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597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判決毫不掩飾 藍色司法夠政治
李鴻典
第597期
2007/8/30
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指出,從許多一意孤行的起訴、判決看來,確實有部分檢察官與法官只管政治意識,甚至在起訴與判決過程中毫不掩飾,儼然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為了政治獻金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日前槓上最高檢察署特偵組檢察官吳文忠,謝長廷說,希望偵辦政治獻金案的檢察官吳文忠,不要因法院判輕或對判決不滿,就指法院被關說,或是指謝長廷去運作,這樣會破壞法治;謝長廷強調,他不能忍受最高法院檢察官帶頭破壞法治、摧毀人民對法治的信賴,令他感到傷心、痛心。謝長廷並驚爆吳文忠是經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關說才當上特偵組檢察官!

藍色基因作怪 全憑好惡辦案

然而,一貫強調共生合作的謝長廷,為何談到司法問題,會如此大動肝火?直批吳文忠破壞法律公信力?謝系立委強調,謝長廷一路被用羅織罪名的方式進行追殺,這次的反彈是「司法弱者忍無可忍的反應」;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幸男也表示,吳文忠有特定目的,想盡辦法要把謝長廷抓起來關,他表示,謝被捲入由媒體渲染後所稱的九個弊案,特偵組分工合作進行偵查,當時高雄地檢署已做了應有的搜證搜查,全部都偵查終結,吳文忠卻把二○○三年已偵結的政治獻金案,重新啟動偵查重提聲押,造成民眾對謝長廷的誤解。

而若從政黨輪替後,造成政壇震撼的諸多司法案件來看,在於司法體系中,確實有許多藍色基因作怪,藉此機會檢視一番,將不難看出司法的偏頗與不公,謝的反彈絕非空穴來風。

這些遭質疑司法不公的重大案件,除了目前被拿來做比較的謝長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之間的差別待遇外,也就是檢方在毫無事証,卻憑個人好惡便對謝無情追打、舊案重炒,但對於綠營不斷舉証,揭露馬在台北市長任內諸多弊案卻是輕輕帶過。其他包括僅憑藍營立委、名嘴爆料,檢方便大動作啟動偵查的SOGO禮券案、台開內線交易案、國務機要費案等,加上藍營政客、居心叵測媒體不斷炒作,致使本土政權遭受空前危機。而在這些案件中,檢、院動輒以「道德標準」來裁量,由於意識形態作祟的鑿痕過深,頻頻引發外界質疑,「司法公正嗎?」

審理國安密帳 給阿輝伯難看

另外,在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夕,台北地方法院開庭審理國安密帳,合議庭做出下次開庭傳訊前總統李登輝出庭作證決定,檢方強調,這是辦案需要,但台聯方面則認為檢方根本是故意給李登輝難看,當時台聯立院黨團幹事長程振隆痛斥,這樣糟蹋一個國家元首,是不適宜的。同年四月十四日,李登輝為表示對司法的尊重,選擇出庭配合應訊。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四年總統大選後,當時輸不起的國、親發動群眾抗議選舉不公,事後李登輝暗指當天有人發動群眾上街抗議,卻把群眾留在街上,自己跑回家睡覺,甚至傳出去打麻將,而自稱被指涉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認為,名譽受損,於是提民事官司要求李登輝賠償。台灣高等法院審理認為,李為國家卸任元首,一言一行動見觀瞻,受眾人矚目,卻在未經求證情形下,影射宋離棄群眾與友人打麻將,經媒體報導後,使宋「精神上受莫大痛苦」;台灣高院在去年八月間判決指出,李須賠償新台幣兩百萬元,並在三家報紙刊登道歉啟事一天,全案在今年四月間定讞。

謝啟大誹謗案 勸曾相忍為國

對照此事,發生在二○○○年總統大選後,前立委謝啟大、馮滬祥及僑務委員戴錡指李登輝夫人曾文惠攜鉅額美金出國案,曾文惠進行自訴,經兩年審理後,縱使在審理期間,謝啟大三人從未能舉證其有相當理由,確信其所誹謗之事為真實;台北地方法院於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審結,承審法官黃程暉援引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五○九號解釋的「真實惡意原則」,以被告三人傳述所謂曾文惠攜帶巨額美鈔出境一事,「無絕對惡意」為由,判決謝啟大等人無罪。

