;但是事實上,若能正確看待健康食品,依舊可以從健康食品中得到健康的好處。食品營養師建議,保健的觀念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平常時多運動,休息正常,少熬夜,再配合適量的食用保健食品,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保健類食品比較

分類:定義 機能性食品:對人體健康具有整體、正面性調節作用的食品。 健康食品:能夠滿足消費者「想要健康」的心理需求之食品。 有機食品:達成「地球物種永續生存」之目的食品。 特殊營養品:為某一類「特殊生理狀況的人」所設計的營養補充品。 計劃性食品:「預防」不當飲食習慣所造成病變的食品。 類藥劑營養品:「療效相當於藥品」的食品。 資料來源:《新世紀健康食品》;轉引自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教授鄭慧文教授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