只是,在法官認定謝等人無罪時,卻在判決書中,「建議」曾文惠「再次相忍為國」,且稱,若對判決不服,考慮上訴之際不妨「再三猶豫」、「保持冷靜理性」,以保第一夫人十餘年來「雍容進退」典範,以利社會大眾公開意見溝通。

法界人士認為,判決內容明顯「暗示」承審法官自由心證中,仍認定被告等人所散布的相關言論,確已逾越言論自由的「必要尺度」,只是礙於「國家安定」和「族群合作」,希冀曾文惠「不計前嫌」,如仍欲上訴,建議「三思而行」。

對問題不理解 想法脫離事實

對於司法體系是否存有藍色基因,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表示,她不願往這方面去想,但她說,應該從「檢調對於問題的理解,跟看問題的方法,是否與真實世界有所落差?」來看,「這種落差確實很大!」例如國務機要費的認定,國務機要費本來就是特別費,主計處也已這樣認定,但檢調卻不認為。

另外,管碧玲也舉高雄市長陳菊的當選無效官司為例,當時陳菊陣營以「黃俊英賄選抓到了」為題召開記者會,質疑黃俊英行賄,這種真實世界的選舉攻防,是合理的懷疑,但司法機關卻認定違法。民進黨籍立委李昆澤也相當感嘆地表示,「更何況黃俊英的走路工事件是真的」。

李昆澤說,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法律是用來保護人民,但是台灣的司法長期遭藍營掌控,在結構未變情況下,即使政黨輪替,但司法的進步卻仍有限;陳菊官司就是司法偏頗的印證,司法系統對陳菊的起訴與判決,等於是否決了經由一百五十一萬人民選出的民意市長。

此外,管碧玲也說,現在很多BOT案都被起訴,但BOT是政府用來加強積極推動政策的方式,但卻被抹成圖利,檢調也採信;至於謝長廷的政治獻金問題,明明是正當的選舉捐款,卻被指為買官,「檢調的想法跟現實世界落差確實很大。」

管碧玲直言,司法的確是民進黨執政最弱的一環,因為民進黨沒有真正去面對司法獨立、司法正常化以及司法正義等領域的相關問題。至於在轉型正義方面,她則認為,應該改變司法人員的思想與專業;因為從過去引發殘害民主聯想的司法判決來看,無法真正得知法官的判決究竟是基於藍綠的意識形態,或是肇因於司法養成的教育過程,「這方面的確應深入研究」。

保守勢力坐大 阿扁飽受摧殘

其實,對於司法體系中因保守勢力坐大因而衍生的連鎖政治效應,近年來飽受藍營透過司法摧殘、糟蹋的陳水扁總統,在七月三十日接見前東德總理德梅季耶及前德國黨產調查委員會官員費雪時,也提出憂慮的看法。陳總統說,司法人員不論是法官、檢察官或調查員,不管是政治因素或選舉考量介入、影響,甚至企圖左右各黨總統候選人接下來的競選活動,對此一現象,他感到「非常憂心」,希望這種現象不要存在,「但可能非常困難」。

陳總統指出,德梅季耶曾在演說中表示,德國處理轉型正義過程中,對於司法人員的處理,有百分之五十的法官因不適任而遭淘汰,檢察官的比率則更高,但在台灣並沒有做這樣的處理。

德梅季耶說,當初在德東地區進行和平革命有很多目標,第一推翻共產政權,第二建立一個法治政府,最重要的是要追求自由與法治,後來才有兩德的統一。他指出,德東地區早期即對法官、檢察官作初步調查,因為唯有人民信任法官,才能真正成為法治國家,在革命後也做了許多平反工作,如果那些法官不被調換,當初被誣陷的人民將無法忍受。獨裁政權都喜歡用法律當藉口來達到統治的目標,因此要推翻他們就必須在司法上作革新。

只管政治意識 判決毫不掩飾

只是,雖然陳總統提出司法可能介入選舉疑慮,但也有不少人士認為陳總統在連任時,對於長期存在司法體系中的藍色基因,依舊未能注意,仍困於「司法獨立」的囹圄,過度信任司法能扮演公正的角色,以致於衍生恁般多傷害民主法治的憾事!

澄社執委、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指出,在政黨輪替後,很多事都處於新舊交錯的過渡狀態,而在司法以及情治體系部分,確實存有許多黨國意識;他舉例,從檢察官張熙懷與侯寬仁所遭受到的待遇,就可看出許多端倪,當負責偵辦國務機要費案的公訴檢察官張熙懷,因為壓力過大情緒失控,請假在家修養,遭綠營立委質疑親中時,檢察官協會立即發動全台連署,七百八十四名檢察官連署支持張熙懷,表達力挺之意。

但負責偵辦馬英九台北市長特別費案的侯寬仁,卻是一路被藍營批評到底,也不見檢察官協會有動作,「起訴吳淑珍的檢察官受到支持,起訴馬英九的檢察官卻沒有」;顧忠華說,這些跡象確實不太對勁。他指出,在目前的台灣社會,法律與政治不可能毫無關係,但比較正常的法律與政治關係,不應該是赤裸裸地一面倒,但從許多一意孤行的司法起訴、判決看來,確實有部分檢察官與法官只管政治意識,甚至在起訴與判決過程中毫不掩飾。司法儼然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但是他們似乎忽略了,如此不顧社會觀感的做法,最後傷害的還是司法本身。

阿扁礙於情面 錯用了翁岳生

顧忠華表示,法官在進行審判時採取自由心證,檢察官在起訴時也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但現在的司法體系中,不少的院檢人員,都以個人本位為出發,未能真正善用被賦予的獨立自由權,來增加法律的公信力,反而做出一連串有政治意涵的起訴或判決,選邊站的態度,完全偏離司法應有蒙著眼睛做出公正裁量的天秤理念,司法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自然大打折扣。

至於陳水扁政府執政七年來的司法改革成效,顧忠華說,陳總統做的不夠,首先是受限於人情取向,他直言,司法院長翁岳生一直在位,「或許陳總統是礙於師生情誼,不敢去動」,因此沒有年輕、有衝勁的人有機會出任,但作為一個全民的總統,怎能拘泥於人情中?

顧忠華強調,正當台灣處於司法體系受質疑、紊亂的時刻,司法院長應扮演起樹立典範的角色,當然不是指揮如何辦案,但至少可以做出司法人員應當謹慎、自我克制等呼籲;他也不諱言批評,當宜蘭地院院長黃瑞華、士林地院庭長洪英花認為檢察官陳瑞仁偵訊總統是違憲,於是投書媒體,主張國務機要費案暫停審理,但卻遭翁岳生約談、告誡,當時也引來時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的立委葉宜津質疑,這是法律人就法律觀點的論戰,屬於言論自由的範圍,翁岳生的舉動是否向泛藍示好?然而,當張熙懷說出「不會傳喚不說實話的人」來暗諷陳總統,檢察官李子春上電視叩應節目大抒己見,甚至跟著藍營上街頭,卻未見有司法高層出過聲。

人選最重理念 應符民主思潮

近來,更傳出陳總統因「考慮立法院朝野形勢,決定向現實妥協」,有意提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楊仁壽、大法官謝在全為司法院正、副院長。但由澄社、民間司改會、台灣法學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北律師公會、律師全聯會等社團合組的「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含正副院長)人選聯盟」,已上書陳水扁總統,主張楊仁壽依憲不得再出任大法官,建請總統斟酌。此外,也有法界人士出示楊仁壽在戒嚴時期積極為文推崇軍事審判的兩篇文章,質疑楊的識見。

對此,顧忠華指出,除了人情的顧慮外,陳總統在判斷力上似乎也有失誤,他說,陳總統有人事任命權,「這就是改革的契機」,但所做出的選擇卻是令人感到失望;他指出,對於現在受爭議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既然無審薦小組,而是有所謂的口袋名單,那在人選上就應該更加特別謹慎,至少要多徵詢各界意見,他說,或許陳總統又在擔心若提出藍營反對的名單,屆時又會在立院遭否決,於是只提藍營可接受的人選,「這是很大的致命傷」。

管碧玲則表示,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若一味從身分與背景來質疑,其實也不妥,但確實應該從理念與見解來觀察,這些被點名、可能出線的人,「過去在司法改革上有沒有建設與創造?」「是否能符合現代民主進步的思潮價值?」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